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太陽能等自然資源為什麼可以賣錢?

緊接上期。

水和太陽能等自然資源為什麼可以賣錢?

為發動機器而燃燒的煤消失得無影無蹤,為潤滑輪軸而上的油等等也是這樣【案:這是緊接著前面的話題的。燃煤和機油是完全消失的。這是一種情況。】。染料和其他輔助材料消失了,但是又在產品的屬性中表現出來【案:消失後能繼續表現出來則是另一種情況。】。原料形成產品的實體,但是改變了自己的形式。可見,原料和輔助材料喪失了它們作為使用價值進入勞動過程時所具有的獨立形態【案:這是一句針對原料和輔助性的材料總結的情況。即喪失獨立存在形態。】。真正的勞動資料卻不是這樣【案:在這裡又提出了勞動資料。】。工具、機器、廠房、容器等等【案:勞動資料是指什麼。】,只有保持原來的形態,並且明天以同昨天一樣的形式進入勞動過程,才能在勞動過程中發揮作用【案:只有不變才能發揮效果。】。它們在生前,在勞動過程中,與產品相對保持著獨立的形態,它們在死後也是這樣【

案:保存獨立形態是這兩句的核心】。機器、工具、廠房等等的屍骸同在它們幫助下形成的產品仍舊是分開的【案:這些屍骸仍舊不合產品混到一起。】。如果我們考察某個這類的勞動資料從進入工作場所那天起到被扔進廢品庫那天止發揮作用的整個時期【案:注意是整個時期。】,就會看到,在這個時期中,它的使用價值已經完全被勞動消耗了【案:使用價值已經沒有了。比如那些廢墟的建築。】,因此它的交換價值也完全轉移到產品上去了【案:交換價值其實是已經轉到產品去了。這與原料等進入產品不同。是交換價值。下面談計算方法。】。例如,一臺紡紗機的壽命為10年,在10年的勞動過程中,它的全部價值就轉移到10年的產品上去。因此,一種勞動資料的生存期,包括若干不斷重新用它來反覆進行的勞動過程【案:生存期是包括反覆使用這種狀況,也可以說是原因。原料輔助材料都是一次性的。】。在這方面,勞動資料同人的情況一樣【案:過渡句。
】。每人每天都死掉生命的24小時。但無論從誰身上都不能確切地看出,他已經死掉了生命的多少天。然而,這並不妨礙人壽保險公司從人的平均壽命中得出非常準確、非常有利(這重要得多)的結論【案:人壽保險的例子。在今天我們讀來就不覺得隔膜了,多少年前,中國沒有人壽保險。】。勞動資料也是這樣。根據經驗可以知道,一種勞動資料,例如某種機器,平均能用多少時間【案:計算平均使用時間。】。假定這種勞動資料的使用價值在勞動過程中只能持續6天,那末它平均每個工作日喪失它的使用價值的1/6,因而把它的價值的1/6轉給每天的產品【案:例子。】。一切勞動資料的損耗,例如它們的使用價值每天的損失,以及它們的價值每天往產品上相應的轉移,都是用這種方法來計算的【案:勞動資料的損耗計算是用平均數。】。

水和太陽能等自然資源為什麼可以賣錢?

這十分清楚地表明【等於緊接著說的,是前面的段落的結果。】,生產資料轉給產品的價值決不會大於它在勞動過程中因本身的使用價值的消滅而喪失的價值【案:這是兩者的數量關係。生產資料轉給產品的價值≤它在勞動過程中因本身的使用價值的消滅而喪失的價值。這種平均性計算方法就將比如廠房房租的價格波動給抹平了。一般來說比如設備都是已經買了的,之後的價格波動,比如下降,已經和他沒有關係了。】。如果生產資料沒有價值可以喪失,就是說,如果它本身不是人類勞動的產品【案:這點很重要。馬克思已經看到了我們今天基於太陽能等自然資源的無限性所帶來的價值問題。】,那末,它就不會把任何價值轉給產品【案:這是結論。】。它的作用只是形成使用價值,而不形成交換價值【案:結論,自然資源自身是沒有交換價值的。】。一切未經人的協助就天然存在的生產資料,如土地、風、水、礦脈中的鐵、原始森林中的樹木等等,都是這樣【

案:舉例。有使用價值而無價值。】。【案:在今天這些生產資料之所以在今天可以與勞動產品相交換,具有交換價值,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既指所有權的私有,也指使用權的私有)的一方面。但是在能夠使用他們,則仍舊要付出勞動。可以說今天我們付出交換價值是在給他們的使用條件支付的,比如光伏面板、煤氣管道、飲水管道等等。私有權和這個使用條件共同作用形成付費的基礎。比如封鎖一片山林作為風景區而收費其實就是私有權的結果。】。

水和太陽能等自然資源為什麼可以賣錢?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