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空中“人海戰術”的迷你戰鬥機——殲12

殲12是我國自研殲擊機的首次嘗試,因其體形小巧玲瓏,又被稱為“小殲”,它由殲6的中單翼改為下單翼,後緣後掠角更小,帶來機翼面積的增加,儘管如此,與殲6用同一種發動機的殲12仍可以看作是前者的單發版本。如果說殲8是殲7的雙發放大版的話,殲12就是殲6的單發縮小版,之所以與當時世界戰機重型化的主流背道而馳,根本原因是航空技術尤其是發動機技術落後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往小了設計飛機還可以揚長避短,跟對手周旋一下,放大的話,說句不好聽的,在格鬥空戰中就是一個靶標而已,這是在導彈雖然出現但不成熟,機炮仍是空戰主流武器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

貫徹空中“人海戰術”的迷你戰鬥機——殲12

殲12的線條比殲6流暢得多,非常的“迷你”

用小推力級別的渦噴發動機設計單發戰機,談何容易,殲12的空機重量只有3100千克,但飛行員的彈射座椅要承受高速氣流的衝擊而不散架,重量就輕不了,更不要說抗荷服、頭盔以及相關的人機操縱儀表和作動系統了,這些都是必備的支持系統,減重空間十分有限。為此殲12大面積採用了金屬蜂窩結構和碳纖維複合材料,並用簡單的單塊式風檔,因而殲12只適合身材矮小的飛行員,最後其正常起飛重量為4450千克,也就是說,在正常起飛重量下,油彈只有1300公斤的配額。

貫徹空中“人海戰術”的迷你戰鬥機——殲12

白色塗裝的殲12有一種空靈之美

殲12裝有一臺渦噴6乙型噴氣發動機,屬於軸流式單轉子帶加力燃燒室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既然是單轉子,耗油量和推重比就比較難看,但還是比離心式的渦噴5上了一個檔次,渦噴-6乙 是為滿足殲-12的需要研製的,推力提高800公斤,加力推力達39.72千牛,增推幅度著實不小,後因殲-12下馬,作為其附屬品渦噴6乙也一同停止研製。

貫徹空中“人海戰術”的迷你戰鬥機——殲12

從殲6的座艙可以體會到殲12減重之難

殲12在正常起飛重量下,全機推重比可達0.91,比殲7都高。這裡不光是一個推重比的問題,雖然渦噴6乙的油耗較大,但由於殲12重量的減輕,耗油量也同步下降,它在燃油量遠遜於殲6的情況下,卻有與後者相差無幾的航程,達1385公里,殲6的最大航程才1522公里,雖然如此,殲12仍屬於短航程戰鬥機。

起降距離都控制在500多米,更重要的是殲12具有防塵裝置,可在短土跑道上起落,適應能力非常強, 機長只有10.6米,可以裝在重型卡車上機動轉場,可謂神出鬼沒。爬升率堪比早期用TF30發動機的三代機F14,加速和盤旋性能也遠勝殲6,最大平飛速度1.5馬赫,擺脫了殲6的跨音速擾動,真正具備了實用的超音速性能。

貫徹空中“人海戰術”的迷你戰鬥機——殲12

正在爬升的“小殲”

但殲12的缺點也是很眀顯的,由於有重量限制,加上其機頭進氣佈局,連個激波錐都沒有,殲-12的電子火控設備被最大幅度的壓縮了。機上沒有機載雷達,導彈的作用就很有限,只能在白天作戰,戰鬥力大受影響。

殲-12在設計上追求機體小、重量輕。殲12本質上是“空中人海”戰術思想的產物,其短距起降、維護簡單、造價低廉、隨時能打、隨地能戰的設計理念,適合在我國廣袤領空中展開游擊戰,但這種誘敵深入的戰略,對制空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符合未來的發展方向。

後來我國總體戰略的轉變使得殲12的存在不合時宜,它雖然未能列裝,但卻是我國自主研製戰鬥機的首次嘗試,正是通過殲12,我國才步入了自行研製戰鬥機的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