明明吃得很少,卻還是比別人胖?忽視了一點,再怎麼減都沒有用

肥胖,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在因疾病死亡的人中,

15%到20%的人都同時患有肥胖症。雖然說單純的肥胖不至於致死,但受肥胖引起的多種有關疾病,每年都至少會造成約30萬人的死亡。因此,減肥、控制體重,已不僅僅只是女性的“事業”,更是一項需要全民參與的課題。

明明吃得很少,卻還是比別人胖?忽視了一點,再怎麼減都沒有用

控制體重的方法無外乎在於運動和飲食兩個方面。但對於需要長時間坐班工作的上班族而言,要想通過運動減肥似乎不是那麼容易,於是控制飲食就成為了他們的主要減肥手段。但是很多人卻發現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明明吃得很少,但還是胖?

首先,非疾病性肥胖主要受兩個方面影響——先天和後天。因此先天帶有肥胖基因可能的確是一部分人肥胖的重要誘因,但這並不意味著帶有肥胖基因的人群便無法擺脫肥胖。

有關報告顯示,我國具有超重或患有肥胖症的人群中,僅有不到5%的人攜帶肥胖基因,而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長期形成的飲食習慣才是可能導致肥胖的最主要誘因

於是很多人便單純地理解為:吃得多就會長胖,吃得少就不會。但是,實際生活中卻也不乏很多人,即使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少吃,卻發現減肥效果仍然不佳。

其實,這與大多數人對“飲食習慣”的理解錯誤有關。飲食習慣並不僅僅指攝入食物的分量,對於食物的選擇也同樣非常重要。如果你發現自己明明吃的不多,但肥胖的趨勢仍然沒有緩解,很大可能是因為你“吃錯了”。

明明吃得很少,卻還是比別人胖?忽視了一點,再怎麼減都沒有用

胰島素失衡導致身體脂肪代謝異常是肥胖的重要原因

我們知道,胰島素主要負責降低人體血糖,在這個過程中,身體便能更好地利用糖來供能,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本來可以通過分解脂肪為人體供能最後卻因為胰島素的阻礙而首先進行糖的分解供能。

同時,這個過程又會促進脂肪的合成。總的來說就是,若體內胰島素水平越高,則脂肪分解便越難以進行,甚至可能增加脂肪堆積,導致肥胖。

什麼情況會導致胰島素水平升高呢?

一般而言,當我們進食後,飯後血糖便會升高,此時胰島素水平也會上升,人體依靠直接分解糖供能。而多餘的熱量又會堆積成脂肪;隨著食物的分解消化,血糖水平慢慢回落恢復,胰島素水平也就隨之下降,此時身體才有機會燃燒脂肪。

因此,越是容易導致血糖快速升高的食物,便越容易導致出現胰島素失衡,這類食物被稱為“高升糖指數食物”。攝入後能快速分解為小分子的糖導致胰島素持續升高;而與此對應的“低升糖指數食物”,其分解為小分子糖的速度就較慢,能夠避免血糖含量的飆升,從而避免了胰島素增高阻礙脂肪代謝分解。

因此,即使是同樣分量、甚至相同熱量的食物,若選擇升糖指數較高的食物,不僅不抗餓,還不利於脂肪分解,容易導致肥胖;而選擇升糖指數低的食物,胰島素的水平便會趨於平穩,有利於人體進行脂肪的燃燒。

常見的高升糖指數食物

如許多人早餐經常會選擇的饅頭、麵包、麵條、粥、米飯、油條、西瓜、紅薯等;

常見的低升糖指數食物

如全脂牛奶、芹菜、櫻桃、花生、黃瓜等,以及其他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雞蛋等。

明明吃得很少,卻還是比別人胖?忽視了一點,再怎麼減都沒有用

所以,想減肥的人記住了!雖然控制飲食必不可少,但遵循科學的方法更為重要。

首先,早餐是一定要吃的,不吃早餐不僅不能減肥,甚至可能會加重肥胖,增大多種疾病如膽結石、心血管疾病等的患病風險;

此外,在食物的選擇上,要儘量替換掉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調整飲食結構。比如早餐吃饅頭、麵包配粥,不如選擇雞蛋配牛奶,再輔助適當的運動,肥胖和疾病自然離你越來越遠,生命也就更加長壽。

參考文獻:

[1] 李珅 , 牛敏 , 高政南 . 肥胖人群中代謝狀態與胰島素抵抗的關係[J]. 藥品評價, 2018.

[2] 劉靜. 高糖負荷和高升糖指數的膳食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險[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08(01):7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