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山南,在西藏的地位,相當於河南的洛陽、陝西的咸陽、北京的房山,有“聖城拉薩,文化山南”之稱,在神話傳說中是藏民族和藏文化的發祥地。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夜色下的布宮

吐蕃:從山南到拉薩,從部落到王朝

山南,西藏七地市之一,因地處岡底斯山與念青唐古拉山之南而得名,地處雅礱河流域(雅魯藏布江支流),歷史上又被稱為雅礱。位於拉薩南部,東接林芝,西依日喀則,南臨不丹與印度,邊境線長達600多公里。吐蕃部落曾崛起於此。公元7世紀,逐漸強大的吐蕃,取代象雄統一西藏,故雅礱在歷史上被傳說為藏民族和藏文化的發源地。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很多人也許對山南並不熟悉,但對山南的景緻卻不陌生。西藏的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第一座寺院——桑耶寺,三大聖湖之羊卓雍錯,能看到前世今生的神湖——拉姆拉錯,西藏唯一的財神湖——思金拉錯均位於山南境內,甚至連拉薩貢嘎機場實際上也位於山南貢嘎縣境內。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從拉薩出發,走機場高速,穿過嘎拉山隧道,就到達山南境內。順雅魯藏布江南岸一路向東,沿途村落飛馳,綠樹掩映,左旋柳與高大的白楊樹分立道旁,油油的青稞地在河谷依地勢鋪的是起伏錯落,隨心所至。偶爾閃過的油菜花,只有尺把長的樣子,卻也開的是滿眼黃花,在碧水綠柳的高山河谷間,迎風怒放,景色醉人。

2016年2月,國務院批覆西藏自治區撤銷山南地區和乃東縣,設立山南市乃東區。乃東區澤當鎮,距拉薩市160公里。澤當,藏語,意為“猴子玩耍的地方”。關於藏民族的起源,這裡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神猴同羅剎女結合而繁衍出高原人類的先祖,在今天澤當的貢布日山腳下、雅礱河谷地帶形成了早期的雅礱部落。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雅魯藏布江

造化弄人,假如達爾文當年知道藏民族關於人類起源的傳說,想來一定會發出“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感概。歷史上的歐洲人曾流傳著青藏高原的藏民族是日耳曼人祖先的傳說。真偽有待專家評判,不過西歐的日耳曼人源於東方的民族大遷徙,確也是不爭的事實。

公元前2世紀初葉,雅礱部落的首領聶赤贊普成為西藏曆史上第一位藏王。他建立了“蕃”王國,確立了贊普的世襲制度,修建了西藏曆史上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7世紀中葉,第三十二代(一說第三十三代)贊普松贊干布於雅礱河谷起兵,先後征服蘇毗、羊同及諸羌部落,統一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並將都城由瓊結(今山南瓊結縣)遷至邏些(今拉薩)。

但作為吐蕃王朝發家之本的山南仍保持著特殊的地位。

三大王朝故都

9世紀中葉,末代藏王朗達瑪(他原名達瑪,由於禁佛,佛教徒說他是“牛魔王下凡”,並在他的名字前加上一個“朗”字,藏語,意為“牛”,以表示對他的反感)執政後,拉開了藏傳佛教歷史上第二次、也是最慘重的“滅佛運動”的序幕。藏傳佛教史上的“前弘期”至此結束。朗達瑪之後的百年間,佛教在吐蕃徹底銷聲匿跡,西藏佛教史籍稱之為“無法期”或“黑暗期”。

公元842年,朗達瑪在大昭寺門前被僧人拉龍·貝吉多吉射殺(位於拉薩達孜縣的扎葉巴寺至今保留著著名僧人拉龍當年在此修行密法的“拉龍洞”)。吐蕃王朝土崩瓦解,西藏開始了近一個半世紀的分裂混戰局面,河隴地區歸唐,党項、吐谷渾等部相繼獨立。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高原之舟(李夢凡攝)

朗達瑪的五世孫柯日(法名意希沃)在阿里地區建立了以阿里象雄王城為核心,涵蓋日喀則和南亞部分區域的古格王朝(公元10世紀中葉建國至17世紀初“神秘消失”)。古格大力推行佛法,為“後弘期”藏傳佛教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正是在這一時期,佛國於闐(今新疆和田)徹底淪陷,成為伊斯蘭教的勢力範圍。1630年,與古格同宗的西部鄰族拉達克人發動入侵戰爭,古格王國滅亡。

與此同時,朗達瑪養子的後人在山南桑耶附近站住腳跟,成為山南地方勢力的首領和桑耶寺的寺主。12世紀,吐蕃王室的一支從阿里重返山南,在曲松一帶建立了一個小王朝。因建造了一座名為“加里”的寺廟,王室後裔便以“拉加里”為姓氏,史稱拉加里王朝。王朝疆域之小、享廟之久、地位之高,世所罕見。拉加里王朝歷經薩迦王朝(約在元朝時期)和帕竹王朝(約在明朝時期)統治時期,始終保持著相對獨立的地方統治特權。直至西藏民主改革之前,拉加里王朝還統轄有拉加里、桑日、加查、隆子四個宗(相當於縣)。據說拉加里王去拉薩朝拜,藏政府要派四品官員去拉薩河渡口迎接,會見朝拜達賴喇嘛,拉加里王的座位也只低一層卡墊。這種史實確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觀。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拉加里王朝遺址

14世紀中葉元政府末期,薩迦政權勢力衰微,噶舉派勢力帕竹政權崛起。1354年帕竹首領絳曲堅贊率兵攻打後藏,薩迦兵敗,統一了衛藏地區。帕竹政權定都山南乃東,在西藏存在264年,同時得到了元明兩朝中央政府的認可和封賞。

因先後歷經吐蕃王朝、拉加里王朝、帕竹王朝,山南又有“三大王朝故都”之稱,以雅礱藏文化發祥地冠絕藏地。如今山南被劃分為兩個部分,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以南部分區域,仍舊控制在印度手中,面積達3萬多平方公里。

雅江河谷

澤當,距離桑耶寺還有51公里。

從拉薩出發,到桑耶寺有三條路可走:一條走機場高速過嘎拉山隧道沿雅江北岸向東,單程140公里,是最近的一條;一條沿拉薩河向東,走達孜、墨竹工卡,從墨竹折向南,走山間小路到達桑耶寺,這也是拉薩在國際上很知名的徒步線路之一;一條就是我們現在選擇的,沿雅江南岸向東,自澤當大橋過江再折向西穿行。加上路途其他景點,往返一天時間約500公里。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狼毒花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這一段雅魯藏布江河流平緩,沙洲遍佈,河谷開闊,江天一色。許是兩山夾道,谷地平坦,利於大風盤桓的緣故,山南地區雅江兩岸山體沙化嚴重。江側風沙漸緊,兩岸崖壁間裸露出大片的沙地。某些區域黃沙漫漫,沙巒起伏,恍若置身南疆地界。正是“西藏薰衣草”——狼毒花怒放的季節,叢叢簇簇,花海盪漾。碰的巧了,半架山坡、整條河谷都是滿溢的紫色,在道路兩旁的灘塗上蔓延,不經意間,倒是治沙的良器。打眼望去,浪漫的藍紫色在陽光下有著普羅旺斯般的異國情調。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雅江河谷

過雅江大橋,沿北岸調頭西返,不時可以見到三三兩兩的藏族工作人員戴著口罩和帽子,在沙丘之中埋草治沙,引水植樹。高原植樹之難,近幾年已有所改觀,但成活率依舊不高,非內地可比。一路攀爬,望不到邊的羊群在高高的石壁間跳躍,既不恐高,也沒有高原反應,讓人讚歎。到孜隆山頂,鋪天蓋地的風馬旗遮蓋了整個山口,把藍天切割成規則的條塊,獵獵飛揚。

過了山口就進入扎囊縣境內,桑耶寺不遠了。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孜隆山口的風馬旗

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

桑耶寺,位於山南扎囊縣桑耶鎮,雅江北岸的哈布日山腳下,藏文意為“吉祥永固天成桑耶大伽藍”,又稱“無邊寺”“超出意想寺”“三樣寺”。桑耶寺始建於公元767年,寺院選址在金城公主兒子——藏王赤松德讚的出生地,藏王赤德祖讚的冬宮附近。由寂護大師設計、赤松德贊奠基、蓮花生大師主持建設,歷時12年竣工落成。桑耶寺是仿照印度歐丹達菩黎寺(意譯“飛行寺”)的建築特點,按佛教傳說中的世界結構——密宗的曼陀羅建造。桑耶寺修建時間遠晚於大昭寺、小昭寺和昌珠寺,但卻是西藏曆史上最早的一座兼具印漢佛教和顯密同修,擁有獨立財產,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院。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山門

車在寂寥的群山間飛馳,突然轉入一個小小的鎮子,路盡頭巨大的廟門直插雲天,白牆金頂,並不顯得傲然,似是千年前的舊相識,故地歸來,找不到一絲陌生的感覺。寺廟雖歷經戰火,歷朝歷代不斷重修重建,還是舊時模樣。近年來,藏地寺廟又迎來了一個建設高峰期,同西藏大多數寺廟一樣,寺裡也在大興土木。

進門是一座古老的建築,裡面主供奉蓮花生大師,在這裡我們見到了熟悉的紅面獄卒護法神。拉薩四大林之一的丹傑林是桑耶寺在拉薩的屬寺,主供奉的就是這位紅面獄卒護法神。據說如果不能親到桑耶寺,在丹傑林也可以一了心願。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烏孜大殿

桑耶寺以東為上,寺院四面分設四門,整個建築群在群山之間的平原上,佈局寬鬆疏落,大方得體。主殿烏孜大殿居於寺廟正中,代表世界中心須彌山。三根風馬柱高高佇立,一塊橢圓形的不規則石頭立於大殿正前方的石座上,塗滿了厚厚的酥油。陽光下仔細辨認,上面有漢藏兩行文字: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大殿分三層,下層為藏式建築,以石築砌,中層為漢式建築,以磚築砌,頂層為天竺(印度)式建築,以木搭建,大致反映了三種文化形態在新興的佛教文化中的親疏結構。這也是“三樣寺”名稱的由來。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四大佛塔之白塔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四大佛塔之綠塔

大殿正門南側,有一塊古老的紅色石碑,依牆而立,千年的滄桑感撲面而來。碑文用古藏語記錄了赤松德贊於公元779年,發佈的以佛教為吐蕃國教的敕令。大門正廊上掛著一口唐代古鐘,這是西藏曆史上鑄造的第一口銅鐘,渾厚拙樸,造型雅緻,有大唐遺韻。大殿正前方是高達九層的格古康,意為“展佛殿”。四周分建十二洲、日月二輪,垣牆呈橢圓形,牆頭每隔一米有一個白色的小佛塔,整齊排列,在藍天白雲下,淡然恬靜。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赤松德贊敕令碑

桑耶寺的佛塔是藏地一絕,寺院東南、東北、西北、西南四角依次分建白、綠、黑、紅四座高大的佛塔。佛塔環以方正的圍牆,圍牆外面四角分鎮四座石獅,怒目向外。尤其是黑色的佛塔,造型別致,與其他三座佛塔樣式根本不同。塔可攀登,內供佛殿。據此是否可以判斷,江孜的白居塔應是參考了桑耶寺的靈感?只是因為建造年代過早,較之白居塔,桑耶寺佛塔的規模要小很多,依舊是中規中矩佛塔的樣子。院子裡還散落著一些精緻的白色佛塔,不規則的散落四周,安然靜穆。北京時間下午1:30,正是午飯時刻,院子裡少有人影,益發顯得寧靜安詳。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四大佛塔之黑塔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四大佛塔之紅塔

關於桑耶寺名稱的來歷,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赤松德贊請蓮花生大師在行宮附近建寺傳法,為滿足國王的迫切心願,蓮花生施展法術,在手心變幻出寺院幻影,赤松德贊驚呼:“桑耶!”(藏語,“出乎意料”之意)由是得名“桑耶寺”。傳說已無可考,但桑耶卻流轉千年,在口耳相傳中生動無比。

寺院建成後,赤松德贊首派七名貴族剃度為僧,由寂護大師任剃度儀式的堪布。七人成為西藏曆史上第一批出家的本土藏族僧人,即藏史上的“七覺士”。元代統治西藏的薩迦派,其先祖即“七覺士”之一。桑耶寺也因而成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佛教寺院。此後,赤松德讚的妃子沒盧氏及其他貴族婦女約30人,從漢僧摩訶衍受戒,出家為尼。他們在寺院接受文化知識和佛學理論的教育,藏族社會正規的寺院教育由此開始。赤松德贊除從印度迎請蓮花生大師入藏外,還從印度和大唐請來大批高僧弘揚佛法,形成了藏傳佛教前弘期的盛況。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祖孫三法王

赤松德贊對佛教在吐蕃的發展和佛教本土化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和松贊干布,赤熱巴堅(朗達瑪的哥哥)被藏族人民親切尊稱為“祖孫三法王”。統治藏族社會思想意識千餘年的苯教,從此退出藏族主體宗教的歷史舞臺,但苯教的祈禱吉祥、禳解、火葬、燒煙祭天、焚魔等儀式則保留下來,為後來的藏傳佛教所吸收利用。苯教也積極吸取和改造佛教教義,成為有教理教義和經典的新苯教,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相對應,今天被稱為“黑教”。

山南:雅礱文化發祥地,三大王朝之故都

斑駁的壁畫

壁畫,是藏族記錄歷史的方式之一。與其他古老的寺院一樣,桑耶寺烏孜大殿的壁畫也是藏族歷史上的瑰寶。壁畫內容十分豐富,題材廣泛,其中“西藏史畫”自遠古傳說的羅剎女與神猴成婚,繁衍西藏最早人類畫起,直至九世達賴喇嘛。整個畫面長達92米,被譽為“西藏史記”,在古今中外壁畫史上非常罕見。

千年之後,在藏傳佛教各教派的此消彼長中,如今的桑耶寺已經由11世紀時寧瑪派的道場,轉換為寧瑪、薩迦、格魯派並存的寺院。

爬上寺東南的海布日神山,可以俯瞰桑耶寺全貌,壯觀的曼陀羅式“壇城”造型,佛塔環抱,綠樹掩映,讓人不知夢裡身是客,恍若穿越千年,靜悟世間百態,聆聽梵音叮咚。

因緣巧合,隨行隊伍多了一位不速之客,一隻剛剛滿月的流浪小狗,隨我們踏上了返回澤當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