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柱交叉節點處,混凝土強度不同,應該如何處理?

guihang520


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有時會出現框架樑與框架柱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的現象。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都是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高於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這也符合結構抗震設計中“

強柱弱梁”的設計理念。這樣也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即樑柱節點核心區的混凝土澆築問題。

樑柱節點核心區既是柱的一部分,也是梁的一部分,其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按照梁、柱之中較高的確定,因為一般情況下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是高於或等於梁的,所以節點核心區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要和框架柱一致。那麼應該如何進行澆築呢?在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範》(GB50666-2011)第8.3.8條中是這樣規定的:

8.3.8 柱、牆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高於梁、板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時,混凝土澆築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柱、牆混凝土設計強度比梁、板混凝土設計強度高一個等級時,柱、牆位置梁、板高度範圍內的混凝土經設計單位確認,可採用與梁、板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相同的混凝土進行澆築;

2 柱、牆混凝土設計強度比梁、板混凝土設計強度高兩個等級及以上時,應在交界區域採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應在低強度等級的構件中,且距高強度等級構件邊緣不應小於500mm;


3 宜先澆築強度等級高的混凝土,後澆築強度等級低的混凝土。


在實際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按照上面的規定來進行具體的操作。

首先,梁、柱節點核心區的混凝土在周圍梁板的作用下,是側向受限的。

這樣一來其混凝土強度等級實際上就得到了提高。所以規範規定我們可以將梁、柱節點核心區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一級進行考慮。所以當框架柱的設計混凝土強度強度等級比框架樑的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一級時,其節點核心區就不需要作特殊處理,在澆築梁、板混凝土時一起澆築就可以了。比如框架樑是C30,框架柱是C35,就可以考慮這樣處理。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採用這種做法的前提是必須要經過設計單位確認,千萬不能擅自行動。

而對於梁、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差超過一個等級,即框架柱混凝土強度等級高於框架樑兩個等級及以上時,比如框架樑是C30,框架柱是C40,這種情況下按照規範要求,就要採用另一種辦法了。

這種情況需要在鋼筋綁紮完成後,在節點核心區周圍低強度的梁板位置採用鋼絲網板將節點核心區分隔出來,先澆築節點核心區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在節點核心區混凝土初凝前,取出鋼絲網板(使用快易收口網可不取出),澆築完成周圍梁板低強度等級混凝土。

鋼絲網板的放置位置如下圖所示:


鋼絲網板與節點核心區的距離不小於500mm,放置角度與梁板的夾角一般為45°。

但是上面這種先澆築節點核心區混凝土,再澆築周圍梁、板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其實是很麻煩的,比直接一次澆築梁板和節點核心區要複雜的多的多。

首先,節點核心區的高強度等級混凝土用量很少,但在澆築時需要專門泵送,施工組織極為不便;

其次周圍梁板部位混凝土要在核心區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澆築,施工難度較大;

最後,節點核心區周圍同時也是梁端箍筋加密區,鋼筋非常密集,而鋼絲網板又是要求斜向放置的,這樣就造成了施工難度進一步加大。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施工單位一定要在施工方案中考慮仔細,在具體的施工預算中將每一步工序中所需要的施工措施詳細列出。當然,還是希望設計院的老哥老姐們儘量避免這種設計,都是一種標號的混凝土,多方便啊,對吧。

謝謝!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我是二次疊合梁的慣性矩,歡迎大家關注我!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