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影《飛馳人生》之後,我們能從中領悟到什麼人生道理?

蔡州胖哥


作為80後新青年符號的韓寒,一直都是一個奇特的存在,在通過寫作一戰輝煌全國成名之後,他又將自己對賽車的熱愛,發展到了專業級的程度,不過這些年韓寒的文學作品,甚至雜文博客寫的是越來越少,但他拍的電影卻變得越來越多。

經歷了流於韓式段子流拼接的《後會無期》,和比徐太浪更浪的《乘風破浪》後,韓寒的電影成功帶火了幾首老歌新歌,也成功的受到了一群,包括我在內的就是不怎麼顧忌劇情關聯性,單純愛看這種荒誕中帶著憂傷的韓寒式電影的影迷的追捧,畢竟,誰不想脫離世俗的紛紛擾擾,像後會無期中的鐘漢良一樣,把一顆人造衛星當成自己的偶像,在慘淡到努力也未必能有所改善的人生裡,依舊堅持著自我的堅持。

還記得後會無期裡,鍾漢良站在石頭上大喊:“旅行者1號,1977年發射,經歷了36年,終於衝出了太陽系,進入外太空的星際空間,他這樣孤獨地漂流,只為去未知的世界看一眼。”

有些人,一輩子縮在一個角落裡,連窗外都懶得看,更別說踏出門,是啊,凡人的人生總是充滿苟且,但好在我們還可以在虛幻的電影光影裡,高唱著光輝歲月,然後再無所畏懼的飛馳人生。

《飛馳人生》的故事,講得是一個名叫張馳的賽車手,為了領養的兒子的上學問題,參與非法賽車被禁賽五年又再次崛起的魔幻故事,曾經的張馳叱吒風雲,在汽車拉力賽的賽場上他所向披靡,但如今的他因為非法賽車和危險駕駛,導致連駕照都被吊銷,還被禁賽五年。

落幕的他只能拿著任何圓形的,猶如方向盤一樣的物體,在腦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幻想著,迴旋著在傳奇賽道巴音布魯克上飛馳的過程,在這五年沒碰車的過程裡,僅靠腦海記住了那1000多個彎道,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五年之後,張馳決定重返賽道,但他卻缺隊友、缺裝備、缺駕照,缺訓練、缺科技加成,這部電影拋棄了嚴格意義上的運動電影三段式的英雄養成模式,裡面沒有最開始的失敗一戰和奮發圖強,沒有突然獲得武林秘籍功力飛漲的過程,甚至都沒有一個真正的反派,它用純喜劇化的手法,將劇情變成了一場夏洛特煩惱和西紅柿首富式的大亂燉。

熟悉的開心麻花流演員,熟悉的開心麻花流的荒誕劇情的呈現與笑點的迎合,直到那位被車隊開除的老友,站在天台和張馳一起高唱光輝歲月後,車隊老友的一句:“以後你再見到我,就是在熱帶的島嶼游泳,分手快樂”

我才想起來這是部韓寒的電影,還是那麼的足夠段子、足夠廢話,足夠哀傷又足夠好笑,祝你和過去分手,去贏回光輝歲月,分手快樂。

這可能也是許多人沒那麼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張馳最終還是還是駕車,回到了巴音布魯克的賽道之上,不管是不是唱了怪歌,不管是不是跳了鋼管舞,他和自己的領航員,還是回到了夢想開始也將導致夢想結束的賽道上,在對手黃景瑜的幫助修車之後,他一路馳騁,用一箇中年老男人對夢想的專注,用生命完成了自己的最後一次比賽。

賽車飛出山崖,張馳沒有翅膀卻飛向了太陽,有人說這是個開放的結局,他們認為張馳沒有死,因為他在結尾還和兒子的同學的老爸的戰鬥機比賽呢。

但我卻十分確定這個結局沒有那麼開放,最後的賽後比賽段落,不過是為了迎合春節檔歡樂氣氛的強行彩蛋,是他的兒子腦海中的幻想,張馳確實是猶如韓寒好友徐浪一樣,為了炙熱的夢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不怪那顆賽道上突然出現的石頭,因為這是一場為了熱愛,放棄一切的純粹的絕對的無畏,這可能也正是韓寒所想表達的精神嚮往。

很多人可能會說,這部喜劇片的結局不喜劇、不完整,但我卻覺得這種帶著悲壯的戲謔,比那些廉價的笑點高級的多,也許時代會將你拋棄,也許技術會將你甩開,但世事難料的夢想可能正如張馳那句,我不是想贏,我只是不想輸,哪怕落寞,哪怕掙扎,哪怕為了夢想喪失一部分尊嚴,甚至是用生命去搏一個不想輸,為了熱愛之事,每位生活的勇者都會無所畏懼。








港劇烏蠅哥


《飛馳人生》:敘事流暢,也挺搞笑的,看的很舒服輕鬆。是一部水準之上的電影,但談不上多麼 驚豔和震撼。

這是一部看過能“瘦身”的電影。呼嘯而過的賽車燃情,讓中年人能找到春節的另一個出口,不再僅是用酒和肉來填充自己,不再用迎來送往來催眠自己,而是能以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精神迎接新一年。 你無需再感傷飛馳而過的人生,你只需開啟自己的飛馳人生,與時光一起飛馳,你不會辜負你自己,你也不會落後,方向盤就在你的手裡。


芊雲影視吧


《飛馳人生》鼓勵人們找到心中最大的熱情所在,堅持本心,不管是否能夠成功都不放棄。

其實,只看電影的名字就能多少猜出電影要講的東西了,它是編劇對人生的感悟和思考。想想,有時候人的一生真像賽車一樣,在屬於自己的人生賽道上飛速駕駛,想證明自己,也想活出精彩;可賽道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充滿驚險,刺激無處不在,稍不留心就會摔的粉身碎骨。難的不是當場去見馬克思,難的是摔倒後重新站起來,而面對的不僅是新的挑戰對手,還有曾經輝煌的自己。

同時,導演也在有意無意的探討著人到中年應該怎麼活的話題,是換個方向重頭再來,還是堅持原來的夢想繼續?





haidilongyi


我的一半人生,冷暖就讓我自己過問《飛馳人生》中,張弛年少成名,風氣正盛,在記者面前被詢問關於老車手萬和平的問題時,張弛毫不留情的肆意羞辱;面對記者時,也從不膽怯有啥說啥,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對於許許多多的人和事,他就是這樣一種不服的態度,後來為了給撿到的孩子上戶口,張弛被逼無奈只好去地下飆車,接著被警察抓住,然後被禁賽五年,緊接著被贊助商告到傾家蕩產,但他在簽字時的瀟灑依舊展現出一種不服的態度。五年中,為了養活孩子,張弛在大排檔賣炒飯,但他依舊不服輸,每天晚上都會在腦海裡把巴音布魯克賽道跑上幾十遍;五年後,張弛已到中年,為了重返賽場,經歷了種種困頓,考駕照時被教練精神折磨,科目二還掛了科;拉贊助時,到出求爺爺告奶奶,卻不曾想當年出名時身邊的各色人等早已翻臉不認人;為了有錢可以搞到賽車,不惜和自己的領航員孫宇強在KTV給大哥唱歌跳舞,即便這樣,他依舊不服,說到:“我的一半人生,冷暖就讓我自己過問”

不是非得贏,我只是不想輸電影過半時,張弛與林臻東在張弛賣炒飯的天台相見,在林臻東這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面前,張弛猶如一個“中年油膩男”;在面對林臻東這樣一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年輕一代的車壇天才,已到中年的張弛說:“不是非得贏,我只是不想輸”,依舊桀驁不馴,依舊霸氣,依舊不服。為了不輸,他找回昔日的搭檔——領航員孫宇強和車隊技師張本煜;拿三輪車拖回自己曾經賽車的軀殼;費盡心思的去拉贊助……經歷過各種現實的打臉,依舊不服,堅定著這一信念。

我呢,是故事太多,想給故事一個結局到電影三分之二處,張弛與孫宇強兩人坐在長椅談心,有這樣一段話:“你呢,是這輩子沒故事,想擁有一段故事,我呢,是故事太多,想給故事一個結局。”為了這一個結局,張弛付出了一切,費盡心思把駕照拿到手,好不容易駕照到手,賽車又成了問題;賽車組裝完畢,可誰曾想在運往比賽的途中出了事;自己的領航員也沒法上場;比賽途中碰見著火的車;比賽途中被一塊出現的石頭磕破了輪轂……即使上帝給張弛安排了這麼多考驗,張弛依舊沒有放棄,依舊骨子裡的不服,一人扛起這片天,親手給自己畫上一個結局,張弛最後衝出山崖的畫面,慢鏡頭,騰空,眼前耀眼燦爛的太陽,腳下是波瀾壯闊的大海,無比的讓人激動振奮。


時鐘電影


大年初一,賀歲檔《飛馳人生》上映,這部由韓寒導演,沈騰、黃景瑜 、 尹正 、尹昉、 田雨 、騰格爾、 趙文瑄、 張本煜、 劉帥良眾多參與的影片著實讓人們感嘆了一把,《飛馳人生》成了感悟人生不易。

就像是寫給賽車的一封情書。如果早20年看到這部電影,我可能也會像沈騰一樣,成為一名賽車手。從《後會無期》中唱響的那首《平凡之路》在本片中找到了真正的意義,《乘風破浪》中只是背景板的賽車在本片中終於有了自己的故事。這不是一個多麼繁複出眾的故事,但得益於韓寒對於賽車這個職業的深度參與,對於各“階層”賽車手的人生都有了更加精準的把握。片尾老人試圖再次證明自己、新人試圖穩固地位的段落設計比皮克斯《賽車總動員3》要高級得多。前半程笑果延續韓寒的一貫風格,沈騰的加入也讓包袱抖得更響,後半程荷爾蒙爆棚,緊張到心怦怦跳又有些躍躍欲試。跑字幕的時候聽著五月天的《一半人生》,默默的鼓了鼓掌,如果不是馬上還有電影,真想立即再看一次。

明明是部喜劇片,卻看到心底一片悲涼……人生不易,誰不是一邊掙扎一邊繼續?喜歡沈騰演的片子,可能就因為那搞笑橋段裡不經意透出的絲絲世態炎涼,人間滄桑吧!生活從不會因為你的善良,就待你以溫情;世界也從不會因你足夠努力,就對你格外眷顧……看完片子,感覺世界觀被顛覆,並非因為努力就能創造財富。現實的世界裡,似乎只有財富墊底,再加上足夠堅持與努力,才能贏得錦上添花的絢爛人生……

我在那一刻眼淚如泉湧。不是所有人都經歷過苦難,有的人就是去看“喜劇”的,他們以為那是故意搞笑,你的苦難對於別人來說就是搞笑。

韓寒不易,沈騰不易,人生更不易……





阿土198


當然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了。有夢想就要去追求。去努力,去實現,才是一個人生存的價

值。

曾經在賽車界叱吒風雲、如今卻只能經營炒飯大排檔的賽車手張馳(沈騰飾)決定重返車壇挑戰年輕一代的天才。然而沒錢沒車沒隊友,甚至駕照都得重新考,這場笑料百出不斷被打臉的復出之路,還有更多哭笑不得的窘境在等待著這位過氣車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