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湖臺”到“扈臺”又到“護臺”——關於雙月湖的那些事



從“湖臺”到“扈臺”又到“護臺”——關於雙月湖的那些事

關於“泥湯湖與晾書檯”的傳說。

“泥湯湖”又叫“泥沱湖”,還叫“烏鴉湖”,在湖西崖村東。相傳,很久以前,一隻巨大的金盆從天而降,在臨沂城南的曠野上砸出一個大坑,淤泥流出,雨水積存,逐漸形成了一個方圓十里的大湖泊。

從“湖臺”到“扈臺”又到“護臺”——關於雙月湖的那些事

該湖原為臨沂周圍最大的天然湖。西至湖西崖,南到湖南崖,北接大、小白衣莊,東臨響馬嶺。夏秋汛期,方圓數十里碧波盪漾,一望無際,清風徐徐,波光粼粼,錦鱗游泳,鷗鷺翔集,水天一色,漁歌互答。最美那三五之夜,明月初升,天上之月和水中之月相映成趣,遠看恰似一湖共生。這便是史書上所稱“琅琊八大景”之一的“泥沱月色”,又稱“湖生雙月”。

從“湖臺”到“扈臺”又到“護臺”——關於雙月湖的那些事

《臨沂志》收藏了明朝河南新安人舒祥的《琅琊八景詩》,其中一首《泥沱月色》就是描繪泥沱湖月夜之美的。原詩為:“夜半銀蟾印碧流,澄澄波底一輪秋。分明水府開金鏡,彷彿天河浸鬥牛。宿雁不驚磯上客,潛魚還避渚邊鷗。漁郎隔岸相呼語,盡是蘆花暗釣舟。”

從“湖臺”到“扈臺”又到“護臺”——關於雙月湖的那些事

該湖湖面寬闊,水產豐富。湖中所產鯉魚肉嫩、刺軟、味鮮,名揚沂州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湖畔人家忙時耕作,閒時捕撈,遇上災荒年景,人們到湖中採收蓮蓬、荸薺,充飢度日。然好景不長,《續修臨沂縣誌·實業》載:“民國三年,八塊石村民王中庸等提議開溝,地方人多難之者,事遂未果。延至六年,其議始行,按地出夫,開溝鑿石,由湖底向西北入魚梁溝,流入舊涑……”自此,百餘頃窪地的水患基本解除,湖面大為縮小,泥湯湖變成了季節湖。水產減少了,“泥沱月色”也逐漸成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從“湖臺”到“扈臺”又到“護臺”——關於雙月湖的那些事

改革開放以後,地方政府帶領群眾,在泥沱湖的原址上開鑿出了東西兩個酷似月牙的人工湖,重新更名為“雙月湖”。現在的雙月湖已經成為人們休閒娛樂、賞心悅目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從“湖臺”到“扈臺”又到“護臺”——關於雙月湖的那些事

羅莊區委大樓北的護臺植物園原來叫“湖臺”。湖臺,就是當時泥湯湖中高出湖面的臺子,海撥80多米,方圓500多米的湖臺,儼然一座小山在湖心突兀聳立,這裡土分五色,且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有規則的排布,與湖底的黑土不同,據說是從泥湯湖西北的崔莊村人工運入。

傳說,這裡曾經是春秋時期扈國的舊城,最早稱為“扈臺”。後來高柴女含冤坐牢,最終屈死埋骨與此。神人念其可憐,特加保護,後來發生了強烈地震,全城沉沒,唯留湖臺,傳為神人庇護,因此,湖臺又被稱為“護臺”。

從“湖臺”到“扈臺”又到“護臺”——關於雙月湖的那些事

湖臺一帶土層深厚,土質肥沃,附近湖西崖、湖南崖、八塊石、南營子等幾個村子的良田多集與此。湖臺的土質特殊,加入湖水、白灰拌勻,即成為黏性極強的“三合土”,凝固後堅硬如鐵,用來打牆、砌磚,頂得上混凝土。何況成本如此的低廉,因此附近村民壘牆蓋屋都來取土。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百姓取土時挖出了罕見的貝殼,種類繁多,整齊的堆放,用手輕輕一捻,遂成碎末。後來又挖出了小陶杯,小陶罐,陶杯薄如蟬翼,酷似黑色玻璃,對著太陽竟能透出亮光。此事驚動了臨沂縣文物局,經鑑定蛋殼黑陶為東夷文化時期的文物,此陶杯乃國家一級保護文物,現存於山東省博物館。後來,國家把護臺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不準再取土破壞了。羅莊建區後,把此地劃歸羅莊管轄,建成護臺植物園,徹底保護起來了。

從“湖臺”到“扈臺”又到“護臺”——關於雙月湖的那些事

西晉時期,這裡是琅琊王氏封地。書聖王羲之的先人曾在這裡築起亭臺水榭,作為避暑之地。傳說王羲之幼時曾來此研習書法,晾書於臺上,因此,湖臺又有“晾書檯”的美譽。湖西崖曾有一戶王姓人家,他們是琅琊王氏後人,專門照看“晾書檯”的,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這戶王姓人家的後人又遷回他們的原籍—臨沂城北白沙埠了。

(高鵬程 2019.10.30修改

原載《臨沂高新區文史資料》)

從“湖臺”到“扈臺”又到“護臺”——關於雙月湖的那些事

『簡介』

高鵬程,男,1966年出生,臨沂高新區湖西崖東社區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臨沂師範學校畢業,現為臨沂河北小學書法教師,原臨沂市象棋協會副主席、臨沂高新區書協副主席。著有《舒同書法(楷)技法精解》、《舒同書法(行)技法精解》等。愛好廣泛,喜歡文學,尤其擅寫舒同體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