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瞭解高血壓:高血壓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懂他

本文理論支持:張建銀

5分鐘瞭解高血壓:高血壓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懂他

高血壓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它是當今慢性病中患病群體最多的疾病之一,高血壓本質上大都是因為經絡不通,血液微循環變差而導致的,其原理簡單來講是這樣的,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完整的生命系統,當身體某一器官的血氧濃度變少,以及供血不足時,器官會向大腦發出信號,大腦中樞神經根據整體狀況而調整供血量,下達指令讓身體的血壓升高,來保證我們身體能量與營養的均衡,所以,高血壓並不是病,而是一個症狀。

現代醫學在高血壓的治療上是極不科學的,是典型的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只重指標,不顧病灶,開具降壓藥處方成為當今高血壓治療的常態,而不去解決血管的淤堵,改善血液微循環。當患者服用十幾年、幾十年降壓藥後,人身體的血液微循環情況越來越差,血管彈性變差,最終導致更加嚴重的疾病發生,如心臟病、肝病、腎病、腦中風等,危害甚大。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南北生活習慣、飲食差異迥然不同,這就造成了南北方人體質的極大差異,例如南方人血壓到120時,就可能會出現頭暈、心慌等症狀,而在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有些人血壓到130、140,仍然一點症狀沒有(此為個例)。以規定的高血壓標準,衡量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血壓高低是極不科學的,因此高血壓的標準不應以規則來制定,應以有無症狀、不良反應來衡量。

我們看待高血壓,首先要明白,血壓高是“果”,並非“因”,治病須“治因”而“去果”。上文我們提到,高血壓本質上是由於血液微循環變差而導致的,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血液微循環變差呢?下面,與大家分享一下高血壓的幾大證型,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己病,對症施治:

1. 遺傳證型

2. 頸源證型(頸椎卡壓造成頭部供血不足所致,在臨床中較為常見)

3. 血管淤堵證型(不當的飲食、外邪侵襲等所致)

4. 肝腎虛損證型(不良的生活習慣,生活作息等所致)

5. 情志證型(長期處於焦慮、緊張、激動等)

千人同方的降壓藥物,並不能解決病灶根源,只有辨證施治,頸源證型則用手法復位頸椎,肝腎虛損證型則補益肝腎,情志證型則身心同治,如此,方可真正療愈。



如有疾病、健康等問題,歡迎私信或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