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相信眼見為實,糊塗人相信流言蜚語

我看過很多關於交際的文章,在關於“什麼樣的人值得成為朋友”這個問題上,

我經常看到一個形容詞:

清醒。

清醒的人,是成為朋友的前提,或者說,清醒的人才值得成為朋友。

那麼為什麼大家不喜歡跟糊塗人做朋友?

因為當你們的友情遭到考驗的時候,尤其是在遇到風言風語的考驗時,

清醒的人,會因為對你足夠的瞭解,進而選擇相信你的為人。

而糊塗的人,則會因為流言蜚語的繪聲繪色,去質疑你的人品。

聰明人相信眼見為實,糊塗人相信流言蜚語

一、耐心的精度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柄衡量人際關係的尺。

尺長尺短,區分著不同的人,對於交際關係的耐受程度和期待表現。

天晴時,人人都是好朋友。

暴雨來襲,能為你送傘的那張笑臉,

是兩個人從普通朋友變成好朋友的契機。

這就導致了為什麼有些人,一見如故?

因為兩個人認可彼此的存在,承認彼此的交際地位,

並通過一些考驗之後,明白了彼此之間可以建立一輩子的交情。

也有些人,認識時間很長,朋友的感情不溫不火,十年友情,一朝燃盡?

因為說到底,這些人在關鍵問題上沒有經歷過考驗,進一步說,這些感情之中的某一方,

就是我上面所說的“糊塗的人”。

那麼,這些決定兩個人關係命運的考驗,就成為了衡量彼此交際價值的重要環節。

通常來說,這種考驗,就是考驗兩個人是不是足夠清醒。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句話,在當今這個社會,其實泛用性並不強。

因為有些時候,你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相,因為你看到的東西,都是被篩選過的“信息精華”。

所以標題上的眼見為實,並不是字面上的意思:

眼,為心眼,眼見為實,則是用心去考量世間諸多繁複事,用理性的分析和認識,去判斷是是非非背後的黑與白。

聰明人相信眼見為實,糊塗人相信流言蜚語

當一個人有了上述這種眼見為實的能力,那麼關於彼此交際過程中,那些爾虞我詐的小心思小把戲,自然能夠用“一目瞭然”的態度甄別清楚。

聰明人之間的對話,不需要渲染意境,不需要詮釋斟酌,你懂我,我懂你,

這就足夠了。

而跟愚蠢者的對話,你需要更多的耐心,配以更多的解釋,並時刻準備著對方因為流言蜚語而對你人品和行為上的“質疑”:

一開始,你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你要為了那些不存在的事情而解釋什麼,但是時間一長你就會發現,

這個社會上的蠢人,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聰明人相信眼見為實,糊塗人相信流言蜚語

所以聰明人之間的交際,不需要足夠的耐心,因為彼此之間都把耐心,用在了更有意義的地方。

而和那些愚蠢者打交道的時候,則需要更多的耐心,因為愚蠢者不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他們才會把流言蜚語,當做認識一個人最為重要的參考標準:

這是一種顯而易見的交際成本,而這種交際成本的背後,

則是人以群分的交際“潛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