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培養的首批18位博士,個個超級膩害,令人佩服

新中國培養的首批18位博士,個個超級膩害,令人佩服

如今我國培養了成千上萬的博士,每年授予的博士學位超過5萬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博士學位授予國,但是誰曾想到,新中國1983年才培養出首位博士,距今不到40年的光景。今天修改寶就來聊聊新中國首批18位博士。

首批博士名單

新中國培養的首批18位博士,個個超級膩害,令人佩服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1977年恢復高考,但是全國研究生考試是次年才恢復,時間是1978年5月5日,當時全國參加研究生考試的人數是63500人,而2018年參加研究生考試的人數是238萬,增加了37倍,簡直是天壤之別!最後錄取了10780名研究生,需要指出的是當時還沒有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區分,因為我國還沒有學位制,直到1981年《學位條例》才實行。後來從1萬多名研究生當中,層層篩選出了18位博士,我們來看首批18位博士學位授予名單:

馬中騏、謝惠民、張蔭南、馮玉琳、童裕孫、王建磐、於秀源、黃朝商、徐功巧、徐文耀、白志東、趙林城、李尚志、範洪義、單墫、蘇淳、洪家興、李紹寬。

其中馬中驥身為中科院高能所的博士研究生,成為新中國第一位被授予博士學位的第一人,他的博士學位編號是10001,是錢三強簽發的學位證書。

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儀式

能成為新中國首批博士,是一生的榮耀,但是還有更榮耀的事情在後面,當時國家為了鼓勵社會對知識的重視和對人才的重視,將第一批博士學位授予儀式放在了人民大會堂,黨和國家領導親自向首批18位博士頒發了博士學位證書,這是我國的最高禮遇了,後來的博士都沒有這個待遇了。

首批博士水平如何

可能很多人要問,這些首批博士經歷了“十年浩劫”,知識中斷了這麼年,水平可能不怎麼樣。但是你錯了,這18位博士是精英中的精英。某位領導曾經問首批博士生導師之一的谷超豪“我們自己培養的博士水平怎麼樣?”谷超豪回答說“可以達到國際水平”!

這批博士的導師陣容堪稱“奢侈”,不是院士就是各領域的領軍人物,很多都是當時的泰斗級人物。首批博士之一的於秀源,他的導師是著名數學家潘承洞院士;我國第一位博士馬中驥,他的導師是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胡寧院士,北大的教授;現在自己也是中科院院士的洪家興,他的導師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谷超豪。

除此之外,各個首批博士的學位答辯委員會的陣容也很恐怖,馬中驥的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由7位當時物理學界的頂級專家組成,其中中科院院士就有5位,包括胡寧、朱洪元、戴元本、谷超豪、彭桓武。李尚志的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由中國群表示論的奠基人段學復擔任,萬哲先、丁石蓀、曹錫華等大咖任委員。

新中國培養的首批18位博士,個個超級膩害,令人佩服

說完導師和答辯委員會的整容,那現如今首批博士畢業也快四十年了,他們的成就如何呢?這些博士目前都活躍在學術界的前沿,其中有一位中科院院士、一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四位大學校長或者所長。趙林城成為國際知名的數理統計學家、洪家興成為中科院院士、李尚志成為北航學術委員會主任、蘇淳是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教頭”、王建磐曾執掌華東師範大學等等,可以說成就非常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