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定要生男孩,等老了就知道男孩好了。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誰能說說?

向陽花開YH


我爸媽生了兩個女兒,他們就是普通的農民,在農村生活有好多力氣活,尤其是秋收的時候,我看我爸那麼累就幫他一起幹,奈何我是個女人沒力氣幹不動[捂臉]也不會爬樹摘果子,換個燈泡也幫不上忙,這總小事林林總總的,真的在農村真的要生個兒子,我以前不理解我爸想要兒子的心情現在理解了


啊嬌喲 @_@


唉,以前我也不懂這個,就我親二伯父的是讓我有了更深的感觸,就在不久之前,十一假期前,家裡打電話說伯父去世了,連夜和弟弟開車回去,也就7個小時吧。回去聽爸媽說起來的,讓人唏噓。

老頭接近80了,之前是抗美援越的二炮部隊前線營長,獲得過胡志明勳章和范文同親自頒發的獎狀,退伍後分配到家長是經貿委主任,科級幹部,還會建築繪圖,鎮政府大樓和鎮兩所中學教學樓都是他負責設計和負責的,可以說想貪有無數個機會發財,但他一直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就靠工資。

子女方面也是就有兩個女兒(之前還沒計劃生育),也可能是這個原因,對我和堂哥、弟弟這些侄子們都特別好,小時候90年代很困難,根本沒見過什麼好吃的,就特別喜歡去鎮上二伯家玩,能吃點稀罕東西,其實現在想也就是糖塊、健力寶、驢肉等家常東西,後來我去鎮上讀初中也是跟著二伯吃飯,在他鎮政府的辦公室住,感情都很深,就在沒得到消息前,我還在想,十一回家再來的時候帶上這位老革命,帶北京天安門看看,再去他多年當兵的張家口看看卻沒想到...

平時身體挺好,每天晚上出去散步,伯母是二婚經常去縣城幫她自己的女兒帶帶孩子,兩個女兒也都四十多歲了,一大家人忙活的很,老頭就一人在家每天我爸媽還有在家的堂哥嫂子都會照顧著,可畢竟都有自己的事,不可能24小時在身邊。據我爸媽說,當時早上還是大姑去看他,大清早的敲門敲不開,趕緊喊我爸把門撬開,老頭躺沙發上已經起不來了,送醫院沒來得及在車上就去世了😭

一個姐姐離得近去世前到了,另一個姐姐連最後一面都沒見到,其實都挺孝順的,隔三差五就過去給老頭洗衣服做飯拿好吃的,包括去醫院看病檢查,但是人有旦夕禍福,姐姐結婚多年也都兩個孩子,家裡也一大堆事,哪能時刻在他身邊呢。我就私下裡想,如果老頭身邊有人夜裡發現不對趕緊送醫院,以他健康程度活到85-90應該沒問題,我奶奶就是96歲高齡去世的,無病無災。當然了,我也沒在家照顧著,這話就不好說出口了。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晚年生活不容易,都願意照顧小不願意照顧老,家裡有錢生女兒將來找個上門女婿還好,條件一般也住不起養老院的就別這麼想了,自己是痛快了,沒兒子負擔小,年輕使勁吃喝玩樂,老了怎麼辦?讓女兒拋開小外孫和丈夫不管一直伺候父母?不現實的。


第十三名怒漢


我的鄰居兄弟倆個,哥哥生了七個閨女,弟弟生了七個兒子。

孩子小的時候,兄弟倆都感覺家裡熱熱鬧鬧的,兒子女兒都是自己的至親至愛。


可是哥哥家的女兒長大後,一個個相繼出嫁,家裡人口越來越少,越來越冷冷清清,哥嫂迫於無奈,將最小的女兒招了個上門女婿。女婿精明能幹,人品很好,對岳父母非常孝順,老人的晚年還算幸福。五年前岳父母去逝後,女婿攜妻帶子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認祖歸宗去了。房屋由於多年無人居住,全部倒塌。如今宅基地也被村裡收回了。逢年過節只有侄子們,捎帶著順便給哥嫂燒點紙錢上柱香。


弟弟的七個兒子長大後,相繼成家立業,聚妻生子,家裡人丁興旺,逢年過節,全家團圓,熱鬧非凡,如今十六個孫子2個孫女也都結婚成家,並且都有了孩子,四世同堂,老老少少三十多口人,房屋和宅基地二十多處,幾乎繁衍了半個村莊。

這也許是農村人想要兒子的根本原因吧。閨女不嫌多,越多越好,但是兒子必須有一個。養小防老,兒子傳弟遞香火,這一傳統觀念在農村似乎已根深蒂固。就像一位網友說得:沒有傳承人,給個大中國又有何用?


落英鄉間


自從結婚後,我親媽就經常說這句話:“一定要生男孩,等老了就知道男孩的好了。”所以當看到這個問題,我也來說說。

我媽這樣說,全都是為了我這個女兒好。我媽受“重男輕女”的社會環境影響太深了,其實不只我媽,我們這的老人都是這種想法。在我們老家,一般兒子跟著父母生活,女兒嫁出去有自己的家庭,很少回到孃家。因此,如果家裡辦喜事喪事都要兒子出面主持,家裡老人生病或不能自理也大多是兒子兒媳照顧,女兒想幫忙也愛莫能助。(女兒家裡也有老人孩子,兩方照顧疲於奔命)。


老人認為,兒子所生的孩子才跟自己一個姓,是自己的子孫,而女兒所生孩子是外姓,是外孫,不是一個祖宗的。如果沒有生兒子,那就是“斷根”,這是老人絕對不能容忍的,也會一輩子被鄉里人嘲笑,有些甚至造成心理陰影,一輩子抬不起頭來。

如果在農村生活需要務農,也需要生兒子,兒子更會幹體力活,更有能力養家。而女兒畢竟體力有限,即使招上門女婿,也很難如親生兒子般相處。


如果家裡只生一個女兒,父母都會很早準備好養老積蓄,就怕哪天生病了,女兒照顧不到。女兒結婚後能幫助孃家的也只能在經濟上照顧下父母。如果女兒在夫家過得不好,父母還要想辦法幫襯女兒。養女兒操的心不比兒子少,可是她嫁人後,女兒卻不能陪在父母身邊,這估計也是我媽希望我生兒子最大的原因吧!

關注@洛洛育兒,我是喜歡寫作的全職二胎媽媽,分享育兒經驗,科學育兒,讓你輕鬆帶娃。歡迎大家轉發關注,謝謝閱讀!



洛洛育兒


我只有一個女兒,小學生,越養越心驚膽戰,害怕😨現在出事的大多數是年輕女孩,這讓女孩的父母坐立不安。我讓女兒3歲開始打籃球,7歲開始學跆拳道,都已經練成女漢子了。但我還是覺得不夠安全😩因為她班裡隨便一個沒練過的小男生就能把她推開幾米遠…這就是男女天生在力量上的區別,有時候在想,我要生個兒子總不會這麼擔心吧😡


-Ivy-218


一定要生男孩,這是老一輩人的想法了,因為他們秉承的是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的理念。在以前,不管是城鎮婦女還是農村婦女,都覺得生兒子好,沒有兒子在鄰居或者親戚面前是抬不起頭的,特別是農村的,如果你沒生兒子,那些人是當面取笑你和挖苦你的。


我的一個表姨,她在農村就生了3個女兒,不管怎麼努力就是生不出兒子,然後她婆婆整天的數落她,就連鄰居也幫著數落,說的最難聽的一句話就是“佔著茅坑不拉屎”,意思就是要她離開,換個能生兒子的女人進門。好在表姨夫沒有去理會女人之間的那些事情,但是作為農村的男人,也不會幫自己老婆出頭,反正婆媳之間的矛盾一直都這樣。其實,我表姨也是想要生個兒子的,她自己也知道只有生了兒子,大家對她的態度才會改變。

我媽也是有這種傳統思想的女人,她就生了我和妹妹,家裡沒有兒子。她總是擔心害怕我那些堂哥、堂弟的到時候過繼到我爸名下,繼承我爸的遺產。也難怪她老人家有這個想法,她每次和我那些嬸嬸們湊一起時,嬸嬸總是勸我媽在親戚當中挑個男的過繼給我爸。所以,有時候我媽跟我提這個事情我都很無奈,都什麼年代了,還有人強迫別人家裡一定要有兒子繼承,哪怕是掛名的兒子都比不上親生的女兒。

好在現在社會進步了,年輕一代人的思想也改變了,生兒子還是女兒都一樣。而且生兒生女不是女人能決定的,這是男人的染色體決定的,所以現在生不出女兒,也不用被人怪罪了。其實,現在很多年輕人還熱衷生女兒,女兒聽話孝順又乖巧,最主要是大家覺得養女兒的成本低,養兒子的成本高。


慧說育兒


我不知道別人家兒子怎麼樣,就說說我看到的。經過了,我媽媽最後2年幾乎每個月都住院。每次住院陪床的都是我,我看到同病房陪床的幾乎都是女兒,也有兒子,只是很少,媳婦沒有看到,不能說女兒沒有怨言,但是也只是說說罷了,一個老太太和兒子住,其實應該是兒子和老人住,房子本來就是老太太的,每次生病都是姑娘照顧,一次老太太生病了不舒服,老太太就打電話讓姑娘送她來醫院,姑娘沒有辦法只能請假送老太太來,在醫院姑娘說你不舒服為什麼不讓弟弟趕快送你來醫院,老太太說你弟弟要上班,姑娘說我不要上班嗎,我母親住院,我哥哥去醫院探望,我母親就攆我哥哥走,旁邊病房人說我母親,你怎麼看兒子來就攆啊,我母親說兒子要賺錢,兒子工作辛苦,要還房貸,我有時候也和同病房陪床的姑娘聊天,說小時候大人就偏心兒子,好吃的給兒子,家務活都是姑娘做,現在老了照顧老人的還是女兒,我母親自己也笑話周邊有的老人女兒在照顧自己,還誇兒子好,孝順,其實我母親也一樣,我母親只是說兒子也好只是不當家。


大雁鳴


小時候我也很不理解,女兒哪裡不如男孩,可能是生在城市的原因,感觸不深刻。

後來有了農村經歷以後才認識到,沒有男孩真的不容易,男孩十幾歲就可以幹農活,開機動車,幫助家裡幹活,真的不是女孩可以比的。

長大後娶老婆,給家裡添人進口,如果是女孩就離開家去別人家生別人姓的孩子。

人死後只有男孩才可以入祖墳,好多也不是女孩能做到的。


孕之愛為愛存在


我理解這句話,以前對爺爺輩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厭惡,現在結婚了有兒女之後深有體會還是兒子好點,當然不是說姑娘不好。我遠嫁平時父母多的照顧不上,一切全靠家裡的弟弟。今年母親病了,我和老公回家待了不到半個月,這邊婆婆也病了我們趕回來了,母親那邊就全託弟弟照顧,婆婆這邊全程老公和我盡力照顧。


嗨陽光vlog


傳統來說,父母老了,都會跟兒子,兒媳婦住在一起,很少有跟女兒,女媳住在一起的,我是在一個比較大的央企單位,從小到老,都在這單位,就我知道的,我們單位的老人都是和兒子住在一起,當然,也有部分老人身體比較好的自己住,沒見和女兒住一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