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書記“治病”記——鄧州市陶營鎮付河村第一書記王明生扶貧側記

“自從王書記來到我們付河村後,不管颳風下雨,他都堅守工作崗位,幫我們解決問題,給我們解答困惑,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幫助我們,真是太感謝他了。”近日,記者在陶營鎮付河村走訪,群眾紛紛稱讚第一書記王明生是“會治病”的第一書記。

走進村部,王明生正趴在辦公桌前忙碌,桌上放著一包還沒來得及吃的藥。詢問得知,多日勞累未能及時休息導致他上吐下瀉,並輕微發燒。但手頭的工作還未處理完畢,王明生便咬牙堅持著。

扶貧書記“治病”記——鄧州市陶營鎮付河村第一書記王明生扶貧側記

2015年9月,接到駐村扶貧工作任務時,王明生心中百感交集。駐村扶貧就要住在偏僻的村莊,與貧困群眾在一起,工作在村裡。本就吃苦耐勞的王明生一點也不畏懼鄉村困苦的環境,只是擔心在家的妻兒老小,但王明生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付河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作為市糧食局的員工,王明生深知肩上責任重大,組織上派他來是為群眾分憂解難的。所以他到任後便開始仔細認真地摸排村裡的情況,與群眾打成一片。

“第一次入村,看到村子簡陋的基礎設施,落後的經濟狀況,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下手。“王明生說:“經過多方走訪,我逐漸理清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作為第一書記,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不管多難,一定要在這個崗位上,發揮好自己的光和熱,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期待。

貧困戶孫國紅家裡有五口人,他因自卑、抑鬱導致23年來待在黑屋子裡閉門不出,拒絕與外人交流。如何才能讓他打開心結,走出陰影,同時帶領全家脫貧致富奔小康呢?這成了王明生的一塊心病。

扶貧書記“治病”記——鄧州市陶營鎮付河村第一書記王明生扶貧側記

這之後,王明生便經常到孫國紅家中走訪,每次都會特意敲敲孫國紅的房門,隔著門縫跟他說話。但起初孫國紅並不為之所動,每次都以“滾”或者“別管我”等難聽刺耳的話語來應對。

王明生絲毫不氣餒,仍舊堅持每天來孫國紅的房門前,跟他聊一聊。直到2018年12月17日,王明生照例到孫國紅家走訪,站在孫國紅房門前自說自話一會,便輕聲說:“國紅,你在家好好的,我先回去了啊。”這時,房間內突然傳出來孫國紅的話:“王書記,那你慢走,閒了來喝茶啊。”

回憶當時那一刻,王明生感慨地說:“當時我的眼淚忍不住要掉下來了,我的辛苦沒有白費,打開孫國紅的心扉指日可待了。”從那以後,孫國紅開始對他袒露心聲,慢慢地開始走出家門。

“單是打開心扉還不夠,我要讓他樹立起重新生活的勇氣。”王明生介紹,小時候的孫國紅是村裡數一數二的釣黃鱔高手,一天能釣好幾斤。於是便鼓勵孫國紅利用自己會釣黃鱔這個手藝,釣黃鱔補貼家用。

“那時候,王書記每天來跟我拉家常,給我講外面的世界,是他治好了我的‘心病’。現在我一天能釣個兩三斤黃鱔,每天掙個三四十元錢不是問題。我會繼續努力,不辜負王書記的期望,爭取早日脫貧。”孫國紅笑著對記者說。

村民彭子曼因腦溢血後遺症,無勞動能力,在2017年5月被識別為貧困戶。2016年,彭子曼剛剛考取重點高中的大兒子彭森虎,為緩解經濟壓力,替母親分擔家中的重擔,讓兩個妹妹安心讀書,毅然捨棄掉上學的機會,決然外出務工。

扶貧書記“治病”記——鄧州市陶營鎮付河村第一書記王明生扶貧側記

“我到他家走訪,他滿臉淚痕對其母親說:‘媽,我這輩子可能就這麼毀了吧。’我聽了之後難過極了,把這個情況彙報給局領導。局領導當即表態,讓彭森虎回來讀書,市糧食局將承擔他高中時期所有的費用。”王明生說。

“王書記多次勸說,但小虎不願回來,執意要打工掙錢貼補家用。後來王書記推薦他去北京職業科技學院學習,有一技之長,將來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小虎的事情解決了,我覺得自己的一塊心病也就這樣祛除了,真是太感謝王書記了。”彭森虎的母親寇靜炎談起王明生對她家的幫助,止不住淚水漣漣。

據付河村黨支部書記孫中良介紹,村裡的每一位群眾只要有需要王明生都會及時幫助。他就像一位知心的鄰居,非常瞭解各家各戶的情況。在他的領導和帶動下,村支兩委班子凝聚力大大增強。村兩委幹部紛紛表示,自從王明生到村裡後,的確為村民們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極大地方便了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用實際行動把黨的關懷真正送進了老百姓的心窩裡,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歡迎和肯定。

“王明生到付河村後,沉下身子為群眾辦事,他不負使命,快速找準了貧窮的‘病根’,並且‘對症下藥’。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付河村貧困戶‘脫貧摘帽’指日可待了。”陶營鎮副鎮長白紅信高興地說。(林海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