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小奈集的由來

亳州小奈集的由來

孔子五十多歲時,已是天下聞名的聖人,但他仍然覺得自己的學問很淺薄。於是,他決定到老子的家鄉譙國(現在的亳州),來向老子問禮。

這一天,他來到城北二十里的一個村莊,見兩個小孩兒在路邊爭論不休,直爭得臉紅脖子粗。孔子饒有興趣地停了腳步,問他們爭論什麼。

一個孩子說:“我認為太陽早晨離我們近,中午離我們遠。”孔子說:“你根據什麼呢?”那小孩兒說:“你看,早晨太陽一出來,有車輪那麼大,而到了中午,則小得像盆盂一樣了。難道這不是近了看著大,遠了看著小嗎?”

“不對!”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中午離我們近。你想呀,早晨太陽涼涼爽爽,到了中午則熱得烤人。這不是近了才感到熱,遠了才感到涼嗎?”

他們請孔子評斷,孔子撓了撓頭皮,不能決定。

其中一個小孩兒又向孔子發問:“您是聖人,我還有一個問題想問您一下:請問松柏為什麼冬天不落葉呢?”孔子想了想說:“那是因為它們的心子硬呀!”那小孩兒反駁說:“竹子冬天也不落葉,難道也是因為心子硬嗎?”孔子又答不上來,因為竹心是空的。

另一個小孩兒又問道:“聖人爺爺,我再問您一個問題:鵝的叫聲為什麼那麼響呢?”

孔子答道:“那是因為鵝的脖子長呀!”

他以為這個答案不會有什麼不妥,誰知道那小孩兒卻反問道:“青蛙叫聲也很響亮,難道也是因為它的脖子長嗎?”孔子張口結舌,因為青蛙沒有脖子。

這時,兩小兒一齊說:“您什麼都說不上來,誰說您的學問深呢?”孔子一時也很難堪,他想:“學問真的是無窮盡呀!”

因為在這個地方,兩個小兒使孔子無奈,難為了他,所以這個村莊以後就叫小奈村,再後來呢,小奈村發展成了集鎮,這個集鎮就叫小奈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