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賓與黃庭堅來一場“曲水流觴”

“烏臺詩案”後,公元1098年,黃庭堅帶著悲憤的心情,從重慶來到宜賓,初到宜賓的他只能在城南的南寺無等院租房安身,內心蕭瑟的他自名其居室為“槁木寮”。

在漫長的煎熬中,宜賓的山水逐漸將他融化,常與賓客徜徉於山水之間,與當地士人詩酒相和,心情逐漸開朗的他遂改其室為“任運堂”,隨緣任運。

在宜賓與黃庭堅來一場“曲水流觴”

流杯池公園黃庭堅像

宜賓這個中國白酒之都,無意間還讓黃庭堅這個39歲寫下《發願文》“痛戒酒色”、“止酒十五年”的大文豪,因宜賓美酒“破戒”,竟然“晨舉一杯”。

美酒緩解了他由於宜賓溼度太大誘發的痛風,阻擋了瘴氣和病魔入侵,因為這,黃庭堅開始歌頌宜賓美酒。

他嘗試過廖致平的綠荔枝,也嘗過王公權的荔枝綠,還喝過姚子雪曲、安樂泉。

他寫了《安樂泉頌》、《荔枝綠頌》,讚頌宜賓美酒“清而不薄,厚而不濁”,使人忘掉憂愁,瘴癘不侵,歡快安樂的特點。

不僅對美酒有研究,黃庭堅對飲酒場地和環境亦有心得。他仿照東晉王羲之蘭亭的曲水流觴,在催科山下巨石中分處,開鑿出“流杯池”,環流九曲,樸拙厚重。

在宜賓與黃庭堅來一場“曲水流觴”

流杯池

坐在流杯池邊的石凳上,欣賞小溪從谷中流出,水流九折,沒入石縫,流杯盈盈移動,好一幅詩酒唱和的美景!

在宜賓與黃庭堅來一場“曲水流觴”

遠眺流杯池

黃庭堅為宜賓留下了大量文化遺產,流杯池公園石壁上留下了擘窠大字“南極老人無量壽佛”,鎖江亭下的題字“鎖江”等,據傳就是黃庭堅的筆跡。

作為書法“宋四家”,宜賓是黃庭堅書法創作的分水嶺,也是黃庭堅書風形成地。

傳說,黃庭堅在僰道坐船時,看到船伕們手搖木槳的頂部,用力把橈片殺進水中,因為水的阻力,只能抖動著往後扳動,如此往復,艱難駕駛。

這一場景使黃庭堅瞬間開悟:那槳太像筆了,如果執筆於筆桿頂部,那橈片好似筆毫,入水顫抖澀行的微小動作不就是行筆的過程嗎?

欣喜若狂的黃庭堅回到家裡隨即進行試驗,一下豁然開朗,從此既能“高執筆,令腕隨己意左右”,又能“雙鉤迴腕,虛掌指實”了。進而書風大變,佳作迭出。

關於這件事,他自己記述:

山谷在黔中時,字多隨意曲折、意到筆不到。及來僰道,舟中觀長年蕩槳,群眾拔棹,乃覺少進,意之所到,輒能用筆。

黃庭堅一生諸多堪稱國寶的書法代表作,如《砥柱銘》《諸上座帖》《苦筍賦》《牛口莊題卷》《跋寒食詩後》《題張大同卷》《劉禹錫竹枝詞》《龐居士寒山子詩》《送四十九侄》《花氣燻人帖》等,皆創作於宜賓。

在宜賓與黃庭堅來一場“曲水流觴”

流杯池公園黃庭堅墨跡

有一段值得一提的軼事,黃庭堅在宜賓期間,與字信道的江安縣縣令石諒結為親家,端莊的眉山美女與黃庭堅獨子黃相喜結良緣,記錄在黃庭堅的《介卿帖》中。

黃庭堅在宜賓實際生活了兩年多,如今漫步在流杯池公園,吊黃樓、涪翁樓、妙墨亭都是後世紀念黃庭堅的景點,曲水流觴也成為宜賓古八景之一。

在宜賓與黃庭堅來一場“曲水流觴”

流杯池公園紀念黃庭堅的涪翁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