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納德醫生創造重疾險的初衷,被誤解了嗎?

雲霄情歌-smile


重大疾病險,我們可以從他的發明者伯納德博士談起。伯納德是一位偉大的心臟外科醫生,世界首例心臟移植的手術實施者,重大疾病保險的發明者。

伯納德認為醫療只能挽救一個人的生理生命,無法挽救一個人的家庭經濟。很多重疾患者在疾病治療好後,卻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只能繼續帶病工作,沒有得到良好的休養而使病情惡化。

正是基於這一點的考慮,伯納德發明了重疾險,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全世界第一張重大疾病保單順利誕生。

重大疾病險的作用:

1、抵禦風險。據國家衛生部2008年6月公佈的數據表明:人的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機會高達72.18%。當前,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療花費一般都在10萬元以上。

那麼,我們靠什麼來抵禦這突如其來的風險呢。重大疾病保險簡而言之就是以疾病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疾病保險。即只要被保險人罹患保險條款中列出的某種疾病,無論是否發生醫療費用或發生多少費用,都可獲得保險公司的定額補償。

2、確診即給付。購買了重大疾病保險,只要確診的疾病是符合保險條款中的保障對象,那麼就可以一次性獲得保險公司的給付,一方面不需要自己在病後墊付醫療費用,更重要的是減輕了個人的醫療支出負擔。

3、專款專用。如果說我們每十個人當中有九個人是因為重大疾病而身故,那麼未來在重大疾病面前,我們是否有一筆錢可以專款專用。你如果覺得高齡罹患重疾,所賠保險金大多數的資金都是自己過去積累的,感覺似乎不划算。事實上,保險保障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個片段。

4、人人適合。對於沒有醫保的人來說,重疾險尤其重要。而對醫保覆蓋對象來說,重疾險可作為一種必要補充。

5、保額標準。重大疾病險是對於自己與家人的身體健康的必備保障。定期重疾險保額建議選擇越高越好,最好剛開始就配置到50萬左右,目前很多網銷重疾險可以直接投保的保額就是50萬。

很多人都覺得,買重大疾病保險是為了報銷發生重疾後的醫療費,重疾的保額應該大概等於重疾的平均治療費用。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實際需要購買的保額要超過這個費用。

一般來說,重大疾病的治療整體費用起碼需要30萬,但是治療後的恢復期需要花費幾年時間,最少需要20萬以上的費用來補充治療後的康復費用和彌補整個家庭經濟收入的損失。

在確定重疾險保額與保障範圍之後,我們建議大家配置一份一次給付的定期重疾險,儘量做到保額充足,保障的重疾種類合理即可,保險等待期越短越好。

重疾險不是醫療險,他與醫療險最大的區別就是一般在確診的情況下即可直接獲得賠付,不需要提供醫療費用單據來報銷。如果有朋友購買50萬保額的重疾險,在等待期過後去醫院檢查,不幸確診為保險條款所保障的重疾的話,保險公司就會直接賠付50萬。

我們可以自由支配這一筆保險金,靈活安排用於疾病的治療和恢復。甚至有部分人因為得了重疾,自認為能夠留在人世的時間不多,直接拿著賠付的保險金去實現未了的心願比如環球旅行也可以。

重疾險不是醫療險,它是一個工作收入損失險,與我們的工作收入掛鉤。重疾險不僅需要提供治療費,還需要提供給病人五年內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相關費用。

我們需要配置的重疾險保額爭取做到30萬以上,這是我們的基礎保額。對於我們來說,如果暫時需要的保費支出壓力過大的話,可以一步步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來疊加新的保障。

尤其對於家庭經濟支柱來說,我們需要考慮罹患重疾後的3-5年收入損失,罹患重疾後一般需要半年至3年康復期,也有可能永久失去工作能力。

一次重大疾病給病人及其家庭帶來的損失包括醫療費、住院期間家屬額外花銷、住院及在家休息期間工資及獎金的減少、治療後恢復期間的費用和未來的工作收入損失。


燕梳樓


所有的保險,原理是數學,本質是賭博。

保險公司很多上市公司,大家看看他們的報表就知道他們從保險顧客身上掙了多少——你越不會得的病我越讓你買保險,越可能得病的人,我要麼拒售要麼高價賣……這一切都基於數學概率,畢竟,我是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對吧?!

但,本人依然建議普羅大眾買重疾險,因為人生幸福的重大能力就是抗擊波動的承受力,萬一一場大病拖累全家多不幸!重疾險就是用來幫你提升抗波動能力的。是的,你病死了不要緊,要想不拖累身邊人的經濟水平,只有靠保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