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雜誌刊登駱惠寧署名文章:不當“煤老大” 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

一曲“人說山西好風光”,使三晉大地的壯美俊秀蜚聲海內外。擁有好風光的山西還擁有“好資源”,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曾點亮全國一半的燈,為國家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然而一段時期對煤炭的過度依賴和粗放開採,導致產業結構失衡、生態破壞嚴重、經濟一度斷崖式下滑等結果,給山西人民帶來切膚之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能源改革發展、築牢能源安全基石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創造性地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為山西做好能源工作指明瞭方向。2017年6月,總書記視察山西,充分肯定了山西不當“煤老大”、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的戰略抉擇。山西幹部群眾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努力把山西能源發展的“厚重勢能”轉化為推進能源革命的“強勁動能”,煤炭增加值佔工業比重明顯下降,新興產業比重快速提升,“一煤獨大”的格局正在改變。

2019年5月,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這是黨中央對山西改革發展的又一個頂層設計。10月22日,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開幕。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致賀信指出,能源低碳發展關乎人類未來;中國高度重視能源低碳發展,積極推進能源消費、供給、技術、體制革命;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全方位加強能源合作,維護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山西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能源革命重要論述為指引,實施好這樣一場為全國探路示範的引領性改革、破解深層次矛盾的關鍵性改革、貫通各領域的全局性改革。

一、聚焦節能提效這個“首要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樹立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能源消費革命位列“四個革命、一個合作”之首,凸顯節能提效“第一能源”的重要地位。推動用能方式從粗放浪費向集約高效轉變,對山西而言,是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要求。

面對山西節能工作壓力大、潛力更大的具體實際,近年來我們深入實施能源消費“雙控”工程,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在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用能結構、倡導綠色生活上持續用力,保障優質增量用能。如今節能環保的新能源城市公交車佔比約60%,太原成為全球首個出租車純電動化的城市。綠色低碳技術的廣泛運用,在改變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也促進新興能源產業迅速壯大。2017年7月,首批比亞迪K8純電動客車在太原下線,吉利、江鈴、大運等知名企業也紛紛在山西建立生產基地,2018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已佔到全部汽車產量的30%。過去,山西人是望著山脊溝壑間載滿煤炭的重型卡車揚塵而去;如今,山西人看到的,是高速路上自家生產的新能源車源源不斷駛向全國各地。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問題,將之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山西深入推進城鄉清潔供暖,開展“煤改電”居民採暖用電與新能源發電企業市場化交易試點,11個設區市建成區全部成為“禁煤區”,清潔取暖改造覆蓋210多萬戶,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城郊村民從前冬季取暖時,煤堆在院子裡,又髒又亂,每隔幾天就要擦一次窗戶,現在用上了壁掛爐,家裡既暖暖和和,又窗明几淨。

今後,我們要切實把能源消費革命擺在戰略優先位置,把節能和提高能效作為重要突破方向,加快促進用能結構和方式深刻變革,逐步形成以較少能源消費增量支撐轉型發展的積極態勢。

——持續推進觀念更新,使全社會認識到,節能是比開發更為優先的能源來源,是引領能源供給、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是需要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

——建立節能優先制度體系,推進能源消費制度建設,探索建立用能權初始分配、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強用能預算化管理,創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提升節能管理市場化專業化水平。

——開展節能專項行動,實施覆蓋全社會的綠色交通和綠色建築行動,在集中用能領域推廣清潔能源,廣泛開展煤炭等量減量替代,穩步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

——推行清潔供暖要做到惠民利民,堅持“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積極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創建地暖供熱示範區,穩步推進風電供暖,切實降低取暖成本。

二、強化綠色多元能源供應體系這個“硬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決定了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在較長時間內不會變化。在提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水平的同時,大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我國能源革命的重要內容和特點。當前,山西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正在由總量去產能向結構優產能轉變,但煤炭開發利用方式粗放、新能源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仍亟待破解。

一方面,大力推動煤炭產業“減”“優”“綠”。近3年累計淘汰落後產能8841萬噸,總量全國第一,先進產能佔比由2016年的36%提高到目前的68%。全省煤礦機械化程度達到100%,建成45個智能化採煤工作面,佔全國總數的28%。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23家,2019年預計新增42家,昔日滿是煤灰的礦山如今已綠樹成蔭。建立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國家標準,全面完成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改造。推動煤制油生產能力納入國家能源戰略儲備體系,加快煤由燃料向原料轉變,原來因燃燒產生二氧化硫而棄採的高硫煤,經過國際先進技術加工後,華麗轉身為高品質高附加值可替代進口的“太行”牌潤滑油及高端精細化學品,“臭疙瘩”變成了“香餑餑”。

另一方面,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實現煤與非煤“兩翼齊飛”。立足多元供應保安全,大力優化能源供給結構,積極壯大新能源產業,能源供給初步實現由單一煤電向煤層氣、光伏、風電等多輪驅動轉變。開展煤與煤層氣共採,山西煤層氣地面抽採量佔全國90%以上。鼓勵新能源發電參與電力直接交易,新能源發電裝機佔電力裝機比重突破30%,光伏領跑者發電規模全國第一。大力推進風電開發,統籌晉北風電基地建設和中南部低風速資源開發。晉北的雁門關外,湛藍的天空下,一架架銀色風車昂首矗立、綿延百里,巨大的葉片迎風旋轉、播撒光熱,成為晉北這片昔日古戰場的新景觀。晉南的中條山上,一排排藍色光伏板整齊排列在蜿蜒的山坡上,隨著山勢綿延起伏,在秋日陽光照耀下光彩奪目、熠熠生輝,源源不斷將太陽能轉化的電能送入千家萬戶。當地老百姓感慨:沒想到以前“種啥啥不活”的荒山禿嶺,現在成了“美呔呔”的致富寶地。

中央決定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給山西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帶來新的重大機遇,我們要加快構建綠色多元的能源供應體系。

——深入推進煤炭開採利用方式變革。珍惜煤、用好煤,把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的國際標杆立起來,加快煤礦開採方式變革,推進煤炭綠色開採和煤礦智能化改造。加快煤炭利用方式變革,開展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試點,大力發展煤基新材料產業。用好國家賦予綜合改革試點的財政、稅收等支持政策,及時出臺配套措施,支持企業、銀行、政府協同推進去產能企業債務處置,創造最有利的體制環境,以“殺出一條血路”的精神打贏這場戰役,在現代能源體系中甩掉煤炭頭上的高汙染、低附加值帽子。

——深入推進非常規天然氣勘採用變革。深化煤層氣勘查開採管理體制改革,有效遏制“佔而不探”、“圈而不採”,推進“採煤採氣一體化”。沿黃地區的煤層氣資源,與頁岩氣、緻密氣“疊置成藏”,要打破礦權分設制度障礙,開展“三氣”綜合開發試點。精準對接京津冀和省內需求,加快全產業鏈佈局,擴大市場化交易,充分發揮晉城煤層氣示範基地建設牽引作用,有序建設14個省級以上煤層氣規劃礦區,加快管網互聯互通和儲氣能力建設,打造國家非常規天然氣基地。

——深入推進新能源可持續發展模式變革。加快山西光伏風電基地建設,支持打造新能源全產業鏈。把準集中式做大做強、分佈式做小做精兩個重點,堅持規劃引領,加快技術進步,創新發展模式,重塑產業生態,率先實現風光發電平價上網。把發展氫能與焦化行業提質升級相結合,統籌推進加氫站、氫燃料電池及配件、氫燃料汽車產業協調發展,加快制、儲、加、運、輸、用全產業鏈佈局,全力把握這一未來產業的發展主動權。

三、激發能源科技創新這個“源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從能源戰略安全和國家發展的全局看,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當前,山西能源領域科技與產業不相協同、重大技術儲備不足等瓶頸制約依然存在,只有加快能源技術革命,才能在關鍵領域實現突破。

下大氣力攻克煤層氣勘探、開發、利用技術難關。晉煤集團突破了國際公認的無煙煤地面抽採“禁區”。潞安集團承擔建成了全球第一個工業化煤礦乏風蓄熱氧化熱電聯供項目,是全球最大的乏風氧化利用發電站。北方通用動力集團有限公司完成了適用於低濃度煤層氣的發電機組科研樣機試製。山西藍焰煤層氣集團聯合省內外優勢科研力量共同實施“深部煤層氣勘查開發關鍵技術研究”。

集中攻關能源重大關鍵技術。實施石墨烯儲能超級電容器項目,發展出綠色環保、低能耗水系電極製備工藝。攻克循環流化床鍋爐關鍵技術,實現了爐內超低排放,對推進低熱值煤清潔燃燒、提高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著力推進能源先進技術應用。啟動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建設工作。2017年12月,山西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交易服務平臺正式上線,為構建新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提供重要支撐。

如今,依靠科技創新、技術革命引領能源發展已逐步成為共識。從祖輩拿“手刨”到父輩靠“機割”,再到現在用“智採”,山西不少礦工家庭一家三代親眼見證了科技創新引領採煤方式發生鉅變。能源技術革命,切切實實增進了山西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自豪感。

能源科技創新對能源革命發揮著決定性作用。我們要通過綜合改革,在統籌推進能源技術革命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深入推進能源科技創新相關體制變革。加快構建聯接全國、面向世界的研發平臺,營造良好環境,實施好“三晉英才”計劃,打造能源革命高端智庫,不斷吸引更多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集聚,促進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主動承擔重要攻關項目。為進一步加快煤層氣勘查開發步伐,推進增儲上產,山西要在複雜礦區聯合攻關、低產井技術改造、新區塊加速勘查、“三氣”共探共採等方面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

——加快推動成熟技術產業化。加強與能源革命相關的中試平臺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建設。緊跟世界能源技術迭代步伐,編制能源技術革命規劃和路線圖,奮力搶佔能源領域科技制高點,打造能源科技創新策源地。

四、打通能源體制變革這條“快車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能源體制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當前,我國能源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化,電改、油氣體制改革逐步展開,但一些深層次矛盾還未有效破解,一些涉及多方面利益調整的改革舉措有待研究出臺,這些問題在山西表現也很突出。只有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方向,轉變政府對能源的監管方式,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才能充分釋放能源發展活力。

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率先在全國開展電力現貨交易試點,電網、發電、售電、電力用戶等企業共同出資組建山西電力交易中心,成為國家電網運營區第一家股份制電力交易機構。推進增量配電試點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增量配電業務試點。

推進煤層氣體制改革。建立了省內天然氣(煤層氣)管道運輸價格監管機制,完成了省內管輸企業價格成本監審工作任務。建立了煤層氣礦業權退出機制,對不足法定最低勘查投入要求的煤層氣區塊實施了核減。圍繞資源開發、管網運營、消費利用上中下游三大環節,全面推進全產業鏈體制機制改革。今年對兩個區塊煤層氣探礦權掛牌出讓,實現了多個“首次”:首次在全國煤層氣區塊出讓中採取了掛牌方式,進一步豐富了具體出讓方式;首次通過網上交易平臺接受企業報價,並採取自由報價與限時競價相結合的方式,節約交易成本、便於社會監督;首次適用礦業權出讓收益新規定,競得人正式簽署掛牌出讓合同後,須繳納首期出讓收益(約定為總額的30%)方可取得探礦權,終結了無償取得煤層氣探礦權的歷史。

深化能源領域國企改革。省委與省屬煤炭類國企簽訂轉型發展目標“軍令狀”,要求從2018年至2020年,省屬國企煤炭先進產能比重提高到70%以上,煤炭轉化率提高到40%以上。依託龍頭企業推行行業兼併重組,推進上下游一體化經營,現代化工、燃氣等一批新的企業集團掛牌成立。

下一步,我們要準確把握綜合改革試點與能源革命的內在邏輯,不斷加大體制和政策創新力度。

——努力提高領導幹部的市場意識和創新精神。在市場意識和創新精神方面,我們不僅要補課,而且要力爭走在全國前列。各級領導幹部要破除資源依賴意識,著力解決市場理念不濃問題。通過今年“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離了礦產資源就不會謀發展”的路徑依賴正逐漸被摒棄。我們將鞏固深化大討論成果,把思想解放的成效轉化為推進能源體制革命的行動。

——深入推進能源商品流通機制變革。加強能源市場建設,進一步放開能源競爭性領域,創新與外省能源合作的形式,主動開闢新市場。積極開展城鄉居民用電市場化改革探索,提升農村電網水平,強化農村用電服務,拓展農村用電市場。探索開展能源商品期現結合交易,帶動能源金融的培育壯大。主動對接我國現有期貨交易機構,聯合組建交易平臺,科學設計交易產品和品種,強化價格發現功能,形成服務體系,實現能源商品交易內涵和方式的歷史性突破。

——深入推進與能源革命相關企業發展方式變革。著力支持與能源革命相關企業特別是能源領域企業發展方式變革,讓各類所有制企業都分享改革紅利,做優做強。推動能源領域國有企業以煤為基,揚長棄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集中。以更大的誠意和決心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國企建立更加適應市場競爭、更能激發活力的經營機制。要為中小微企業量身定做能源革命科技創新社會化服務平臺,助推民企提質發展。

五、走好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這條“必由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當今能源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需要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目前,山西開放範圍還不夠大,開放程度還不夠深,需要在立足國內的前提條件下,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加強國際合作。

近年來,山西主動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加大清潔能源外送力度。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與國際能源署聯合發表合作意向聲明,推動與國際能源企業合作,取得務實成果,有效拓展了能源對外合作空間。

努力推進電力跨省跨區交易。與兄弟省份共同拓展省外電力市場新模式,探索燃煤機組和新能源機組按比例打捆外送,加強與受電省市的溝通協商,鼓勵可再生能源電力參與跨省跨區市場交易,開展省間發電權交易,豐富了晉電外送的品種。2018年向省外輸送電力927.1億千瓦小時,增長19.6%。

主動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精準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度融入環渤海經濟圈,主動服務雄安新區建設,打造京津冀、雄安新區、環渤海清潔能源保障基地。

積極開展國際能源合作。大力推進能源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能源裝備、技術和服務“走出去”。省內一大批煤焦及裝備製造領域企業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就能源礦產、裝備製造、新能源等領域合作進行了深入對接,有的已取得實質性成果。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能源革命的必由之路。山西雖然地處內陸,但要牢固樹立內陸和沿海同處開放一線的觀念,把能源革命作為山西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

——推進區域能源協同發展。主動融入京津冀能源協同發展行動,加強與華北、華東等地區互動合作,完善區域能源協作和利益補償機制,著力消除行政壁壘和市場障礙,補齊能源基礎設施短板,擴大清潔能源外輸規模,協同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協同推進資源型經濟轉型,協同培育能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近年來,山西與國際能源機構、世界銀行、一批外國友好省州和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關係,要進一步加強對接交流,在數據分析、政策研究、人才培養、科研攻關等方面深入開展合作。山西企業與美德法韓等國知名企業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要繼續深化與全球能源領軍企業的合作,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鏈,打造國際合作示範項目。

——繼續紮實辦好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認真學習借鑑全球全國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新觀點、新技術、新模式、新經驗,進一步豐富拓展能源革命的山西實踐,不斷為推動能源低碳發展貢獻山西力量。努力把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打造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和權威話語權的能源領域高端對話平臺、科技成果發佈平臺和國際合作對接平臺,建設成為國家級、國際性、專業化的知名論壇。

昔日安當“煤老大”,今天爭做“排頭兵”。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殷切期望,狠抓變革性、牽引性、標誌性重大舉措落地,集中力量打攻堅戰,加快推動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見到成效,全力建設全國煤炭綠色開發利用基地、非常規天然氣基地、電力外送基地、現代煤化工示範基地和煤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努力實現“能源革命、牽引轉型,國內示範、全球影響”的戰略目標。

從雁門關到中條山,從呂梁山到太行山,山西3700萬人民群眾沐浴著能源革命的陽光雨露,正踏上告別“黑色”,開啟頭頂“藍色”、腳踩“綠色”、放飛“彩色”夢想的新徵程。

(原載《求是》2019年第2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