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奎:臨港新片區的發展核心應是裝備製造業

11月4日上午,在華東理工大學舉辦的2019年國際進口貿易論壇上,上海WTO事務諮詢中心理事長王新奎指出,當前經濟全球化正迎來歷史性的大變局時代,體現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進入再平衡階段、全球貿易體制進入重構階段,以及出現數字鴻溝和數字裂痕三個方面的基本發展趨勢。

王新奎:临港新片区的发展核心应是装备制造业

王新奎,圖/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王新奎指出,在此趨勢背景下,目前中國“幾乎全部處於這三大趨勢性發展的焦點位置上”,這也就意味著當前的全球經濟發展既離不開中國的參與,同時也標誌著中國將擔當前所未有的重任。

在發言中,王新奎表示,自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以來,中國自貿區的發展已經走過了剛成立時所承擔的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階段,而是已經步入要進行制度創新的新發展階段。

以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的制度創新任務為例,王新奎認為,新時期上海自貿區新片區需要始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核心便是需要在裝備製造業領域進行深度佈局,這不僅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的“短板”,同時也是國內目前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存在的短板

以此為代表,王新奎指出,現階段如何探索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特徵的制度創新,正在成為國內自貿區發展所面臨的一個不小的挑戰。

王新奎認為,其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重要內容:一是當前全球正大變局重構之中,中國自貿區發展所要求的“對標國際最高標準”中的標準該如何選擇與界定;二是當前自貿區的發展,要求各地要按照各自的實際情況,有重點的選擇制度創新的突破口。

三是當前有關自貿區、自貿港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設計已經較為成熟,但新的國際經濟背景下,頂層設計與政策實施之間還有不少的差距。

“一個是金融(離岸),一個是製造業的數字化。”王新奎認為,在眾多制度創新的探索中,金融離岸和製造業數字化這兩個方面,應是當前我國自貿區發展進行制度創新過程中的最重要的核心方向與突破口。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