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風向變了?

自動駕駛汽車的投資者正走向“迷茫”。

自動駕駛,風向變了?

在經歷了2017年、2018年的投資高峰期之後,2019年整個市場站在了十字路口。儘管近幾個月,一些超億元融資仍在發生,但投資者對市場的走向,已經產生分歧。


這是一個異常擁擠的領域,而這項技術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準備就緒。對於投資者來說,仍需要將大量資金投入自動駕駛初創企業。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警鐘應該已經敲響。


坦白說,你現在還很難從中選出一家贏家,這些公司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車路協同和其他技術結合起來,做著看似相同的事情,但它極大地增加了風險。


更關鍵的是,汽車製造商(無論新舊)、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和資金雄厚的巨頭都在努力在這個領域取勝。當然,這可能為收購提供了機會。


同時,大多數人(尤其是汽車行業)認為,自動駕駛汽車是長期的投資。在技術、法規和量產中,無數的挑戰呈現在企業面前。相比於傳統汽車零部件製造商,這些初創公司缺乏持續的現金流支撐,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尤其是看似合理的商業模式,但是當你把挑戰組合起來,加上風投需要在其資金的生命週期內(通常是5-7年左右)獲得回報,事情就變得異常複雜。


而從人才的角度,2015年至2019年間,有數據顯示自動駕駛汽車招聘職位增加了近10倍,但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從2018年到2019年就業增長略有放緩,並且,初創公司能給出的待遇也已經不像幾年前那樣有“吸引力”。


這意味著,整個自動駕駛市場的參與者,會有一次重大的洗牌。這其中,傳統汽車零部件製造商正在加大投入,值得初創公司警惕。


博世在今年初宣佈,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和移動解決方案將是該公司的一大重點,到2022年,該公司將投資至多40億歐元。


在博世看來,下一代移動設備是“遊戲規則的改變者”,並表示“自動駕駛的市場潛力巨大”。


為此,博世宣佈4000名工程師將專注於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並多次強調自動駕駛是其研發的重點之一,並將繼續在該領域投資。


早前,另一家汽車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公司高層正在進行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組織重組之一,以最大限度地擴大未來在關鍵移動出行領域的擴張潛力。


在大陸集團看來,這是對全球汽車產量下降和客戶對數字解決方案(比如軟件)需求增加做出的回應。這家公司的目標是到2023年每年削減5億歐元的成本,並加大對自動駕駛的投入。


除了已經確認的大陸橡膠、大陸汽車和動力總成(獨立IPO)三大部門架構重組,到2020年,其底盤與安全及內部部門也將重組,成為兩個業務領域——“自動駕駛技術”和“車輛聯網技術”,並將得到新的中央汽車研發部門的支持。


此外,大陸集團還在近日收購了Cartica AI的少數股權,後者主要開發用於加速物體識別的機器學習算法。此次投資,也突顯出大陸集團加快成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戰略,這包括其內部已經擁有的近500人AI專家團隊。


而現代汽車與Aptiv的合資,更是將傳統汽車製造商與零部件廠商的戰略結盟推向高潮。這筆達到40億美元規模的合資案,合作重點將是“開發可擴展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同時,雙方的無人駕駛測試預計將於明年開始,到2022年將推出一個“可量產的自動駕駛平臺”。


其中,現代汽車、起亞汽車以及零部件公司現代摩比斯將共同向這家新合資企業投入約16億美元現金,以及價值4億美元的研發資源、工程服務和知識產權。Aptiv的投資都是實物資產,包括自動駕駛技術和大約700名員工。


預計接下來汽車製造商、零部件廠商、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整合仍將繼續,甚至小企業被大公司“收購”。同時,整零關係也在發生微妙變化,主機廠的自主研發掌控力在加大,尤其在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重構大背景下。


隨著風險投資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熱情“降溫”,據一些行業人士透露,該領域的幾家公司都在走下坡路,有關潛在交易的傳言已經出現。


由於關鍵技術(電動化、智能網聯)的鉅額開發成本,汽車製造商正被迫展開合作。奧迪上個月宣佈選擇與競爭對手戴姆勒和寶馬結盟,開發自動駕駛。


“我們已經認識到,這些系統的開發有點像爬山,”梅賽德斯-奔馳自動駕駛負責人Michael Hafner表示,“你離山頂目標越近,你周圍的空氣就越稀薄,每走一步都需要更多的力量,你必須解決的挑戰也就越複雜。”


面對競爭對手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公司在生產自動駕駛智能汽車方面的競爭,豐田章男此前明確表示,科技公司是“我們的新競爭對手,速度比我們快很多倍”。在他看來,一場生死攸關的戰鬥已經在打響。


同時,豐田仍在不斷加大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投資。去年3月,豐田宣佈再投資近30億美元用於研發自動駕駛汽車軟件研發。


同樣考慮到智能網聯對於未來汽車製造商的重要性,大眾汽車今年早些時候表示,到2025年,該公司內部技術開發的比例將從目前的不到10%上升到至少60%。


截至今年7月,大眾淨員工人數減少6900人,而在汽車聯網軟件開發等領域,大眾增加了約3400個新職位。


到目前為止,大眾汽車已經在相關成本上節省了25億歐元(28億美元),從而釋放出可以投入未來技術的資金。與福特的深度綁定,被視為大眾汽車面向自動駕駛量產的“救命稻草”。


按照雙方此前達成的協議,大眾汽車將為財務狀況緊張的Argo AI(福特旗下自動駕駛公司)注資10億美元,並且整合原隸屬於奧迪旗下的AID(自動駕駛子公司)。


大眾的投資目的也很明確,尋求實現一個能夠相對快速擴展的自動駕駛平臺。Argo AI接下來的重點任務就是快速建立規模,將軟件架構轉換為量產標準,車規級傳感器和計算機,或許最重要的是將他們的產品與OEM量產車完全集成。


沉睡的雄獅已甦醒,自動駕駛行業新秩序也正在重構。面對汽車行業百年之大變革,汽車製造商、零部件廠商並不想“拱手相讓”。而對於初創公司來說,接下來的兩條路就是,要麼抓住非擁擠賽道的細分場景落地,要麼建立自己的護城河。(來自 高工智能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