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離職請了大家吃飯,唯獨沒叫我,平時處得不錯,想不通,該去糾結心塞嗎?

小小張生活記事


同事離職,你認為跟他關係很好,但是沒叫你。這裡有三個問題:

  • 你認為的關係好,是真的關係好嗎?
  • 同事沒叫你,是故意沒叫你?還是忘記了呢?
  • 好的同事關係真的是離別請吃飯,才能代表關係好嗎?
第1個問題:你認為的關係好,並不一定真的關係好。

在職場上,很多時候關係,是因為工作聯繫比較頻繁,一來二去就比較熟悉。所以呢,關係看上去比較好,但實際上不一定交心。

我所理解的關係好,就是看你們對私密信息的瞭解程度。也就是對方在人際關係的四個象限之一——隱私象限,你知道多少?

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否會跟你吐露心聲,是否會尋求你的建議?

我個人在上一家公司,交到過一位知心的朋友。當遇到困難時,我們會互相吐露心聲,請對方給建議。甚至夫妻感情、家裡私事,都會拿出來探討。



第2個問題:同事沒叫你,是故意沒叫?還是遺落了?

在即將離開公司的時候,相信會有很多的事情要交接,也會比較忙亂,不僅要交接工作,還要跟一些舊同事告別。

甚至也會有一些同事,主動請離職的同事吃飯。這個時候,如果有疏漏,忘了請你,那也是正常的。沒必要太往心裡去。如果對方是故意不叫你的,那你就要考量一下你們的關係了。

我有一個同事,他離職的時候,很意外地叫了我。因為我自認為平時跟他關係並不太好,只是維持正常的工作關係而已,甚至平時都不太說話,但在最後離開的時候,他還是請了我們所有的人去吃飯。

這其實也看出來一個人會不會做人,情商的高低。



第3個問題:好的同事關係,真的是吃頓飯才能表示關係好嗎?

我認為這個問題是否定的,請吃飯只是一種儀式而已。真正的朋友關係可能真的不是吃頓飯的事情,而是心與心的交流,定期的聯繫。甚至聯繫也不多,只是彼此牽掛,這是真正的好關係。

我在上一家公司交到的一個朋友,我們半年見一次面,但是關係挺好的,節假日會互相問候,有什麼事情都會主動聯繫。

就是那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沒有利益往來,有的只是彼此的認同,彼此的交心。




最後其實我想說,我們最重要改變的是自己的心態,不要被外界所影響,因為我們沒辦法去改變別人。是否請我們吃飯這件事,是別人的事情,我們能做的,就是用一顆真心去對待別人,維護好自己的人際關係。


陶子演說教練


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有一天下午,辦公室有個同事想點下午茶,一呼百應,大家都想吃,於是手機輪轉了一圈,各自把喜歡的點上,我尋思著等下喝哪款奶茶好,誰知手機一直沒傳到我這,問了一下,有個同事說:”啊,你也要啊,不好意思,我們點好了,要不你自己再單獨點一個把。“我只好苦笑著說:沒事沒事,但其實心裡挺難過的。

其實我感覺平時和同事相處也還可以,開開玩笑打打鬧鬧的大家也不介意,但當時我單身,而同個部門其他女性都已婚已育,她們經常聊的話題都離不開老公孩子,房車車子,我又插不上話,久而久之,存在感就低了,慢慢也被她們孤立了。

知道大家沒幫我點奶茶的那一刻,心塞得不行,後來看開了也沒什麼了。題主的經歷,與我如出一轍,所以提出幾點看法,希望可以幫到您:

一、其實題主你和離職同事的關係並沒有很好

題主你說你平時和這位離職的同事相處的不錯,這個不錯其實是你主觀臆斷出來的結論,說不定人家覺得和你相處很糟糕呢?平時工作上的融洽交流並不能說明你們關係好,關係好是要體現在離開公司離開工作時間,你們還有不錯的私交。

因為一個離職的人,他來掏錢組織散夥飯,其實都是會請和自己關係好的人,或者未來可能有利益合作,資源共享的人。如果你一沒資源利益可取,二私交也不好,那不請你吃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二、職場利益至上,真情難尋,請看開一點

都說職場沒朋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商場上利益至上,真正的友情有,但是極少。試想一下,原本關係好的人,離職後,維持聯繫的還有多少。你來上班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拿工資,解決生存問題,那別的同事也是一樣,受僱於人,不斷尋求更高的跳板,追求更好的發展,拿更高的工資,得到更多的利益和資源。


所以這種場合是以合作共贏,各取所需為目的的,存在著不少江湖險惡,商官勾結,多的是不為我們所知的黑暗的角落。總之,職場不是來交朋友的,是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這種目的就不能讓兩個人簡單成真正的朋友,只能是暫時的合作伙伴,一旦連結的橋樑斷了,立刻一拍兩散,餘生不復再見。

三、和同事相處要抱持一個平和的心態

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同事就是同事,朋友就是朋友,我們一定要區別清楚他們之間的關係,做好平衡,不要將朋友的標準套用在同事身上,或者用生活的隨性對待本該認真的工作。

職場社交,應該以一個平和的心態去相處,提高”鈍感“。所謂”鈍感“是和”敏感“相對,意思是不要對日常生活之事過於敏感。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一書中提到,鈍感雖然給人一種遲鈍和木訥的刻板印象,但它卻能為我們贏得美好生活。

迅速忘記令人不快的生活小事,把注意力集中到真正的人生目標上,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去接近它,直到有一天實現它。

總的來說,同事離職請客吃飯沒請自己,大可不必心塞難過,免於這種繁瑣應酬,也無需欠份人情,反而逍遙自在得多。無用社交過多,人們反而會忘記自己出發的初衷,學會坦然接受,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感謝閱讀,不妨添加對我的關注,一起探討職場人生,有什麼職場問題歡迎隨時交流!

心念HR


同事離職,請大家一起吃飯,或者同事離職,大家請他吃個飯。

現在都流行離職宴請,公司有員工離職,在他工作的最後一天,大家一起吃個飯,聚一聚,告個別,人之常情。

一般來說組織張羅此事的,有兩種情況:

  • 由部門或團隊或領導來組織

這種情況一般是企業比較小,公司人員比較少,或者離職員工為核心員工,更或者離職員工的人緣比較好,和大家處的都不錯,特別是和領導處的好。

因此領導張羅相關人員,給他送別,當然費用領導出或者是團隊出。

這裡的相關人員主要就是和該離職員工同一團隊的或同一部門的人。當然相關人員去與不去,相關人員自己確定,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以及和離職人員的關係選擇去或不去,一般都沒有任何異議。

  • 由離職員工自己來組織

由離職員工自己組織的,這就值得思考了。

我們先不去考慮這個問題,離職員工自己組織,那麼參加的人選肯定是由他自己來確定的,因為費用肯定由他自己出,所以在人員選擇以及人數上他可能會有他自己特殊的考慮。

既然是離別宴,這個時候就沒有所謂的掩飾,所以他請的人就是真正和他處的比較好的同事,還有就是他覺得以後可能還要保持聯繫,並且對他有用的同事。


因為離職,所以很多事情以及很多關係都不用再演戲,不用再偽裝,離職見真章,就是這個道理。

我想這已經說的非常明白了,返回來再說提問者,你的情況就是第二種情況,你自己應該心裡有數了。

平時和同事處的不錯,是真不錯還是假不錯?

職場當中,大家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平時感覺和同事都相處的很好,但往往一到關鍵的時刻,卻被同事無情的拋棄。

比如你在工作當中碰到突發事情或臨時事情或疑難問題,需要人來幫忙,於是你找到你覺得與你平時相處的很好的同事,你認為他會幫你,結果卻被無情拒絕。

比如本問題,你認為你和該離職的員工關係比較好,他離職請客肯定會請你,但結果卻打了你的臉。

其實這就是認知上的錯誤以及個人主觀上的判斷所導致的誤差,也就是說你認為你和該員工關係處的不錯,只是從你的角度而言。如果換個角度,比如從該離職員工的角度看,比如從旁觀者的角度看,結果可能就是你和該離職員工關係一般,甚至都不好。

離職意味著要結束工作關係,而在工作關係中相處融洽,並不代表你們私下也相處的比較好,所以不請你也就順理成章了。

如果你去糾結心塞的話,那你就上當了。

上面都說了離職見真章,你看了我上面的分析,你覺得還有必要去糾結去心塞嗎?

沒必要再去想這件事情了,畢竟已經是事實,畢竟已經過去了,該放下就要放下。你要學會安慰自己,通過這件事,至少你認清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你和他的關係還沒處到那個份上。

該通則通,想不通就會鬱悶,心情是自己,何必為這種事情為這種人來折磨自己呢。


陪娃樂趣多


這種事多了去了,千萬別往心裡去,自尋煩惱,泰然處之就好,秦檜還有三個相好的呢。想當年,我們單位的頭兒穩(溫)居,把所有中層幹部都請了,還把我生產部的兩個員工也請了,唯獨沒叫我這個生產部長,事後我才知道,你說氣人不?這麼多年過去了,他也並沒有過的比我好多少,就當是過眼雲煙。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在回想起來,真是無所謂,如果到現在你還在為這種事糾結,真是沒活明白。


孫宏51


自已太老實,在原單位不受領導待見(尤其是大領導還是自已親戚),辭職時沒有送別,沒有安慰,沒有任何表示,像一朵鵝毛飄走了!後來那個廠由於管理經營不善,也倒閉了。投資了8000多萬,如今只是破破爛爛,現在只留2~3個人看門。原來那個親戚領導我每年也去看望一次,但也已退休,現在返騁他親戚公司任高管,但早已沒有了當年氣勢!本人現自已開一貿易公司,也早已擺脫當年窮困潦倒狀況。但每每思想到當年狀況,心中五味俱有,當年自已像狗一樣尋求生活,尋求被保護,被國營企業中一幫雜人玩弄,上天可憐我,我也不懈努力,不怕辛苦,終於能自食自力十餘年了!


辛苦耕耘的小百姓


你感覺有些失落是嗎?

不管誰遇到這種情況,都不會感到開心。有些答主說,一秒鐘都不要糾結,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痛。一個人沒有親身經歷過,怎麼可能有這種體會?尤其是當你真心付出卻被對方辜負的時候。

你在乎的其實並不是這一頓飯,而是沒想到這個離職的同事請了大家,唯獨沒有請你,你感覺心塞了,說明你在乎。而你所謂平時相處的不錯,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至少對方沒有那麼真心,只是逢場作戲,你沒有覺察到而已。

所以讓你難過的是,覺得自己認錯了人,你懷疑起了自己的眼光,這一點讓你很心塞。“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有一點熱臉貼著冷屁股的感覺。

在職場上,有時候看錯一個人是難免的。你真誠對待對方,對方卻未必報以真誠。因為有一些人是戴著面具的,他們表面上跟你好好好,其實在內心裡瞧不起你,或者不願意跟你為伍,一遇到關鍵時刻,她們就會毫不猶豫的將你甩開。

這沒有什麼好斥責的,職場的規則就是這樣,作為同事,主要還是利益關係,你如果跟對方講感情,對方也得跟你講才行,否則就是一廂情願,顯得自己很愚蠢,被對方擺了一道。很明顯這位辭職的同事,請大家吃飯卻唯獨不請你,要麼是忽視你,要麼是故意給你難堪,要麼是瞧不上你……反正總是有原因的。

我告訴你一個真理,在職場上,當你還弱小的時候,你會在乎別人的眼光,在乎別人怎麼對待你。等你真正強大有實力的時候,對這些你就不會在乎了,因為你知道自己要什麼,因為你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因為你現在比較弱小,所以才會糾結於這個事情。

不過這個事情也有積極的一面:你通過一頓飯就能認清一個人,不是挺好嗎?沒有啥可糾結的。甚至也由此可以看出,你的這位同事,處理人際關係並不高明,否則不會在離職的時候故意不請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之將走,廣交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如果她連這個都不懂,那無疑就是少了一條路。

再說了,這頓飯只是同事間的告別飯,又不是跟女朋友男朋友的分手飯,該放下還是得放下,你的失落和不解過去之後,應該像蛛絲一樣輕輕的抹去。你要告訴自己,人家都要離職走了,反正以後也不相見,無所謂。

更重要的是,你要提升自己在同事心目中的分量,還需要練好內功,做出成績。沒有必要在相處的關係上浪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否則很容易本末倒置。等你有一天真正強大的時候,你根本不需要等別人請你吃飯,而是別人求著請你吃飯,你也可以很高傲的拒絕。

收起你那顧影自憐的神情吧,好好幹,一定會得到你想要的。

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關注我瞭解更多。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專著。

喻派職言


想起了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有一階段,一直感覺和一個女同事的關係非常不錯。

同樣作為女生,經常一起研究美食、化妝以及穿搭等等,下班時間以及週末也會經常約著一起吃個飯。

在我的世界中,她已經是我的朋友。但就是這個被我看作朋友的同事,竟然在領導面前打了我的小報告,雖然沒有對我造成什麼樣不好的事情,心裡卻始終覺得塞的難受。


後來通過這件事兒,我想明白了幾個道理,運用到題目中同樣適用。


一、你認為相處不錯,不代表對方也會這麼想


就如我的經歷,每個人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於朋友或者一段關係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比如我就比較簡單,覺得雙方人品沒問題,可以真誠相待,又有聊得來的話題,那麼就可以成為朋友。

但有很多人不是這樣,特別是在職場中,很多人會把利益以及權利看得更重要。就如我的同事那般,她為了巴結領導,是可以做到損害別人得利益的,所以在她的眼中,我從來都不是她的朋友,可能除了領導,也沒有什麼人是她的朋友。

二、既然對方不把你當朋友,那麼又什麼心塞的必要


始終覺得,我們的感情是要留給值得的人,比如我們的家人、愛人、朋友等等。因為在這些人面前,我們的付出對方是能感受的到的,也是有價值的。

但是,對於那些不把我們當作朋友的人,要不然是不對我們不認可,要不然是不把我們當回事兒,對於這樣的人,何必要浪費感情,更沒有心塞的必要。


三、職場如“戰場”,所以要收起我們的玻璃心


職場如“戰場”,雖然有時候我們並不能看到真正的硝煙,但是明裡暗裡總會有一些較量和鬥爭。

所以,很有可能在同事的眼中,你就是同事的較量對象,所以對方才會在離職的時候叫了其他同事,唯獨沒叫你。

不叫就不叫,完全沒有必要玻璃心,為這點小事兒就心塞。因為職場本身就存在了形形色色這樣的情況,如果這點兒事兒都接受不了,那麼遇到更惡劣的事情又該如何自處。

<strong>

以上是我的見解,本身職場就是一個工作的環境,做好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重中之重,其他事情差不多就好,何必太過認真。

<strong>


就是Tina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可以拆分為三個小問題:

1.為什麼自認為和同事平時處的不錯?

2.為什麼同事離職時請了大家吃飯,唯獨沒叫你?

3.同事沒叫你,你該不該糾結心塞?

我將從這三個小問題分別入手,試著幫題主分析一下。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自認為和同事平時處的不錯?

同事間的關係好,往往基於一個最簡單的聯結:工作。

同事的情誼往往是從工作開始培養和發展起來的。

題主自認為和同事關係好,那麼無非有三個可能:

01題主在工作上經常幫助同事;

02題主經常被同事幫助;

03題主和同事合作愉快。

也許題主覺得自己幫助了同事,但也許同事並不需要這種幫助,甚至你常給同事幫倒忙而不自知;

也許題主經常被同事幫助,但其實同事本身工作很忙,早已對你頻繁的請求抱怨在心,不過礙於面子不好出口;

也許題主認為的合作愉快事實上是在同事做出了更多讓步的情況下完成的。

你看,事實上,在現實中,你眼裡的世界和別人眼裡的世界是不同的,你認為的世界和別人的世界更是南轅北轍。

就像題主認為和同事關係好,但同事卻並不這樣看一樣。

這種差異的出現有可能是因為題主過於自信,也有可能因為同事過於狹隘。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同事離職時請了大家吃飯,唯獨沒叫你?

同事離職時請大家吃飯,有兩個目的:

01感謝大家在工作中對自己的幫助;

02不想因為離職而斷了原公司的人脈;

參照對第一個問題的分析,題主可以再認真回憶一下你和同事的相處過程。

如果題主和同事的這兩個目的無關,那麼同事不叫上你也就理所當然了。

第三個問題:同事沒叫你,你該不該糾結心塞?

無論同事叫沒叫你,這個問題答案只有兩個字:不該。

原因有三:

01不要為已經過去的事情糾結;

02作為一個成年人,你要扔掉玻璃心;

03如果錯不在你,你越坦蕩,沒走的同事越會站在你這邊。

總而言之,既然同事的飯局已經過去,你就該適時的為這件事畫上一個完整的句號,今後江湖再見,你不必憤憤不平,他也不必為自己當初的決定後悔。

成年人的每個都有自己的理由,何必硬要強求。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沒必要糾結我給你一塊糖吃,你就一定也要回我一個蘋果。

古話說得好:“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嗨嘍,我是生活領域寫作者琪子!

其實不用太在意這種事情,生活中這種事太多了,而且很普遍的都有,你永遠不知道別人怎麼想的,所以也沒有這個閒功夫去想這些。

我朋友的同事最近結婚,朋友就和我說,平時和她處的挺好的,但是結婚居然沒有給她發請帖,而且平時不怎麼聊天不怎麼來往的同事都請了。

其實我也有不同看法,我覺得可能對方知道和你關係好也就沒有發請帖了,或者覺得你都知道的事情沒有必要發,給不知道的發一下。

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想法,你知道了就去,不知道就不去。如果我是你,你沒有叫我我也就不去了,反正去了還怕尷尬了,而且沒什麼好糾結的。

想不通只有一個原因,你不是這種人,你理解不了對方的想法,所以幹嘛去糾結呢?


姐姐hello


我在單位上的時候,同事們隔三差五的,常常約上幾個去聚餐遊玩。我覺得經常這樣不僅沒什麼意思,也浪費時間,還不如在家裡讀書彈琴。

雖然沒有拒絕過誰,但讓人感覺到我很忙碌,所以再有聚餐的事,他們就不叫我了。縱使感到有點兒被冷落,但這正是我所要的生活呀!在別人吃吃喝喝的時候,自己學會了彈琴;在別人猜拳行令的時候,自己安靜中得到心靈的清潔。



有一回,一個女同事搬新房請客,得知她請了很多人,偏偏就漏了我。平日裡覺得和她關係不錯,和她外出時我總搶著掏錢,還教她學琴幫她買琴,以為和她還有點兒“鐵”的關係,沒想到被心裡近乎的人反倒給疏遠了。事後她說,那個女領導不喜歡我,她就只有忍痛割愛了。


哎呀!原來人與人的關係竟然這樣的複雜,不想太多了,做好自己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