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劉潤公號關於寫作的4點感悟

們劉潤公號關於寫作的4點感悟

商業洞察 丨作者 / 劉潤 整理 / 程志

最近,印象筆記邀請我成為寫作導師。

接到這個邀請後,我自己誠惶誠恐,受寵若驚。

我的公號和很多自媒體大號比起來,還很小,只有接近50萬的訂閱者,和那些知名作者比起來,自認為我的寫作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但印象筆記的夥伴還是很堅持。

那我也就斗膽將我公號寫作的一些感悟,分享出來,希望能給到熱愛寫作的你,一點點啟發。

其實,如果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的本職工作是一名商業顧問,為海爾、中遠、恆基、百度等多家知名企業提供戰略諮詢服務。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每年有大量的時間在外培訓、講課。

2018年,我一年有102天在外講課,如果加上前後出差在路上奔波的時間,每次課算2天,那我2018年足足在外204天。

那我用什麼時間來寫作?只要空下來,我就會寫。

在得到,兩年《5分鐘商學院》520期,寫了超過100萬字,還寫了《商業洞察力30講》,3門課程累積已經有40多萬學員付費訂閱。

只要有機會就會錄語音,然後交給我的小夥伴,請他們幫我把語音整理成文字,變成文章,交付給劉潤公眾號的讀者。

截止目前,整理了600多篇原創文章。

下面,我就把劉潤公號整理了600多篇原創文章後總結的4點經驗分享給你,期待能給一點啟發。


1

在介紹方法前,我想和你說說,我對寫作的興趣和熱情是怎麼來的?

我是一個極其熱愛寫作的人,從1994年開始,我已經寫了整整24年。

我在和張泉靈老師的一次對談中,泉靈老師提到,她在做一件事:把孩子們自驅力種子,種進熱情的保護區。

只有有了自驅力,我們才能驅動自己主動去學習,在遇到困難時挺過去。

那麼我是如何喜歡上寫作的呢?

有一次,我在小學生報上讀到一篇作文,叫《我的十歲生日》,心血來潮也寫了一篇。

寫都寫了,別浪費,於是我把這篇文章給了語文老師。

沒想到,我的語文老師做了讓我至今難忘的事情:在課上朗讀了這篇文章,並表揚了我。

那種感覺,像吃了5個雞腿、10個冰淇淋。我找到了一點點寫作的樂趣。

後來,我初中寫詩,送給了老師;高中,給報社投稿,拿到人生第一筆稿費;大學,寫散文集,印刷成冊;工作後,寫博客,寫出傳遍網絡的《出租司機教我的MBA課》;再然後,寫書,一本、兩本、三本、四本;再再然後,連載專欄,《5分鐘商學院》《商業洞察力30講》……

每次倒帶過去,我都會想起那個場景:陽光明媚的下午,笑盈盈的語文老師,給全班朗讀作文。

她可能永遠都不知道,一個孩子的熱情不經意間被點燃,激發了他體內的增強迴路,甚至讓這個孩子一生都發生改變。

這就是我是如何愛上寫作的,我的寫作熱情從何而來。


2

萬事開頭難。

很多人寫文章都卡在了不知如何開始,半天寫不出一段話。

我們也同樣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怎麼辦?

後來我們想到了一個心法,那就是寫任何文章先確定觀點,也就是以觀點為起點。

什麼意思?

就是一篇文章一定要有我們的觀點,這個觀點是我們對發生的一些商業事件,去努力尋找一個我們認為對讀者有益、有幫助的知識點。

比如,華為花201萬招應屆生,我們怎麼看?

我們的角度是生意模型,因為華為做的是偉大生意,所以華為才能用頂級的薪酬去吸引頂級人才。

用生意模型這個框架去分辨一家公司,如果讀者學到了或者掌握了,對讀者會特別有幫助。

但是平時生硬的、純理論的講生意模型,讀者可能看不下去。

正好,有了“華為花201萬招應屆生”這樣的商業事件,這時候我們講“生意模型”這個知識點、觀點,讀者就會更容易去接受、理解、學習,最終為讀者所用。

再比如,垃圾分類這件事,我們怎麼看?

我們的角度是北京更有用戶視角。

如果讀一篇文章像品一個人一樣,那麼這個對讀者有益的知識點、觀點就是這篇文章的靈魂。


3

一篇文章有了靈魂後接下來做什麼?

搭骨架。

就是把我們要傳達給讀者的靈魂搭建出一幅骨架出來。

有人說,全天下最難的兩件事情,就是把錢從別人的口袋裡掏出來,以及把想法塞到別人的腦海當中去。

那如何才能讓讀者順暢地讀完,接受這篇文章觀點呢?

那我們的骨架就一定要有三千尺的邏輯勢能。

什麼意思?

大部分人的思維是線性的,而不是樹狀的,更不是網狀的。

樹狀思維,是極少數的聰明人;網狀思維,是舉世難求的大智慧者。

比如,一種典型的線性思維:“問題-原因-方案”。

老中醫看病,一般都是先看你一眼,然後問,在你第三根、第四根肋骨之間按下去,痛不痛?

你一按,哇,好痛。

然後老中醫說,這是因為什麼原因。什麼原因,你會真的在聽,並且理解。

接著老中醫不說,你也會問,那怎麼辦?

這就是一種正常人的思考線索。

如果醫生用樹狀結構來講,人類有35類疾病,主要分佈是什麼,成因有幾種,每種概率是多少,他還沒講完,你就睡著了。

所以,我們的文章是為了幫助讀者理解、接受、學習這個觀點,而不是我們講完。

如果這樣,我們搭建的骨架就要站在讀者角度思考,讓讀者能痛快淋漓的一下子讀完整篇文章。

比如,我們《劉潤對話張泉靈》的文章,明確了靈魂是“把孩子們自驅力種子,種進熱情的保護區”後,我們搭建的骨架是這樣的:

們劉潤公號關於寫作的4點感悟

這就是三千尺瀑布的邏輯勢能,每一步都能引導讀者的思想,能非常精準的揣摩讀者如何思考。

提問,回答;再幫他問出來,接住再回答;再問出來,接住再回答……

三千尺瀑布邏輯勢能,我們追求的結果是什麼?

應該是能讓讀者讀完文章後感覺淋漓暢快說:簡直就是我肚子裡的蛔蟲,把我想說的話都寫出來了。


4

一個人、一篇文章有了靈魂、有了骨架之後,接下來需要什麼?

血肉。

血肉的意思是,一篇文章搭好骨架後,文章中要有充分的案例、詳實的數據、照片、視頻等等這些,這些是血肉。

只有把血肉填充上去,一篇文章才能說是一篇真正的文章,才能豐滿。

這時,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導遊,你的目的,是把遊客從A點,遵從一條每步都有臺階的路徑,帶到B點。

你要懂得鋪設一路的臺階,讓遊客有個安全、完美的體驗,而不是自己站在C點,自嗨。

鋪設臺階,是個大學問。

每一步臺階都要是堅實的(無法否認的事實),臺階與臺階之間,必須相連(無可辯駁的邏輯)。

你說的每一個案例,都要是經過谷歌;每一個數字,都要經得起百度。這是整個文章的臺階。

萬萬不可為了某個觀點,胡編亂造。

這會讓你的讀者踏上這個臺階的時候,轟然倒塌,摔向深淵。

更重要的是,你的每一個案例,和你的結論之間,必須有嚴密的因果關係。

這時候,讀者才會心悅誠服的抬腳,從上一個臺階,邁向下一個。

否則,你就是把他拽上去的。他會很不滿意。

多拽幾次,他會覺得自己智商受到侮辱,會和你打架。

在跟隨你的過程中,讀者一定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心中不斷的閃現出各種疑問。

那我們就要用不可辯駁的事實,翔實的數據材料,讓讀者邁向下一個臺階。


5

一篇文章有了靈魂、有了骨架、有了血肉,是不是就可以了?

還不夠。

一個人若是出門見人,總歸要穿衣打扮。

一篇文章同樣如此,這時,我們還需要遊標卡尺的用詞拿捏,需要給這個人、這篇文章添加上一點情緒。

讓這篇文章給讀者更親近、感同身受的感覺。

什麼是遊標卡尺的用詞拿捏?

遊標卡尺式的用詞拿捏:第一點就是改,寫完之後要不停修改刪減。

這個比較好理解,我們公號寫作有個Tapd流程,一篇文章小夥伴寫完,要進入質監站。

其他成員都是審核人,會對文章提出各種修改建議,只要有一個小夥伴不通過質檢,這篇文章都發布不了。

第二點就是短。

著名的作家馬克吐溫,他曾經給朋友寫信,表示抱歉:我今天沒有時間給你寫一份短信,所以今天只好給你寫了一封長信。

這句話聽上去很顛覆,這也說明了他有時間才能寫短信,為什麼?

因為寫長信很簡單,但把長信變成短信要更花時間。

所以“刪”的目的是什麼?是把沒有價值、沒有知識含量用詞剔除。

第三點就是準。

文章中用的詞要確保準確,不會產生歧義,不會讓讀者產生誤解。

改、短、準,是遊標卡尺用詞拿捏的三板斧,三字訣。

最後,一路走下來,會很幸苦。

你要不斷給讀者看到一些美麗的風景,補充一些可口的食物,那是對精神、身體的獎勵。

幽默感,是最好的獎勵,那是聽懂一個知識點後獎勵的歡樂,是豁然開朗、頓悟的快樂。

們劉潤公號關於寫作的4點感悟

最後的話

總結一下:

1、找到一個商業問題的獨家洞察作為起點,這是靈魂;

2、用三千尺瀑布的邏輯勢能為這個靈魂搭建好骨架;

3、用無可否認的事實、無可辯駁的邏輯填充進血肉;

4、最後要做到遊標卡尺式的用詞拿捏,並給文章附著上情緒,附著上一些幽默。

作為一名商業顧問,每年有100多場線下課程,如果說演講是在現場影響更遠,那麼寫作在時空上就可以影響更深。

我也深知,在接近3000萬的公眾號中,劉潤公號只是那個有一點點影響力的公號,和很多自媒體比起來,還很小很小。

而寫作方法,江湖上一定有8萬4千個門派。

那我們這個門派,這樣的寫作方法目的是什麼?

我們這套寫作方法的目的是為了能更準確傳遞信息,把晦澀難懂的商業知識傳遞給更多人,讓更多熱愛商業的小夥伴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到。

這就是,我們劉潤公號關於寫作的4點感悟,今天拿出來與你分享,希望能給熱愛寫作的你一點點啟發。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