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人民的母亲河——桃河

桃河——阳泉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涓流不息,孕育了这方热土,哺乳了万千人杰。据光绪《平定州志》载:“桃水源出寿阳县东南桃源沟……水赤色如桃花故名。”《阳泉市志》载:“桃河古称绵曼水,发源于山西省寿阳县东部的土陉岭。”

阳泉人民的母亲河——桃河

桃河由阳泉市郊区新店村西入境,自西向东经娘子关出境,是横贯于市境的最大河流。其主要支流有9条:北岸为保安河、芦湖河、马家坡河、蒙村河、洪城河、五渡河;南岸有桑掌河、义井河、南川河。

桃河在境内全长91.4千米,流域面积1086平方千米,清水流量0.3立方米/秒,洪水流量1.2立方米/秒,历史最大洪峰流量2810立方米/秒,平均径流量0.437亿立方米。

涓溪款款出三源

桃河,相传原叫“扑猪河”,河水涨落变化莫测。有一天,禹王爷来此观光,正遇上特大洪水,几百个壮士不顾危险,抱着石块跑向河坝,加固坝基,然而天雨如注,有增无减,齐峰大坝眼看摇摇欲坠。禹王爷赶紧伸出五个手指,向河里一点,河中立即出现了五个石峰,形成五道湾,减轻了河水冲击力,保住了大坝,出现了“五堵”奇观。

由于其历史久、流域广,千百年来,桃河为当地百姓发展农业、生息繁衍作出了巨大贡献。桃河两岸诸多村落的形成与命名就生动地反映了这一事实:如五堵下游,因没有固定河槽,河水乱流,形成“乱流村”;而在河岸上建的村庄谓之“河坡”村;因五堵淤下大片沙砾称“沙江口”,淤下一洼洼水的地方名“平潭”;河水变清、鱼虾成群的地方叫“赛鱼镇”。而每逢桃花盛开的季节,扑猪河面浮着朵朵桃花,人们称其为“桃河”。正是:平潭漫漫下五渡,涓溪款款出三源。

从现存的一些文字资料和历史文献来看,古代桃河不但水源丰富,而且景致不凡,深受人们青睐。

距今680余年前,元中书左丞吕思诚在《五渡河水磨诗》中曾写到:“满塍曲屈水淙淙,喜听箩声自击撞。笑我贫家无麦垄,看君高堰筑桃江。不须着力身还转,使乾坤气未降。说与汉阴痴老子,桔槔功利胜罂缸。”

清嘉庆十六年(1811),出任平定州知州的吴安祖在《平定州八景》(明成化版《山西通志》卷七“景致”部分有载)中,写到“平潭秋月”一景时诗曰:“素影金闺夜,斜筵宝瑟情。何如潭上月,留照读书声。”写到“五渡平波”一景时诗曰:“横波涨五渡,驱鸭出红阑。两岸芦花冷,秋容倚棹看。”

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代表、参议院议员的李素(平定娘子关人)在《思家乡形景》诗中也写到“兀兀承天天不孤,一村烟火半山处。苇泽关下苇泽深,桃河河中鱼儿稠。”

历史上的桃河,带给两岸人民无尽恩泽。先辈们择岸而居,依山傍水,勤耕劳作,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桃河秀姿换新颜

桃河阳泉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的完成,终于让昔日一个10千米长的污水横流、乱石滚动的烂河滩,变成了如今一座72万平方米的美丽如画、功能完善的大公园,实现了城市防洪和生态建设的双重目标。

通过综合治理,建成了桃河复式河道,防洪达到百年一遇标准(3088立方米/秒),主槽河道行洪量达到十年一遇标准(1310立方米/秒)。通过综合治理,桃河阳泉城区段成了城市景观轴线和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绿色家园,成为体现阳泉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特征。

桃河两岸,花团锦绣,万紫千红,簇拥在草坪中分外耀眼。源泉广场、亲水广场、乘帆广场、儿童戏水广场、溜冰广场、音乐喷泉广场、生态岛、功德林等36处景观一字排开,形态各异,精巧别致。

阳泉人民的母亲河——桃河

穿城而过的桃河

整个桃河市区段划分为赛鱼桥段、四矿口桥段、儿童公园段、华联商厦段4个风格不同的绿化景区。

赛鱼桥段定位为“城市入口”,以“母亲河”为主题布置,有源泉广场灯柱拦水石等景观。四矿口桥段定位为矿区公园,以“爱护地球”为主题布置,建成以黑色、白色、黄色为主调的广场,借以唤醒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和爱护地球。儿童公园段定位为“休闲绿地”,以“文化、体育、交流”为主题布置,有亲水平台、露天舞台、旱喷广场、儿童活动场、健身步道等景点。华联商厦段定位为“步行广场”,以“发展、超越、腾飞”为主题布置,有景观楼梯、景观步道、滨水小广场、下沉小广场等景点。

到了晚上,人们漫步桃河,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斓的世界——那光纤灯、海鸥灯、螺纹灯、礼花灯,盏盏似“火树银花”;那庭院灯、草坪灯、射树灯、嵌壁灯,灯灯像繁星点点,犹如置身仙境一般。水幕电影的播放,更使人赞不绝口,心花怒放。

如今的桃河,已成为阳泉绿色环保的典范、生态和谐的标志、风光靓丽的名片。

阳泉人民的母亲河——桃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