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新加入最“燃”科創天團

網新加入最“燃”科創天團,與之江實驗室簽訂生態合作協議

創新時代的“弄潮兒”、浙江省的科創“精英團”、城西科創大走廊的“核心靈魂”……自成立以來就光環滿滿的之江實驗室,於11月2日《2019AIIA人工智能開發者大會》舉辦之際,正式發佈《天樞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臺》。浙大網新作為該平臺的生態合作伙伴,與之江實驗室進行戰略簽約,共同推進開源開放平臺發展。

浙大網新總裁助理衛偉代表網新簽訂合作協議

燃:頂尖人才共掀革命性變化

之江實驗室是舉全省之力打造的重大研發平臺,彙集一眾科研大咖,邀請了潘雲鶴院士擔綱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鄔江興院士擔綱網絡安全領域首席科學家,還引進了十幾位以圖靈獎、國內外院士領銜的方向帶頭人。

潘雲鶴院士同時也是浙大網新的創始人、第一任董事長,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泰斗,潘院士為浙大網新留下了追逐最新技術的科研基因,讓網新能夠堅持20年間的不斷創新。而網新的第二任董事長陳純院士,則引領網新將IT技術發揮到市場,成就網新如今在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智慧城市等領域的發展。

領頭人的帶路,讓團隊齊頭並進。網新有幸加入成為生態合作伙伴,與眾多頂尖人才一起打造研究基地,爭取有影響力的技術成果,引領革命性的創新產業集群發展,科研界最“燃”的事莫過於此。

專:重點聚焦AI核心領域

之江實驗室聚焦人工智能和網絡信息兩大領域,重點在智能感知、智能計算、智能網絡和智能系統四大方向開展基礎性、前沿性技術研究,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

以往,國內AI企業的核心技術大部分是基於國際上開源的人工智能算法進行二次開發。核心算法無疑是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天樞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臺》的發佈就讓我們在核心算法上大步向前。

發佈會現場,天樞平臺六大生態召集人介紹了智能視覺識別、智能金融、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慧城市和智能機器人六大領域的AI生態規劃。天樞開源平臺海量的自研核心模型 ,以及快速部署與迭代能力,將幫助企業解決研發落地問題。

浙大網新也一直在開源平臺征程上邁進,網新首席科學家毛德操老師帶領的網新中央研究院就致力於Linux操作系統兼容內核和嵌入式系統的研發及開源。開源平臺能幫助新生力量加快前進步伐,天樞人工智能開源平臺的發佈,也將助力之江實驗室在AI領域持續發力。

智:AI智者共話產業發展

除了《天樞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臺》的發佈,《2019AIIA人工智能開發者大會》也讓學術界、產業界眾多重量級AI專家相聚一堂,探討AI的新焦點、新熱點、新需求。

網新華通首席戰略官何沛中應邀在大會發表《基於ARM的通用邊緣計算應用》主題演講。何沛中表示:AI需要真正的產業化落地。為此,網新華通採用ARM集群架構提升計算能力,用彈性計算的方式讓更多的AI應用突破難點。

網新華通首席戰略官何沛中發表演講

目前,網新的邊緣計算已經能達成“人臉聚類識別”、“人行道闖紅燈識別”、“未標記車位自動識別”等應用。在實際案例中,網新已將邊緣計算用到了下姜村智慧旅遊中,利用分佈式AI技術盤活原有監控攝像頭,實現景區人臉人形識別、人流監控分析、人員軌跡管理、自動報警處理等。

在人工智能發展道路上,浙大網新和眾多國內企業一樣任道重遠。網新也會一如既往專注於技術研發,繼續推動中國科技產業創新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