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範圍內,月薪超過4000元的人多嗎,為什麼?

深圳幸福美


在全國範圍內,月薪超過4000的人不少,但是月薪低於4000的人遠遠大於月薪超過四千的人。

一、全國範圍內,月薪超過4000元的人多嗎?

1.按照工種劃分來看

A.非私營單位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8年統計年鑑》(2018年發佈的統計的是2017年的數據,2019年發佈的統計的2018年的數據,目前2019年的暫未發佈)顯示:截止2017年,我國的城鎮非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裡,僅農林牧漁業以及住宿和餐飲業兩個人均月工資未達到4000元(即年入48000元),其餘17個行業均已達標。其實如果再考慮上五險一金,那麼月收入估計妥妥的全都達到4000元以上了。

B.私營單位

私營企業與非私營企業並不能完全比較,先不說私營單位裡存在一大堆的沒有繳納五險一金的情況,就是單純的收入來說也遠遠比不上非私營企業。

2017年裡,私企裡僅有信息技術、金融、房地產等5個行業月均收入達到4000元,且除了信息技術行業外,其餘的行業都僅僅只是剛達標而已。所以在我國私營企業與非私營企業的差距是極大的。

2.按照地域劃分來看

A.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月薪低於4000的人不少

一些餐廳服務員、保潔員、環衛工人、保安等處於基層的勞動者月薪低於4000很常見;

應屆生,職場小白的工資低於4000,畢竟沒有經驗,進公司後需要一系列的培訓和帶領,企業接受小白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這類人的工資低於4000很正常;

企業中碌碌無為,不求上進,工作不突出,拿4000的人大有人在。

B.三線及以下城市大多數人的工資低於4000

三線城市月薪超過4000已經非常不錯了,能達到5000的已經算高薪。處於服務行業和基層勞動者工資就更低了。三線及以下城市能拿到4000工資,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是最起碼能保障穩定的生活。

C.

縣城和鄉鎮工作人員能拿到4000工資絕對是高薪,僅僅極少數人能拿到4000

在縣城,能拿到4000工資的人,是具有一定職級和工齡的公務員和部分教師,這些人在縣城的生活算得上是優質生活。

在小鎮工作,能超過4000的人絕對是級別非常高的領導,比如鄉政府鎮長、派出所所長、法院院長、銀行行長之類的領導,還有職稱較高的鄉鎮教師。

低於4000工資的人數不勝數,比如有些基層鄉鎮公務員工資不足2500,服務行業勞動者工資不足2000等,因此,縣城和鄉鎮工資低於4000很普遍。

3.按可支配收入來看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算下來,每個月大概只有2352元。通俗的說,扣除五險一金的稅後收入,人均月收入為2352元,要是加上五險一金,人均月收入在2672元,這遠遠達不到每月4000元的水平。

4.從個人所得稅起徵點來看

我們知道,2019年以前,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是3500元,全國個人所得稅繳納的人數大概有1.8億左右。換句話說,也就是月薪超過3500元的人只有1.8億左右。

2019年後,個人所得稅起徵點調整為5000元,此時,全國個人所得稅繳納人數降為6400萬人。也就是說,國內月薪超過5000元的人,大約有6400萬人。

從上面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國內月薪在3500元—5000元之間的人大概有1.16億左右,所以我們基本可以認為,國內月薪4000元左右的人最少有1個億左右。

1億人很多嗎?聽起來確實不少,但是從全國總人口13.95億來看,這1億人確實佔比不大,只有7.12%。

當然,全國這麼多人,又不是每個人都有收入,都有月薪。沒錯,2018年全國就業人數是在7.8億左右,那月薪4000元左右的1億人,也就佔據了12.8%,這個比例還是很低。

二、大部分的人自身的工資水平較低,遠遠達不到其他水平,主要有三個原因:

1.公佈的數據是稅前工資,並不是實際到手工資。

實際上,統計部門公佈的工資並不是個人拿到手的工資,而是稅前工資,普通人拿到這筆錢還需要扣除稅負、各類保險、公積金等款項,扣除之後實際的可支配收入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很多人都產生了落差感。

2. 中高收入的人比例較低,而中低收入的人比例佔絕大多數,使得平均工資被高收入人群體拉大。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馬雲有2億元的零花錢,我有一塊錢的零花錢,但是平均一下,平均每人有一個億的零花錢,這個例子雖然較為極端,但是也能夠很明顯的發現其中的道理。

工資分佈並不是呈現正態分佈的,是典型的偏態分佈,即只有少數人的工資水平較高,其他大部分人的工資水平較低,所以綜合來說大部分人的工資水平會低於平均工資。

3. 行業的差異導致了收入的不同。

每個人所處行業、單位性質、所在地區、經濟效益等不同,其收入水平也相差巨大,所以行業差異也成為影響人們收入的重要因素。

比如,在2018年公佈的數據中,在非私營部門中,北京和廣東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金融業,分別為266921元和166402元。

所以,如果你每月工資只有4000多,這很正常,並沒什麼難以啟齒的,你要做的就是好好珍惜現在的工作和生活,多學習、多進步,讓自己慢慢變強,總有一天你會月薪過萬,甚至10萬。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每隔一段時間,各省市都要上調最低工資收入標準,以及報出該省的平均工資。同時,各大招聘網站也時不時的報出,各城市的平均工資線,通常北上深等一線城市職工月薪都超過7、8000元以上。但是很多網民卻紛紛吐槽,我們即使在一線城市打工,收入都在3、4000元以下,何來超過5、6000元以上的薪水呢?

實際上,各地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肯定高於大多數勞動者實際到手的工資,這因為企事業單位和高收入者,把各種福利補貼都算了進去,比如他們工資裡還包括亂七八糟的書報費、水電費,各種津貼、保險基金等等,這不僅拉高了企事業單位的平均工資,還讓沒有這份福利待遇的民企員工深感自己被平均了。

現在的情況是,在三四線城市,飯店的服務員、超市的營業員、物業公司的員工、市容環衛人員、企業員工的收入低至2000元不到,多的也就是2、3000元。同時,三四線城市體制內的機關事業編制的普通幹部、學校老師、醫院醫生、水電煤、移動、電信等公用事業單位的員工,每個月的收入也就只有4、5000元左右。而拿超過4000元工資行政事業單位佔工薪階層總人數比例低,所以全國平均下來,達到4000元的人就少了。

還有一些網友反映,他們是在富士康這類製造業企業工作,實行996工作制,在這種情況下,每月收入也能拿到4、5000多元,而如果你只做8小時,不願意加班加點,那工資收入只有2000元。如果能一直拿4、5000元工資也不錯,但問題是,這些製造企業都是有生產的淡季和旺季之分。遇到生產旺季,廠裡拼命求人來上班,拿到4、5000元不稀奇,但是遇到淡季,你只能拿2000元生活費,還時常的藉故要裁人,像這樣的製造企業職工收入並不是很穩定。

正是因為替人打工又苦又累又實在賺不到什麼錢,所以迫使很多三四線城市的老百姓創業,要麼開飯店、辦超市,要麼做辦個快遞店、夫妻乾洗店,為周邊小區居民服務,由於三四線城市生活成本低,即使賺錢不多,但是創業總比打工的收入2、3000元要強得多,而且還不受老闆的氣,小日子還是過得比較舒服的。

現在一些主流媒體往往對外聲稱,一線城市白領月收入都過萬元。但是,一位92年就開始辦企業的資深企業家,他卻堅決不相信:現在生意如此難做,如果企業都給職工萬元以上收入,不僅是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企業離開倒閉也不遠了。同時,這位企業家也覺得奇怪,企業裡面大半職工月收入都過萬元,那老闆靠什麼去發財呢?所以,現在就是一線城市普通職工收入也在3、4000元左右,絕對不是那些主流媒體所講的萬元月薪。

我們並不否認,一二線城市中拿著高薪收入的群體佔比相對高一些,三四線城市機關事業編制單位職工的收入也能達到4000-5000元以上,但是與廣大基層的勞動群體相比,佔比非常低。有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有80%以上的人月均收入會在4000元以下,而且這些人還沒有各種養老保障,實際生活水平更低,這就是當前中國工薪收入階層的收入現實。多數工薪階層離開小康水平尚有一段距離。


不執著財經


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月薪超過4000的人再多也多不過低於4000的人數。

有一個神奇的定律在各個場合都能用上,那就是大家熟知的“ 二八定律 ”,在這裡同樣適合,對於月薪4000元這樣的收入來說,在一線城市聽著很低,但是在一些縣城卻是屬於高薪行列了,我們先看下各大城市的大家期望薪資:
圖中這是期望的數據,與2018年統計部門公佈的數據不太相符,單北京來說18年公佈的平均工資是每月8467元,圖中超出了20%,而說到這裡大家會誤認為北京一定是一個各行各業都高薪的城市,其實不然,我們要很好的理解這個“ 平均 ”二字,很多拿著低薪的人都被平均了,北京4000以上的人很多,甚至能月入幾十萬,但同樣月入4000以下的人更多,保安是典型的低,堪稱最低了,因為經過保安公司這一道,工資能被扒層皮,保潔,餐館服務員,可替代性比較強的基層員工都是4000以下,一抓一大把。

2015年我所就職的是一家30人的小型公司,工資超過4000的僅僅我在內的6名同事,其餘24位都是多勞多得,在公司業務不景氣的時候他們只有2000多的低薪加上不景氣的提成,數月工資均低於4000元,那個時候我剛畢業,我覺得掙到錢了就是好的,但現在看來,月入4000以下哪裡叫工資?哪裡稱得上收入?簡直就是剝削廉價勞動力。

因為行業的特殊性,我有很多行業的薪資原始數據,餐飲業也是高不到哪裡去,月薪3000為低薪,其餘靠菜品提成,如果餐廳生意好,大家都能高薪,生意不好只有店長高薪,所以想問我國月入4000以上的人多嗎,就如同問一句一個餐廳有幾個店長這類的問題,答案很顯然就有了。

而現在我身邊依然有很多月薪低於4000的人,目前我公司的一位保潔大姐,我感覺她工作比我還勞累,每天比我早到公司開始打掃衛生,4間屋子差不多1000平,打掃完還要去別家打掃,每天從早到晚打掃六七家公司,中午還要抽時間去小餐館洗碗多掙一點,早6晚10,差不多工作16個小時,一月才能掙五千多,家裡供著兩個大學生…

所以要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多掙錢是有可能的,前提是你得足夠努力和勤奮,雖然說辛苦了點,但總也有個辛苦的地兒讓你掙錢,讓你付出和回報成正比,讓你覺得辛苦是有意義的。

所以全國範圍內,4000元以上月薪的人很多,依然遵從“ 二八定律 ”,如果有2億勞動力,那麼月薪4000以上的會有4千萬人,相當多剩下的1.6億都是4000以下的。


筆記簿杏豆


可以肯定的說,4000以下的絕對比4000以上的多!!!

不要看各省市的所謂平均工資,對一般人來說,那都是假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國家平均工資的統計是非常複雜多項的,不是我們平時印象裡的那種工資,你上班收入3000,我上班收入2000,咱倆一平均2500,不是這樣算的。平均工資裡還包括亂七八糟的書報費,水電費,各種津貼,保險基金等等等等,具體的自己可以從網上查都有哪些。尤其是統計平均工資的時候,裡面包括很多的企事業單位和高收入者,你想想企事業單位的福利補貼之類的,能是私人企業比得了的?

所以我們每次一看所在地或者全國的平均工資,一般人都是被平均的。我家家鄉秦皇島2017年年平均居然超過67000,你敢相信?自己從招聘網站上看看,基本上都是3000來塊錢的工作,在秦皇島,超過4500就算比較不錯的工資了,要是超過5000,妥妥的算高收入者。

這還是市裡,再往下縣裡,鎮裡,甚至村裡,能有個穩定工作,一個月要是能有3500,就算不錯的工作了。尤其是農村,很多都是打零工,有時一個月是能賺四五千,不過都是一時的,不長久。沒有穩定工作,家庭年收30000左右的佔多數。很多人都達不到。再往大里想想,全國是大城市人口多還是村鎮人口多?

所以全國還是4000以下收入者佔多數,要是絕大多數都是4000以上收入者,家庭年收入能達到10萬,估計離小康社會也不遠了!

同意老鐵可以點下關注,星宿還會持續回答職場領域的問題,可能表達不是很專業,但是自己從業幾年的所見、所聞、所感,希望能夠對大家以後的工作有一點點的幫助!





星宿列布


全國範圍內,月薪超過4000元的人,確實不多,我這樣回答,可能很多人不以為然,總覺得,周邊的人,月薪過萬的,大有人在,4000元算什麼。其實不然,因為,你周邊的人再多,也不過幾十,十幾位,沒有普遍的數據意義。

我們來看兩個數據,一個數據,是人均GDP,中國2017年人均GDP8848美元,也即是人民幣61400元人民幣,平均到12個月,每月5117元。月薪4000元,連平均數都沒達到。

但同時,我們看另一個數,也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974元,平均到12個月,每月只有2165元。

再結合,個稅3500元及以下免徵。結合這三個數據,你還會覺得,月薪超過4000元的人很多嗎?

其實不多,從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集中在3500元及以下收入的人群,還是佔據了一個相當大的份額。而月薪4000元以上的人群,雖然絕對數量很大,但相對少量,依然是少數。


董江波


在全國月薪超過4000元的人應該不足一半。

首先,大家看一下青島和北京的薪資水平調查報告。

北京市月薪4500元以下的人約佔23.3%,很多人驚訝了,這不是工資4000元以下的人,也就20%不到?可是北京是我們國家房價最高的地區,也是工資最高的地區,收入不高,根本就無法在那裡生活。

我們再看一下青島市的工資水平情況,工資4500元以下的人約佔56.5%。青島市屬於二線城市中的典型代表了,當然大家都普遍認為青島市的工資低。


全國一二線城市,始終是各地工資的佼佼者,覆蓋了全國工資收入最高的人群。全國30多個一二線城市,覆蓋勞動力人口也就1.5億到2億左右。

全國處於勞動力階段的人口是7.76億,所以4000元以上工資的人群絕對不超過一半。實際上一半也有些樂觀了。

在我們全國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人數是2.89億,剩餘4.87億人除了強制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外,沒有任何養老保障,他們未來只能依靠自己積蓄養老或兒女養老。這裡邊大部分是農民工和城鎮、失業無業人員。這一部分人都是些非全日制用工,以勞動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的人。他們收入並不固定,有80%以上的人月均收入會在4000元以下,由於沒有各種養老社會保障,實際生活水平會更低。

所以,你如果有一份穩定的4000元工作,有五險一金,這一份工作的價值就能接近500萬。好好珍惜這樣的工作吧。


暖心人社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這個問題雖然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數據,但可以想像,月薪超過4000元的人比例應該不到全國總工薪人數的四分之一。

因為現在我國無論是城鎮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者,還是社會打工人員,加在一起是雖是一個龐大的人群,但工廠企業、民營私企工作人員可能佔有了百分之八十以上,他們的工資較低,平均起來可能會遠遠低於4000元,這樣平均起來,全國整體工資水平就低了。而那些月薪超過4000元工資的行政事業單位、企業高管,佔工薪階層總人數比例低,所以全國平均起來工薪水平就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了。

有統計調查表明,全國有80%以上的人月均收入會在4000元以下,而且這些人還沒有各種養老社會保障,實際生活水平會更低,這就是當前中國的現實。


開偉觀察


據我瞭解,全國月薪超過4000元的真不多。在很多三線城市開外的,月薪超過4000元,在當地已經算的上是高薪了,但是在一二線城市,租房就能去掉近一半,更不論平常的日常開銷跟人情往來了。


對於一個人在外打拼的人,開銷肯定比有家庭的人低。我的第一份工作只有兩千多塊錢,但是整個部門最高的工資也不過三千五,這是在長沙,跟大學室友一起合租,每個月就得一人800,水電物業加上平常部門聚會,買點零食,因為公司不包吃,所以飯錢也不便宜。剛畢業那段時間,每個月的工資基本都用在這些上面,存不住錢。

然後工作出來也有一兩年了,比之前漲了點,部門也有月薪過萬的人,但畢竟是少數,基本上都是部門領頭人,大多數人的工資還是3、4000的樣子,可以稍微存下一些錢了,但是不合租,自己搬出去租個一室,加上現在這個年齡很多朋友都步入婚姻殿堂,每逢節假日基本上就是送份子錢的時候,生活壓力也不小。

很多情感雞湯文的博主,大學生一畢業就能月入8000,這樣的人是有,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大多數一畢業的工資都是兩三千,然後有了工作經驗,能力更出色時才會漲上一點。


在北上廣,5000塊錢就不算高工資了,我哥在廣州租個比較舊小單間,還是在比較偏遠的地段,1600一個月。但是在我家鄉,人均工資是三千不到,兩三千就能過的很滋潤了,畢竟市裡很多一室房幾百塊錢就能到手,大多數崗位招聘都是1800或者2000起步,平常人能拿到5000以上,甚至更多,就是銷售崗,畢竟一份付出一分收穫。


一隻蛋黃包Ya


全國各省的平均工資來看,應該還是蠻多的,除江西,山西等省外,基本上各省的平局工資都高出4000元,這麼一看,就很容易理解,4000工資,還是蠻普遍的。

尤其是在大城市,平均工資接近1萬,說明,工資低於4000都是非常低的收入水平了。

當然回到鄉村,比如我老家江西,很多時候,有些人還會因為5毛和對方爭吵,然後一般工作1500-2500之間,這個時候4000又是非常高的工資。估計對比西部偏遠地區,更是不容樂觀。

這就說明,全國發展極其不平衡,富的地方很富,窮的地方還是很窮。

所以,對於4000這個數字,我想還是很有意義的,希望大家都可以達到,並且獲得幸福!





自由流浪Danny


在三線以下城市工作的人,3、4000元收入的群體佔比也是很大的。

我去過許多縣城,服務性的工作,比如飯店的服務員、超市的營業員、物業公司的員工、市容環衛人員、企業員工的收入低的2000元還不到,多的也就是2、3000元左右。

三線以下的小縣城內體制內的機關事業編制的普通幹部、學校老師、醫院醫生,水電煤、移動、電信等公用事業單位的員工,每個月的收入也就在4、5000元左右。我有一個朋友的親戚在安徽一個地區的鄉政府擔任鄉長一職,職級為正科級別,全年的淨收入也就在7、8萬元左右,合下來每月也就在6000元左右的收入。

如果再往上一個級別靠,在縣政府工作的縣長每年的收入也就在10萬元出頭一點。

當地的父母官的最高收入也就這個水平,更何況普通老百姓呢。

在外地的一些小縣城工作的有一定級別、手中具有一定權力的公職人員私下開公司辦企業,或者兼職和他人合夥經營項目的現象還是比較多的。我同學的一位溫州朋友在當地縣政府任稅務局任局長,他利用自己的資源和關係私下卻辦了一個印刷企業,有十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營業額達數千萬元。

在三線以下城市,很少有就業的渠道,人們的就業觀念很淡薄,很多人都是自謀職業,有門路有關係的麼開公司辦企業,無資源沒門路的麼開飯店辦超市。因為小縣城生活成本低,賺點小錢,總比打工的收入的3、4000元要強得多,小日子過得也舒舒服服,紅紅火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