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陽有哪些民俗文化?

湖南祁劇

邵陽流傳最廣的地方戲劇為祁劇。祁劇是湖南地方大戲劇種之一,它又稱祁陽班子,民國初年稱“祁陽戲”,清末又名“楚南戲”,因形成於祁陽而得名。祁劇廣泛流行於湖南省的祁陽、衡陽、邵陽、永州、郴州、懷化等地區,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全州、桂林、平樂、柳州和贛南、粵北、閩西一帶。祁劇兼有高腔、崑腔、彈腔3種聲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地形成永河、寶河兩大流派,其舞臺語言均統一使用祁陽話。

邵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舊稱“花鼓”。湖南民間小戲劇種,興起於舊時邵陽縣境,本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稱為邵陽花鼓戲。主要流行於邵陽市和邵東、新邵、邵陽、隆回、洞口、新化等縣市,以祁劇寶河派戲白結合邵陽地方語言為舞臺語言。20世紀50年代命名為“邵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的音樂源於當地山歌小曲,在發展過程中曾受祁劇音樂、宗教音樂和說唱音樂的影響,演出風格詼諧、活潑、明快清麗。

寶慶竹刻

寶慶竹刻是從實用竹器工藝中脫胎出來的一種集觀賞、實用於一體的民間工藝。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灘頭年畫

灘頭年畫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畫,產地在邵陽隆回灘頭鎮。隆回灘頭年畫形成於唐朝李世民時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最後一代傳人高臘梅創作了29個年畫版本,其中有一版本《老鼠娶親》。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專門描述了灘頭年畫《老鼠娶親》,並將該畫視為珍品收藏,此畫大英博物館亦有收藏。2002年,灘頭年畫被列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第一批項目。2006年6月,灘頭年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