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前輩的畢生練拳感悟總結,可謂是拳論之經典,值得一讀

練太極者,雖功力深厚,拳技精湛,然因煩惱疑惑未斷,仍為凡夫,並非聖人!現今大多數人追求功力、技擊、養生,然孰不知太極大道並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則走火入魔者十有八九也。若問之,彼皆謂無此妄念,實則無一無此念。

以功力、技擊、養生倡導之人,必先以此吸引人,何能令學之者無此念乎?練拳而清淨內心,實為大道!但恐不屑一顧,欲得功力拳技,以致受病。

另有人喜愛研究拳理,豈不知執著於拳理,縱明白種種道理,如說食數寶,究竟何益?練拳修行,如服藥一般,明白拳理,如知曉病源、藥性、脈理,再能服藥,所謂自利利他,善莫大焉。若不通拳理,則只需服下藥劑,則病亦可痊癒。故治病為第一要義,不必執著於拳理,唯依師父教導循序行拳即可。

當今通家亦甚多。通曉各門各派拳法,太極、八卦、形意等等,但每每不如老實練一種拳法者,為得實益。故練拳而不欲做大通家,專心志於太極一門,必深受其益。

練太極者,有無習武根基者皆可,只求心無雜念,放鬆身心。然有習武根基者往往炫耀自己以前的基礎,不肯放下。太極大道如大海,即使你有一條河、一條江的功夫,一旦匯入大海,即成大海。故只需放下以前,清空心靈,一心不亂,如如不動。

若得法之士,不僅拳法日增,心量日漸寬廣,猶如空虛,心境則愈能合一,互為增上,日加精純!若不得法,心胸狹小,境界不開,則心識易散,不能統一,甚至走火入魔。故太極之法,其根在於修心,以純一不雜為本也。身體放鬆,內心清淨,無分別、妄想、執著之心,意氣內斂。

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保持身放鬆,心清淨。隨忙隨閒,身不離陰陽,順境逆境,心一毫不亂!我等凡夫,不可盲目效仿太極前輩之日夜苦練,只當依凡夫常理行拳即可。行拳有度,符合拳理,調停的中,方可唯益無損耳。反之以我等根基,若日以繼夜,苦苦練拳,或傷膝蓋,或損腰脊,亦或不能兼顧工作、家庭,實為大過矣。

一位老前輩的畢生練拳感悟總結,可謂是拳論之經典,值得一讀

練拳之人,著不得一點巧,倘或好新求異,必致弄巧成拙。若肯腳踏實地,必然日日增益。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

每日行拳,愈簡愈妙,不必每日將漫漫幾十式逐一練習,若過為追求招式之多,或致疲勞,或神氣散亂。拳架不必求低,高低適中。緩練快練皆有利益,然快練必不能久,多為緩練,則不至陰陽失衡也。

行拳之時,若有小過或妄念,不必在意,便不會妄上加妄。聽音樂練拳不過為引導身心放鬆,若身心松靜,則不必聽。

急躁心,練拳人之大礙,放下此心,即得清涼。真修太極之道者,磨練與勞塵,不僅日日行拳,也時時在觀心,煩惱習氣,使之漸漸消滅,方為真太極。

注:此為“山川”老師的原創作品,可謂是拳論之經典。山川老師為人低調,連自己的姓名都不願透露,只簡單的告訴我他曾經的學拳經歷。但讓我感覺到:“山川”老師真如山一般的厚重,練拳也已經迴歸到簡樸和隨意,對太極拳,有以上的領悟,想必在武學上早已登堂入室,悟得其妙。在此,向山川老師致敬!

一位老前輩的畢生練拳感悟總結,可謂是拳論之經典,值得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