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2000年前修的公路,現在怎麼樣了?古人智慧讓人佩服

秦始皇2000年前修的公路,現在怎麼樣了?古人智慧讓人佩服

我們都知道秦朝留下了萬里長城,還有秦始皇陵這兩項聞名中外的建築,那您是否知道,秦朝還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呢?

秦始皇2000年前修的公路,現在怎麼樣了?古人智慧讓人佩服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面對北方匈奴的猖獗推行了幾大措施,其中一項就是修建秦直道,其南起秦都附近的雲陽縣(今天的陝西淳化縣),北達九原郡(今天的內蒙古包頭市),整條路線長達700多公里,縱穿陝西,甘肅,內蒙三省,因為路線大體南北相直,因稱“直道”或“秦直道”。秦直道修建之前,如果從秦都為邊疆幾十萬將士運輸十噸糧草,在路上就要消耗掉九成,可想而知,其路線的艱難險阻,但是秦直道修建完畢後,從秦都趕往蒙古,只需三天三夜時間,可謂是神速。

秦始皇2000年前修的公路,現在怎麼樣了?古人智慧讓人佩服

這條橫亙千年的道路有一個神奇的現象,就是他的用料明明是土,卻寸草不生。這就非常有意思了。對比現在的柏油馬路來說,就算我們用機器壓實,平整,但是長時間不維護後,他也會被草木侵蝕,但是千年過去了,秦直道卻依然倔強的光禿禿的,根據現代人的研究來看,大抵應該是有三種原因。其一:據說,當時在修建秦直道的時候,所有的材料都會被大火翻炒,殺死裡面的種子幼苗,沒有了種子幼苗自然不會長出草木了,也許有人會說,那即使是排除了先天的可能,那修建好後不會有很多植物的種子,隨風飄過來嗎?這點前人肯定也想到了,並且運用了他們的智慧,他們在翻炒土的同時還在裡面加了很多鹼並且混入了沙子。我們知道鹼多的土地一般都很貧瘠,植物是很難在多鹼的土地生存的,而且還往裡面加入了沙,那更加惡劣了。

秦始皇2000年前修的公路,現在怎麼樣了?古人智慧讓人佩服

其二:秦朝對工程的修建標準要求很高,所有的地面,都是民工用石墩一寸一寸夯實壓出來的,修建完成後,監工還要對工程進行審核,用銅馬車在道路上來回奔跑壓驗,如果誰負責的路段,被壓出來土坑,就會被處罰甚至殺死,這種嚴厲的制度下,大大保證了工程的可靠性。其三:是氣候原因,秦直道所在的陝西,甘肅與內蒙古的交界處,這個地方本身聚屬於半乾旱地區,氣候乾燥,空氣中的水元素稀少,提供不了植物生存的水分,自然植物很難存活,總結上面三點原因,一般的植物想要在這裡生存,恐怕也真是為難了它們。

秦始皇2000年前修的公路,現在怎麼樣了?古人智慧讓人佩服

正可謂前人栽樹,後人納涼,秦直道不僅讓秦朝有了鎮壓匈奴的資本,對後世也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西漢憑藉秦直道能快速增兵邊疆,漢武帝劉徹更是多次借用秦直道巡視朔方(漢代的北方邊郡之一),威懾匈奴。唐朝時期,秦直道在李世民對匈奴的反擊戰中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就算到了明清時期,秦直道仍然是重要的運輸通道,其商隊,馬車也是絡繹不絕。秦直道修建兩百年後,西方的羅馬大道才開始動工修建,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秦始皇2000年前修的公路,現在怎麼樣了?古人智慧讓人佩服

千年以前修建的工程,千年後依然能夠贏得現代人的讚譽,可想而知,古人對一項工程的嚴謹態度,反觀我們現在的一些豆腐渣工程,別說千百年,就連幾年都挨不過來,在發生建築事故的時候,還會草菅人命,這實在是值得我們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