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聞上看到一些人買了保險,出了事後保險公司就以各種理由拒絕賠付,這裡面有什麼貓膩呢?

小孩兒別跑2


現在保險公司不是不陪,而是還要多陪你,小陪說要給你大陪,陪錢是保險公司的事,陪得多對他還有好處。


用戶69562192518


我身邊真實案例,我一同事老婆得的是腦癌,買的重疾險真的派上用場了,重疾加醫療一個賠了40多萬,他那天跟我描述,光一天打抗生素就5000,管親戚朋友借錢都不借,但要是說自己有保險,到時候能還,才勉強借9萬,要是沒有保險,借錢或看病都挺難的,他還說他老婆做完手術,眼睛都是突的,太嚇人了


新華保險長春中支張孟


其實保險也不全都是騙人的。主要看推銷保險的人靠不靠譜,有的保險推銷員為了快速拿到提成,連哄帶騙給客戶,免賠範圍的也不給客戶說清楚,導致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買保險的時候,說的這也賠,那也賠。真正出了事情,保險這也不賠那也不賠!

我老公長期出差在外,人才20幾歲,也比較胖,恰好我們朋友做保險的,讓我給我老公買保險,她推薦一年交5000左右。險種:見圖,我也不是專業人士,背不完那麼多哈。

她也給我講了哪些不賠的,說自費藥少於一萬的自己給,高於一萬的,多出部分保險公司全賠。其他的住院費用,農村醫療保險賠了的,剩下的保險公司全賠。

買了保險第二個年頭,老公查出膽結石,在醫院做了膽囊切除手術,醫生讓簽字一些用的醫藥器材時,也給我說清楚了都是自費藥。出院後,一共用了11000多元(自費藥3000多)農村醫療保險賠了1200多,保險公司這邊賠了6600多。(還有每天50的床位補貼啥的,住院8天)除了自費藥3000多我們自己給的(自費藥沒有到1萬,需要我們自己給,買保險當時也說清楚了的)對這個賠付,還是比較滿意。

我給我公公婆婆也在他那裡買了一年3000多的保險,上次公公粘鼠板上逮老鼠,結果讓老鼠反咬一口,就去打了狂犬疫苗。打完幾針後,相關資料準備好,保險的朋友自己過來拿材料,2天時間賠付款就到賬了。

所以,有需要買保險的朋友,一定要問清推銷員,你買的險種,哪些不賠哪些要賠,免得到時候有不愉快。



張小寶186


保險公司巴不得多賠幾個客戶,比打廣告宣傳還好,再說保險公司真的不是靠不賠錢來賺錢,看今年的理賠數據了嗎,2018年,平安人壽賠了280億,理賠率97.3%記不大清楚了。泰康理賠了190億,理賠率記不到了,太平洋理賠了130億,理賠率99%以上。還有其他保險公司的理賠金都在億元以上,其實賠不到的佔極少數,現在監管單位也很嚴格,力度很強,希望大家能正確的看待保險和了解保險,我自己的一個親戚在2017年買了一個防癌險和百萬醫療險,18年11月查出得了直腸癌,一共花了10.7萬,醫保報銷3萬,保險公司賠付加保險一共16萬多。還剩餘幾萬給自己做營養費,介紹我也去買了。


用戶8706450059708


不是錯別字,這個賠是理賠的賠。

信美人壽在中國保險業首次啟動一樁爭議理賠案件的“賠審團”機制。

5000餘名“賠審員”就一名7歲白血病患童家長申請理賠被拒案件進行評議。76%的人投票選擇“不予理賠”,主要原因是“已知曉病情但仍投保”。

我之前說過,互聯網暫時還沒辦法在銷售環節取代我們這些賣保險的。這次的賠審團倒是讓我看到了互聯網改善保險業形象的希望。

理賠糾紛歸根到底還是信息不對稱,以往這樣的案例可能通融賠付,保險公司賠了錢,客戶還不滿,社會影響還不好。這個案件雖然沒賠付,卻沒有任何不良影響。保險業形象越來越好,我們賣保險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過。

整篇報道我放在下面,希望看到這樣的機制早日廣泛推廣。

中國保險業首啟“賠審團”機制 理賠與否保民說了算

中新社北京4月2日電 “投保容易理賠難”是保險消費者長期以來的困擾,這一老問題在中國有了新辦法。中國保險業近日首次啟動“賠審團”機制,5000多位保民參與解決了一樁理賠爭議案件。

所謂“賠審團”機制,即在保險案件核賠中,當理賠申請人就案件初步理賠意見與機構不能達成一致時,申請人可在線請求賠審人員共同對案件進行評議,並以此作為最終結論。目前,上述機制僅在以支付寶為平臺、由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承保的一項兒童重疾保險項目“寶貝守護計劃”中試行。

螞蟻金服保險事業群總裁助理方勇4月2日在北京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介紹說,參與“寶貝守護計劃”的用戶自主報名,並通過在線基礎知識考試篩選後,即可獲得“賠審員”資格。目前共有120萬保民參與報名,已篩選出2萬餘名“賠審員”。

據當日公佈的信息,“賠審團”機制於3月29日首次啟動,5000餘名“賠審員”就一名7歲白血病患童家長申請理賠被拒案件進行評議。在閱讀病歷、血液檢查報告、投保說明書等相關材料後,76%的人投票選擇“不予理賠”,主要原因是“已知曉病情但仍投保”。理賠結果判定後,相關方面聯合公益組織對該兒童啟動了愛心救助行動。

儘管上述案例以不予賠付告終,但“賠審團”機制因其開創瞭解決保險理賠爭議的新方法,仍受到業界關注。

此前,因保險機構理賠標準不統一、理賠渠道不完善、保險銷售人員不作為等原因,理賠難一度成為保險業“痛點”,亦極大影響行業聲譽。信美相互副總經理曾卓對此指出,“賠審團”機制的價值便是為公眾建立起與保險機構更加平等開放、公正透明的溝通機制。

方勇則表示,希望通過“賠審團”機制改變保險公司說了算的理賠現狀,讓保險消費者獲得更為平等的話語權。他還透露,待該機制成熟後,螞蟻保險將與相關機構合作將其推廣到更多保險業務之中。


人呆


您好,發生拒賠,一般是由於以下方面原因:

1,投保時,有病史,未如實告知,保單無效

2,投保的保險責任與出險的內容不一致。

舉例:投保的意外險,出險是由於疾病引起的,也賠付不了。

3,出險時,病情未達到購買的保險合同責任標準。舉例,發生腦中風,合同要求發生該病後,180天之後,仍遺留以下一種或者一種以上障礙才能理賠:

一,一肢或者一肢以上機體技能完全喪失

二,語言功能或者咀嚼吞嚥能力完全喪失

三,自主生活能力完全喪失,無法完成六項日常基本生活活動中的三項或者三項以上。

如果發生腦中風,及時治療,並沒有遺留任何後遺症,那麼,就得不到理賠。

總之,購買保險,要做到保額要夠,保障要全,避免發生理賠糾紛。


羊娃說險


保險公司一般小錢還是賠的。如果賠償款超過了一定額度,就算能賠保險公司也不賠。第一保險業務員沒有賠償大額的權利,第二保險公司櫃檯辦事員和區域經理也沒這個權利,所以他們保險公司找很多理由拒賠,最後讓你去法院起訴,要等法院判決保險公司應該賠,保險公司才會把錢賠給你。這樣子保險公司裡的所有人都不會為大額賠償承擔責任。明白了嗎?你賠幾百幾千保險公司一下就能賠給你,但你要賠幾十萬,幾百萬他保險公司就不賠,然後給你找條款,給你說那那那條免賠,你要老實信了,它就不賠了。你要是鬧事它也許會跟你協商少賠點,如果你不怕麻煩告它,它就可能全部賠給你。所以你如果是安份守已又不喜歡鬧事的主,你最好不要買賠償幾十萬幾百萬的大額保險,想買保險就買賠錢額在100至1萬之間的保險。


隨心而動150887283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就是保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之前在保險公司待過一段時間,關於保險也有了更多的認識,有些保險產品是不死不殘不賠,也就是說除非你死了,全殘了,保險就賠!

然後就是另外一部分不賠付的問題,保險是分很多種的,不賠付的情況有如下幾種:

1,沒有購買對相應的險種,比方說你買的重疾險,一般的門急診是不報銷的。

2,提供的材料被保險公司認為不具備理賠條件,所以拒賠。

3,未如實告知,這裡指的是知道自己有病,結果購買保險時故意隱瞞了病情,一旦入院,保險公司在審核材料時也會拒賠。

關於買保險的個人建議:

1,找專業的人買保險,特別注意很多保險代理人是不專業的,可能給你胡亂購買了一堆保險都是沒用的,一定要辨別清楚。

2,買對保險,重疾險,意外險,門急診保險等等,要弄清楚!別隻聽代理人說,自己要看清楚親條款,不同的險種針對不同。

3,熟讀條款,買醫療保險不要買成理財型保險。

綜上,個人的幾點愚見!希望對你有幫助!


來鳳新鮮事


產生這樣認識的原因是個人的認識和保險條款規定的定義有出入所導致。

首先,買保險者相對於保險公司屬於信息不對稱的弱勢方,不是專業一方。大量通過保險代理人或業務人員購買保險時,賣保險一方為了促成一單業務,往往只撿誘人的條款反覆講解,而對不利條款避而不講或一筆帶過,使購買者產生誤解,從而導致對保險條款不能全面認識,一旦出險,容易引起糾紛。

其次,買保險人要有平常心態,保險不會讓人一夜暴富,它的基本功能就是保個意外。

再次,要明白買保險不能即想要高回報又想得到高意外保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最後,談談本人對健康險和理財型保險的看法。對於理財型保險,建議除了銀行存款之外,有積蓄的話可以考慮購買一份,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對於保重大疾病的險種,一定要慎重購買。主要因為,有關的條款大多是基於當時的醫療水平設定的條款,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原來的條款就會過時,這時出現疾病,治療的結果就會和合同訂立時發生較大的差異,再按照原來的條款理賠,很容易引起糾紛。

曾看過中央電視臺二套一檔節目,播出過一期節目,說的就是,一個人買過一份防疾病保險,幾年後買保險人,生病住院後,病情康復。被保險人找保險公司理賠,保險公司以條款規定,病人一個器官沒有切除夠三分之二,不予理賠。後來醫療專家出具證明,按照現行的醫療條件,根本不需要切除器官就能把病治好。但保險公司就是不予理賠。直到通過訴訟,判定保險公司敗訴,最終才進行了理賠。

所以,對於我們大家來說,如果確實想買保險,一定要慎重,對於一款產品,只有全部瞭解了它的條款內容再去購買更為明智。


手機用戶57214193423


其實一張保單到底能不能得到理賠,我們沒辦法一概而論。因為,理賠雖然是發生在事故出現之後,但決定能否順利理賠的因素,卻在一開始選擇保險產品時就已經存在了。

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一下,到底哪些因素決定了是否能夠順利理賠。

1、保險條款:這點其實是老生常談了,條款裡有的不一定能賠,條款裡沒有的是一定不能賠的。好吧,我知道你們心裡已經開始罵娘了~~~

那麼,條款裡有的保險責任,是不是能夠獲得理賠就要看下面這點了:

2、健康告知的如實告知:這點說實話比較複雜。沒有如實告知的未必不能賠,做了如實告知的也未必能賠。

先說為什麼沒做如實告知反而有可能會獲得理賠呢?

因為,保險公司在考量理賠因素的時候通常會參考繳費年限、保額大小、以及未告知項是否是引發事故的直接因素等進行綜合考量。

那麼做了如實告知一定能賠嗎?我們可以說大概率是一定可以獲賠的。但是由於中國保險產品的健康告知是詢問式告知,問到的就告知,沒問到的可以不做告知。但是,因為每個理賠人員都是獨立個體,拿多年前的病症做文章也是有可能的。不過,一般保險公司不會在這裡冒險,而且,消費者申訴後基本都會獲賠。

其實以上這兩點提醒我們:

1、在選購產品是一定要找專業人士幫你評比各家產品,多詢問、謹慎購買。不要被各種促銷信息所迷惑,不要為了一輛電動車就選擇一份你完全不瞭解的保險產品。

2、事故發生後,第一時間告訴醫生你有商保,醫生都瞭解商保的用處,他們會第一時間做出利於你的診斷證明。

另外,我們要知道保險公司的理賠核賠人員是要具備醫學、法律等相關專業知識的,而一般的客戶並不具備這些專業知識。因此就專業對專業來說,消費者是處於弱勢群體的。所以,在事故發生後也可以找專業的理賠服務機構代為理賠,提高理賠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