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位天才,1.5億元獎金,一場基礎科學“盛筵”的背後

50位天才,1.5億元獎金,一場基礎科學“盛筵”的背後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 兩年前,科技部副部長黃衛在香港碰到了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和騰訊主要創始人陳一丹,聊天中馬化騰向黃衛提到想為社會做點什麼貢獻,特別是年輕的科研人員,黃衛應道:“這個很好啊 ”。不久後,馬化騰、陳一丹拉著饒毅拜訪了黃衛,又提起這個事情,說已經準備好首期拿出十個億來做這個事情讓,饒毅是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2019年6月起任首都醫科大校長。

馬化騰所說的“這件事情”指的是“科學探索獎”。2019年11月2日,在首屆“科學探索獎”的頒獎典禮上,黃衛在講話環節短暫的回顧了這個故事,當天共計50位青年科學家獲得“科學探索獎”,每人將連續5年,獲得總計300萬元獎金。

“科學探索獎”由饒毅、施一公、潘建偉等14位知名科學家和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於2018年11月聯合發起,由騰訊基金會負責長期運營。該獎項面向在中國(不含港澳臺地區)全職從事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製造、交通建築、前沿交叉9個領域研究的45歲及以下中青年科學家。騰訊在其中扮演發起人、出資人和組織者的角色。

楊振寧在當天的頒獎典禮上表示,一個科研工作者最困難的兩個時段:一個是做研究生選題目的時候,一個就是得了博士學位後的5-10年,在楊振寧看來,這個時期要選擇一個領域,並在這個領域中做出站得住的工作,這是一個新的挑戰。

“ ‘科學探索獎‘特別關注這個領域的學者(年輕的學者),這是非常有遠見的一個計劃”,楊振寧說道。按照會議當天披露的數據,接近20%的獲獎人員小於35歲。

楊振寧參與了科學探索獎的全過程,同時還是數學物理組的評委,按照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執行委員會主任兼秘書長王嫵蓉介紹,一開始的時候只是希望楊振寧擔當顧問的角色,但是楊振寧不同意,他希望能夠深度參與。

與其他國家科研經費、獎勵不同的是,此次科學探索獎的獎金將會頒給個人,並由個人自由支配,只有一個約束條件:需要獲獎人一年做兩次公益。

獲獎人打算怎麼花?

付巧妹計劃把大部分的獎金支持家庭,付巧妹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DNA主任,她的一項研究成果是根據一根來自4.5萬年前西伯利亞的股骨,提取出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現代人基因組序列。

“我們年輕人,在這個打拼過程中,其實有很多誘惑,但是在這個誘惑過程中,我們都經受住了,所以我們有這樣自由的經費的話,對我們自己來說很多時候反而是看到得與失之間不計較,最後又一個非常好的結果”,付巧妹說道。

北京大學劉穎因為她在細胞對能量和營養物質匱乏的感知和應激響應方面的成績方面的成績而獲獎,她的計劃是用來還房貸;清華大學的吳華強在支持家庭以外,還希望用這筆獎金在一所中學設立一個獎學金,這個想法和他的招生工作有關,在研究性工作外,吳華強還在過去8年時間中,在清華招生組任職。

“科學探索獎”採用了“提名+報名制”,按照王嫵蓉提供的數據,總報名人數達到1300,其中有近一半是自由報名,這些人中間產生了7位獲獎者;剩餘的獲獎者則來自於提名。

在經歷了小同行評審、同行評審、複審、終審後產生了此次頒獎的50人名單。在最終產生的這份名單內,有85%的獲獎者有海外留學和工作經歷;清華、北大、中科院的獲獎人數分別達到10人、10人和9人。

另一個與此前科研經費、獎勵不同點在於,這個獎並不僅僅是頒給過往的成績,而更希望能夠頒發給可能在未來產生重大成果的人。

頒獎當天的解說詞可以看到這樣的意圖,對每一位獲獎人的介紹幾乎沿用了同一格式,即“肯定……,鼓勵……”,比如吳華強的頒獎詞位:肯定他在阻變存儲器領域取得的多項創新成果,鼓勵他進一步研究突破傳統馮諾依曼架構的存算一體技術,探索實現新計算機系統。 肯定是基於過往成就,鼓勵則是對其正在前進方向的認同。

“這個獎項面向未來,面向探索期的青年科學家,而且是鼓勵他有大的idea。面向未來有大idea的人,在科研立項的時候很難立項,很難得到國家和單位資金支持的。所以我們另闢一個領域資助這一類人。他的申報如果跟這個定位不相關,他肯定很難獲獎,”王嫵蓉表示。

作為少有的民間科技獎,項目負責人依然希望繼續維持和完善其目前所有的特性。

王嫵蓉認為企業做大型科技累公益事業在中國還是“前無古人”,還有很多可以優化的地方。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郭凱天則表示此次這一獎項很多國家科研機構,尤其科技部有很多的指導,但是對於這個獎項,依然特別希望能保持它是民間的。“所以我們跟科技部商量希望保持這個獎的民間性,科技部給了我很多指導,也尊重我們這方面的選擇”,郭凱天表示。

同樣是民間機構創辦的獎項,科技探索獎的未來將會更趨向一個小一號的“諾貝爾獎”嗎?

“從項目負責人的角度來講,我不把它看成是‘青年諾貝爾獎’,我願意把它看成是天才獎,因為它是要獎勵big idea的,獎勵突發奇想,又被評委們認證可實現的非常規創想,在科學上能有重大性突破的創想”,王嫵蓉表示。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1B8WKUJE】獲取授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