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女生
我有研究我來回答!
要回答題主這個問題必須要知道鄭和下西洋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我覺得其中有幾點原因,首先是朱棣得位不正,是通過武力奪權,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已經向周邊朝貢國派遣使臣,宣告大明替代元朝,要求交換前朝頒佈的官印授誥,並與元朝解除臣屬關係,成為大明的藩國,但是朱棣他自知得位不正,為了讓天下臣民服氣,他必須做出超越朱元璋的文治武功,在南北兩面建立起以大明為核心的天下,還有一點就是因為篡位所以諸多文人對他打心眼裡看不起,他作為大明新的皇帝,非常希望得到眾人的承認,在這種情況之下文人們不擁護不承認的前提下,朱棣就把目光放在了眾多藩國身上了,如果能夠讓萬國來朝承認他這個皇帝,那麼既然這些藩國都承認我是明朝的皇帝,這些文人就更該承認我這個皇帝了,於是在這種想法的前提下,朱棣做出了一個影響了中國古代航海史的決定。
這個決定就是讓姚廣孝的徒弟,自己的心腹,謹慎的正四品內觀監,中華上下數千年航海歷史上唯一的一個能稱為航海家的航海家,至今為止在太監的歷史裡,在史書中形象最正面最著名的三寶太監鄭和。 朱棣任命鄭和為大明水師總兵官,簡單一點就是整個艦隊的總提督總司令!
鄭和其人根據史書記載,三寶太監鄭和並不姓鄭而是姓馬,叫馬和,色目人,出生地雲南,鄭和的幼年實際上並不好過,他生於洪武三年,出生在雲南昆明的一個穆斯林家庭,他本人也是虔誠的穆斯林。在他11歲的時候,洪武十三年,大將傅友德與沐英統兵30萬攻打雲南,次年攻克昆明,讓這個神秘的地區,在600年後再一次回到了漢陽王朝手中,由於戰亂,鄭和不幸做了明軍的俘虜。並且在他15歲時閹割成為太監隨著傅友德離開昆明北上,傅友德要接替剛剛去世的徐達擔任駐北平的統帥。此次傅友德一共帶了十幾個在雲南淨身的小太監供朱棣挑選,朱棣只留下了當時還叫馬和的小太監一個人,並且讓他師從黑衣宰相姚廣孝學習陰陽術數,天文地理,諸子百家,經史子集,操舵行船,而這些看似平淡的技能傳給鄭和之後才為他以後能七下西洋提供了技術與學識上的可能。其在朱棣未起兵靖難之前就已經是朱棣的心腹,在永樂二年正月初一,朱棣賜姓馬和為鄭和,並且升級其為正四品的“內觀監太監”。 這次鄭和又被任命為艦隊總兵官,據記載,在經過了充分的準備,一共製造大型寶船數十加之大明水師各類型的馬船,淡水船,戰船一共兩百餘,並且將各船所需的各級水兵配置完畢,由於訓練有素加之船新兵壯一時之間士氣大漲,於是將艦隊出征的日期定為永樂三年6月15日,地點則在蘇州城外劉家河碼頭,只見當日江面上浩浩蕩蕩一共200多艘各類海船,另外配上水手與水軍一共28,000餘人,鄭和正式開始了大明王朝鄭和艦隊第1次的西洋宣威之旅。 鄭和的寶船長44丈約138米,寬18丈約56米,僅此一艘船就可乘坐數百人。因為是鄭和的旗艦,而鄭和小名又叫三寶,所以這艘船又被命名為寶船。
據現在考古專家與學者估計,這艘船的排水量至少高達8000噸,而九十年後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船隊,其最大的排水量的船才可憐的200噸。由此可見當時明朝水師的船隊足足領先其他國家幾百年,鄭和船隊一路向南,沿著大陸海岸線前行,出了大明國境之後,來到了爪哇,滿刺加,蘇門答臘,錫蘭山與柯枝等地,艦隊最後到了古裡也就是印度的卡里卡特。
在出訪的各個國家中基本上每到一處鄭和都代表大明皇帝與當地最高官員或者國王交流,代表大明王朝對他們進行封賞,並讓手下的人與各地客商進行商品交易,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等非常受當地民眾的喜愛,對方則以香料,象牙,珍稀動物,各種寶石,當地特產等物品作為交換,在從印度回程的時候船隊到達了印尼的三佛齊。
鄭和艦隊遇見了大海盜陳祖義,這名海盜在沿海打劫各國商船,鬧得雞犬不寧,沿海各國對他根本沒有任何辦法,被他搶得的財物不計其數,並且跟隨他的海盜人員越來越多中達,5000人之多,成為各國的心腹大患,這是他看見鄭和艦隊停泊在碼頭,自己親自帶領5000海盜,在半夜對鄭和艦隊發起攻擊,準備搶奪艦隊裡的財物,得手之後再依靠夜色逃之夭夭,誰知其計謀,早被鄭和算到,不但五千海盜消滅殆盡,還將陳祖義活捉在手關於船艙,徹底的為沿岸國家出了一口狠狠的惡氣,抓了這些國家抓了許多年而未抓到的大海盜頭子,讓沿途這些小國佩服不已,第1次真正的感受到大明水師的實力。
陳祖義後來被隨船押送回京師,朱棣叫來各國使節圍觀被鄭和抓住的海盜頭子陳祖義。並且當著各國使節的面將陳祖義斬首示眾,令得深受海盜困擾的沿岸各國,對大明水師刮目相看。鄭和一共下了7次西洋。耗費的金銀鉅萬,永樂皇帝朱棣死之時鄭和正在進行第6次下西洋。等他回到國內已經是洪熙元年2月。然後所有的寶船封存在太倉劉家港。並且他也被任命為南京守備。
朱高熾並沒有想殺鄭和,只是覺得艦隊花費太高,屬於宣威的面子工程,所以才會有艦隊封存,但是朱高熾只坐在帝位上十個月就撒手人寰。 朱瞻基繼位稱帝,進而啟用鄭和進行了他一生中最後的一次西洋之行,而這次鄭和第7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是給大明的數十個屬國宣達新帝登基的消息。通俗一點就是互換官印。然後告訴各地藩王以前是怎麼回事的以後還是怎麼回事,大明雖然換了皇帝,但都是朱家的人,所以該進貢的該送美女的,自己懂的。
就這樣,正好完成了他弟7次西洋之旅,然後在歸程的時候死在古裡。前面說過,古裡就是現在印度的卡里卡特,於是乎隨著當代最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海戰家鄭和的死去直接讓明朝再無遠航的行動計劃,同樣的,明朝朱棣依託鄭和艦隊而辛苦組成的以天朝為中心以印度,爪哇,越南,日本,韓國,孟加拉,錫蘭為輔的亞洲國際次序也隨著時間慢慢消失殆盡。 一句話,可惜了! 此外還有野史記載之所以下西洋,是因為想找建文帝。這個不得不說,腦洞稍微大了一點。如果說在正好的船隊裡有那麼幾十個有特殊任務的人,去尋找某一個人,這個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說他整個船隊為了尋找一個建文帝,派出200多艘軍艦,28,000餘人花費鉅萬,前後朱棣在位期間六下西洋,朱棣孫子登基又第七次西下,這個可能過了一點。
艦隊帶回了各種香料,各種寶石,珍稀動物,植物,此外還有各種佐料等等,如果其中還可以加上美女,那麼加上美女也可以,因為根據記載,此後各個海外國家在納貢時還真的敬獻了除當地特產外還有當地美女,只不過朱棣要沒要就沒有記載了,不過有兩個國家敬獻的美女朱棣是要了的,而且還要得比較多,那就是韓國與倭國日本,韓國古稱高麗,一直以來都有敬獻美女與高麗參給中國當權者的傳統,到了朱棣時代,後宮的高麗美女有許多,他最喜歡的賢妃就是高麗人,日本的美女只有記載但無其他記錄就不多說了,綜合以上可以非常明白的知道鄭和下西洋所帶回來的東西基本上就是這些。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不論怎麼說都是無比巨大的一筆歷史財富,要知道雖然只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但是卻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規模與最頂級水師相結合的遠航,同時代的歐洲人的航海與鄭和相比完全是過家家一樣的規模,要知道哥倫布在幾百年後最大的船才200噸,當時西班牙傾國之力打造的無敵艦隊也才2萬多人,而鄭和一個遠航艦隊就接近了三萬。
整理出來的數據顯示鄭和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一共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在鄭和下西洋前,中國造船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
早在約唐代,中國人已經發明水密隔艙、車船、平衡舵、開孔舵。在船型方面,宋元時期,中國海船的船型已經定型,其中以福船、沙船、廣船最為著名,被認為中國古代的三大船型,又尤以福船應用最廣、影響最大。在海船船殼結構上,中國海船採用搭接法,形成“魚鱗式”結構(亦稱“錯裝甲法”結構),從而使船殼板聯結緊密嚴實,整體強度高, 且不易漏水。
並且船舶載重量也相當可觀,南宋時已可達萬石以上;在載客量上,大海船可載乘客千人,在船舶人居環境上,中國海船可以做到生活設施齊全,配備洗漱設施,設有可以攜帶家屬的幽雅客房,備有充裕的食品, 甚至在船上養豬、種菜、種藥材、釀酒,以及種植盆景以供觀賞。
根據《鄭和航海圖》,鄭和使用海道針經(24/48方位指南針導航)結合過洋牽星術(天文導航),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航海導航技術。鄭和的船隊,白天用指南針導航,夜間則用觀看星斗和水羅盤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於對船上儲存淡水、船的穩定性、抗沉性等問題都作了合理解決,故鄭和的船隊能夠在“洪濤接天,巨浪如山”的險惡條件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很少發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約定方式懸掛和揮舞各色旗帶,組成相應旗語。夜晚以燈籠反映航行時情況,遇到能見度差的霧天下雨,配有銅鑼、喇叭和螺號也用於通訊聯繫。 在天文航海技術方面,中國很早就可以通過觀測日月星辰測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
鄭和船隊已經把航海天文定位與導航羅盤的應用結合起來,提高了測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確度,人們稱“牽星術”。用“牽星板”觀測定位的方法,通過測定天的高度,來判斷船舶位置、方向、確定航線.,這項技術代表了那個時代天文導航的世界先進水平。
在地文航海技方面,鄭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術,是以海洋科學知識和航海圖為依據,運用了航海羅盤、計程儀、測深儀等航海儀器,按照海圖、針路簿記載來保證船舶的航行路線。航行時確定航行的線路,叫作針路。羅盤的誤差,不超過2.5度。 關於航海圖,英國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一書中指出:關於中國航海圖的精確性問題,米爾斯(Mills)和布萊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細的研究,他們二人都很熟悉整個馬來半島的海岸線,而他們對中國航海圖的精確性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關於艦隊的人員與武器配置我查閱許多資料檔案,很是花了點功夫,據記載,第四次鄭和下西洋,時間是在永樂十年(1412年)十一月,成祖命正使太監鄭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統軍二萬七千餘人,駕海舶四十,出使滿剌加,爪哇,占城,蘇門答剌,柯枝,古裡,南渤裡,彭亨,吉蘭丹,加異勒,勿魯謨斯,比剌,溜山,孫剌等國。 船隊於永樂十一年(1413年)出發,其中使團中包括官員868人,兵26800人,指揮93人,都指揮2人,書手140人,百戶430人,戶部郎中1人,陰陽官1人,教諭1人,舍人2人,醫官醫士180人,正使太監7人,監丞5人,少監10人,由此數據可以非常明白的算出鄭和下西洋時的兵力配置,乃至於大明水師的人員配備情況都可以一併推算出來,整個艦隊一共士兵26,800人。指揮93人都指揮兩人。醫官醫士180人。以上人員就是士兵主力。分別於40艘船上。除開戰鬥使用的馬船,還有專用的淡水船。醫光基本上是每艘船都配有至少4人以上,馬船每艘船水師兵勇至少達到了700人,其中指揮2人,百戶至少10人,其他官員由於未寫官職暫且分出一半是外交,一半是船隻運作與兵營管理文書等等,這樣一來就非常明白的知道了鄭和艦隊的軍事實力與明水師的人員配置與管理運作,以及水師對於其他國家的比較而言不知道強了多少倍。就鄭和抓陳祖義與蘇幹刺,一次是5000職業海盜偷襲鄭和艦隊準備搶了就跑結果被鄭和連人帶船殺得片甲不留陳祖義抓回京師當著大小國家使節殺頭了事,蘇幹刺也是一樣,不過是陸戰,同樣抓回京師殺頭了事,真正做到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當然歷史上就有過對當時戰艦的描寫對我們瞭解明水師的裝備與兵器配置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其中據《明會典》記載,凡海運隨船軍器,洪武年間定,每船有:黑漆二意弓20張、擺錫鐵甲20副、弦40條、碗口銃4門、黑漆釒比子箭20支、箭200支、手銃筒16個、蒺藜炮10個、火槍20條、銃馬1000個、火攻箭20支、神機箭20支、火叉20把。當時已經是火器為主。
其中出現最早的對海反艦武器就是當時出現的,這樣武器就叫作火龍出水。下圖就是描繪的堪稱明朝巡航導彈的火龍出水的復原畫面,簡直比起後來的西班牙無敵艦隊還要厲害的多。還領先幾百年,火藥的發明國家真不是蓋的。 由此可見當時的明水師之強,是強到骨子裡的強到血液中的,鄭和帶領著當時全世界範圍內地表最強艦隊八方宣威,維護大明的尊嚴,憑藉著七次西洋之旅,協助朱棣建立了以中國為主的特有的亞洲勢力範圍,將艦隊所到之處的數十個沿途國家納入朝貢體系,讓中國上下五千年來第一次做到了真正的萬國來朝四海昇平,形成了以中國為中心輻射至整個沿海諸國乃至整個東南亞所有國家都成為我們的屬國,地緣政治學體現得淋漓盡致,讓全世界的人們第一次感受中國人的強大國力與科技之外更直觀的感受中國的水師軍隊,並且通過艦隊遠航真正的建構了以中國為中心為宗主國向外輻射的特有的亞洲朝貢體系,也第一次將眼光從陸地轉變為海洋,這是中國上下數千年來在海洋方面走得最遠的航行,進而改變了整個亞洲的實力對比。
美國這一百多兩百年玩的這些地緣政治以夷制夷策略,我們的老祖宗在七百多年前就已經玩膩了,相比七下西洋,鄭和本人以太監之身完成如此之壯舉無愧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沒有之一,而且他除了是個偉大的航海家之外他還是一個優秀的海戰統帥,海戰軍事家,其軍事能力絲毫不差後來的施琅。而且他更是被後人評價為其在永樂皇帝時代最優秀的兩名太監,另外一位是建設北京紫禁城的安南(越南)太監阮安,他們兩位同時也是歷史上最正面的太監,他們無一不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遠超他人的成績並且受到了後人的讚賞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