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故事-南昌城-七 門 · 九 洲 · 十 八 坡

七座古城門幾乎都朝南面

江西的故事-南昌城-七 門 · 九 洲 · 十 八 坡

城門間由城牆相連當時南昌城的面積有8平方公里,相當於一百個八一廣場大小的面積或者相當於東湖區三分之一的大小。古時候的七座城門因地理位置等原因從而產生了各有不同的風景、民俗。

分別為進賢門、惠民門、廣潤門、章江門、德勝門、永和門和順化門

德勝門是南昌的北大門

位於現在的勝利路北端與陽明路交匯處

我們現在的八一大橋在這個城門外

城門是以一位將軍命名的,他就是趙德勝

在抗清鬥爭中,趙德勝固守城門,守護南昌城

另外,但凡有戰爭都會從德勝門出入

同時也寓意著打完勝仗可以返回朝廷

所以,南昌人常說刀光劍影德勝門

另外德勝門緊靠下沙窩

而下沙窩在古代是一個刑場

不少南昌人又說“孤魂野鬼德勝門”

即便德勝門附近刀光劍影

但是這裡卻有豫章十景之一的“龍沙夕照”

當時的城門外,是一片寬闊的沙地

每當夕陽西下

微微隆起的晶瑩白沙顯的特別漂亮

在古時候每逢重陽佳節

南昌人都喜歡來這裡,飽覽秋色

但在民國時期

“龍沙夕照”附近大興土木工程

昔日的龍沙古蹟已難尋覓了

如今德勝門也已經不存在了

在被拆除的時候德勝門曾留下了牆根

而現在牆根的位置也已經佇立著新聞出版大廈

因為附近區域在建立的時候,地勢較高

留心的小夥伴可以看看對面轉角的幾間臨街店面

都要高出平地幾個臺階

章江門位於章江路西端與榕門路相交接的地方

這座城門靠近贛江接近鄱陽湖水道

江水平緩,江面寬闊,沙洲點點

飛鷗翔集,秋水長天,景色宜人

城外不遠處

滕王閣和豫章十景之一的“章江曉渡”就在此

古時候的南昌交通比較閉塞

沒有鐵路、公路相通

大小官員來到南昌都是乘船過來

然後將船停靠在滕王閣前下船上岸

並且在明朝的時候,建立了“接官亭”

“接官亭”是木質結構

呈四角方形,可容納300多人

從官員到商人

上岸後,都會在亭內稍作休息

再乘馬坐轎從章江門進入南昌城

所以這座城門有了“接官送府章江門”的說法

但在江西第一條鐵路——南潯鐵路開通後

“接官亭”逐漸開始冷落

另外,章江門相比較其他6座門更為雄偉堂皇

章江門城樓高兩層,飛簷翹脊,氣度非凡

南昌報時的“子午炮”就是從這裡發放的

古時候的章江門城樓與鼓樓、端表樓共稱為“三大古樓”

可惜1929年秋被同時拆除

在榕門路上仍然還留有一些裸露的紅石大磚

這就是當年留下的城牆根

這些裸露的紅石要高出地面近半米

上面搭建著一些低矮的建築

在榕門路上的一家小旅館附近

門前有個石獅子

那個就是曾經章江門遺留下的痕跡

因為,當年出入章江門的都是達官顯貴

他們的進出地自然氣派十足

有石獅立於門口也符合章江門的地位

廣潤門,位於今船山路、棋盤街、直衝巷的交叉處

它靠近贛江臨撫河

是四方貨物的集散地

這裡錢、鹽、糧、“五洋”商店毗連雲集

百貨、布紗、顏料批發商號

大多集中在離城門不遠的棉花市、帶子巷、塘塍上一帶

推車的,挑擔的商賈小販穿流不息

因為廣潤門外就是撫河

以前在公路不發達的情況下

從其他地方來南昌購物的外地平民

都是通過水路在廣潤門下船

小小的廣潤門就雲集了各種行業的商販

如棋盤巷的布匹、帶子巷的籮篾等

外來人不需要走多遠

便可將需要購買的物品買齊全

而且當時的古廟萬壽宮亦在其附近

因其地處熱鬧繁盛之區

所以有“推進擁出廣潤門”的說法

廣潤門的商貿繁華

不僅帶動了廣潤門周邊街巷的興旺

同時也帶動了錢莊在附近的設立

南昌最早的官辦銀行“大清銀行”亦設立於廣潤門

民國期間,一些資金較雄厚的私營錢莊

像“乾大信”、“德大信”等

都集中在廣潤門附近的塘塍上一帶

雖然一座座高樓已將廣潤門的過去掩蓋

但在細微處,還是能感受到當年廣潤門的繁華

廣潤門街道的名字一直使用至今

在街道邊,有幾家店的名字很多老居民都知道

“袁同興”,經營紙張、炒貨

“利生祥”,經營爆竹、紙張

“昌興行”,經營捲菸

還有街後的一些錢莊和採茶劇院

惠民門位於現在的船山路與南浦路交界的地方

南昌周邊的農戶

把農產品用船經撫河運到南昌

並且價格公道實惠,所以得名惠民門

當年惠民門內的普賢寺是市民燒香拜佛之地

香火自東晉建寺以來,一直很旺

佛教徒視它為聖地

古時候有個刺史慕名來到普賢寺觀光

發現這個寺氣度非凡

於是捐鐵10萬公斤

僱請了精工巧匠鑄造了一尊普賢真人的坐像

當時的像高丈餘,長兩丈

僅次於四川峨眉山萬年寺的普賢鐵像

因此與佑民寺的銅佛、銅鐘齊名,成為南昌文物三寶

除了普賢寺的南昌三寶之一的“鐵像”外

普賢寺還有一座千斤重的鐵香爐

可惜挺立於普賢寺內千年之久的鐵像與香爐

在“文革”期間被熔燬

普賢寺也因拓建南浦路而被拆除

遺蹟已難以尋覓,現在只有個名字存在而已

唐朝詩人白居易也曾在惠民門

留下了一首千古絕句《南浦別》

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當年船山路的西邊便是護城河

東邊便是南昌古城牆

但今日的惠民門已不見當年的痕跡

所有的一切已被城市的建設湮沒

在惠民門的原址已安裝上了交通指示燈

成為南昌市內重要的交通口

進賢門,位於現在永叔路、繫馬樁交匯口附近

以前這一帶農田菜地居多

運肥挑菜的人群自晨至晚川流不息

城外又有多處墳山墓地,送喪掃墓者常有來去

也有“哭哭啼啼進賢門”的說法

但真正進賢門的故事,從這裡才開始

孔子有個門徒叫澹臺滅明(字子羽)

因相貌不好,所以孔子不太器重他

並認為澹臺滅明是“朽木不可雕也”

於是澹臺滅明退而修行

南遊到了江西,在南昌定居

並設立書院講學

但澹臺滅明品行端正

鄙視趨炎附勢的世俗,因此賢名遠揚

孔子聽說後

從此也對“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而懊悔莫及

成語“以貌取人”的典故由此而來

據說,當年澹臺滅明進入南昌城

就是由進賢門而入

因為他設立書院講學

對南昌的文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因此,南昌人也希望更多的

和澹臺滅明一樣的賢士能來南昌

所以將澹臺滅明進入南昌時的城門命名為“進賢門”

同時,為了接納更多的賢人高士來南昌

樹立南昌城南大門的形象

便在進賢門外修築了繩金塔

時至今日,進賢門已蕩然無存

站在新修築的寬敞馬路上

只能從它沿用至今的名字“進賢門”

來感覺它曾經接賢納士的大度

順化門是南昌東大門

位置就在現在麗華大廈與新大地之間

曾經八一大道還是一條護城濠

城內羊子巷,城外金盤路

為當時進出城門的必經通道

乾隆皇帝下江南

就是從此門出南昌城,之後達到浙江的

古時,這裡曾是練兵場

常常作為軍事備戰之地,在此安營紮寨

寧王叛亂平定後

政府在大校場召集萬民訓話

要求大家做有教化的順民良民

城門由此改名順化門

古時城內有延慶寺

傳說在一次基建掘土時

掘得一尊琉璃佛像,移供寺中

後來因為時代變遷,被損壞消亡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這個建築物嗎

服務大樓(麗華大廈前的建築)

在新建這座樓的時候,城牆根被拆除

當時拆除的城牆根有十多級高

是由高10釐米、寬20釐米

長30釐米的柴燒青磚砌成、非常堅固

永和門位於現在的八一大道、疊山路、南京西路交接處

現在的永外正街便是因正對著永和門外而得名

因城門距仙人黃紫庭臺壇較近

又因孔子門徒澹臺滅明亦葬此附近而得名

舊時,這裡人煙稀少,地處偏僻

所以在民間中有“冷壇社廟壇頭門”的稱謂

古時,永和門內外寺廟道觀林立

門外有東嶽廟、天王院和烏遮塔

烏遮塔高7層,是典型的樓閣建築

門內有浴室寺、道德觀、佑清寺、護國庵等

可惜它們都毀於歷年戰火

時光飛逝,同樣承載交通的永和門已經被寬敞的馬路

高架的立交橋所替代

當年永和門外的蕭瑟已被如今的繁華替代

永和門已跡毀址消

我們也只能在思緒中去追憶了

這七座古城牆從明代開始至1928年拆城牆建馬路前

除了清康熙年間重建德勝門、廣潤門外

南昌的城門和城牆幾乎沒有再修建過

就連到了清咸豐年間,太平軍圍攻南昌

由於城牆堅實高大,圍城93天都未能破城

南昌的這七座城牆到底為什麼這麼結實

因為,古代南昌制磚工藝發達

老城牆的牆基腳使用的是紅色石塊

之後再將城牆磚砌於牆基腳之上

當時的城牆高二丈九尺

厚二丈一尺、深一丈一尺

城牆磚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製成的

燒製工藝十分複雜

製作城牆磚從黏土開始就有講究

然後到製作磚胚、陰乾牆磚

進爐燒製等要經歷數道工序

而由紅磚變為青磚,還需經過淋水這道工序

若是磚塊質量不好,在淋水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崩裂的情況

因此,每一塊城牆磚的生產

並不是百分之百成功的

榕門路·挖出的章江門牆磚

曾經南昌城新建改造的時候

有不少人挖出過城牆磚

被挖出的城牆磚上有不少提到“南昌縣提調官”等字樣

“提調官”是當時官府專門負責城牆磚監製的內勤官員

磚塊上會有相應的負責監製的官員名字

而且城牆磚並非都是同一個地方燒製的

挖出的城牆磚,便來自新建縣、南昌縣等地

南京的古城牆·出現南昌制磚等字樣

由此也證明了南昌的制磚工藝十分發達

尤其是在明朝,技術發達到

許多南昌燒製的磚塊被送往外地

在南京的一些古城牆上

也能發現不少南昌燒製的城牆磚

可為什麼如此堅固的城牆被徹底的磨滅呢?

七座城牆滅跡後,南昌古城的繁榮也逐漸衰落

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因素?

一切源頭都是因為北伐戰爭

1926年北伐軍攻打南昌時

守城的北洋軍閥鄧如琢、嶽思寅

企圖以火阻止北伐軍入城

於是下令在廣潤門、章江門、德勝門一帶民房縱火

大火連燒三日

千年古閣滕王閣也在這次大火中被燒燬

所以我們現如今看到的滕王閣並不是歷史上的滕王閣

而是重新修建的一座復原版

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後設市

國民革命軍進駐南昌,正式設立南昌市

人口劇增,交通也隨之改變

政府開始改建舊城

從1927年1月至1928年12月

古老的南昌城牆被全部拆除

並在原城牆地基上改建馬路

這些路大致就是現今的沿江路、永叔路、船山路榕門路、陽明路和八一大道

城牆沒了,城門自然也不復存在南昌從此沒有了城門曾經可以代表南昌繁華與風情的“七門”留給後人的只有不滅的記憶了

網上流傳著一篇關於“南昌為何走向衰落”的文章究其原因是歷史上的戰亂整個南昌乃至江西,走向衰退的原因是因為當年的戰亂,太平天國和清軍在江西反覆交戰。致使江西人口銳減,經濟凋敝,而上世紀初中國的戰亂,更是使江西人口狂減一半。民國初年江西還有約2400萬人口,到建國前,只剩下約1200萬,而同期的湖南,從約2700萬減少到約2500萬。

優勢變劣勢

就連依靠水運運輸發家的南昌,到最後交通不但沒有成為優勢,反而成為劣勢。京廣鐵路通車後,南北交通大動脈從大運河——長江——贛江——南嶺一線,直接變成北京——京廣鐵路——廣州。

江西北上南下,要繞道湖南,成為交通的死角。航空、鐵路、海運等新新式的興起,隨之給江西帶來的則是經濟的落後,植根於江西的文化精神也漸漸淡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