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隻精進的菜鳥吧:寫給職場新人的掏心話

文章作者:大璇——做一個用文字追逐繁星的孩子

助教:花花


剛畢業的小云是今年病區來的新同事,第一天自我介紹時還笑嘻嘻地說:“不是吃貨的菜鳥不是一個好護士。”可是接下來的四個月裡,我卻鮮有看到她嬉皮打趣。取而代之的是:手忙腳亂的身影、沮喪緊張的眉眼,偶爾放鬆休息時也是沉默寡言。

後來我和小云交流才知道,她這幾個月裡,不是被批評說話不當,就是被指責丟三落四。明明自己很努力很忙碌,卻越來越無所適從。

這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稚嫩莽撞,總踩到職場雷區。那時候我也困惑,總覺得苦海無涯。

現已是過來人的我,用一顆堅韌的心,一邊堅守,一邊深造,終於也走出了屬於自己的方向。成功也許不能複製,但是力量可以傳播。如今,我想和職場新人說點掏心話。

01職場沒有快速入門指南

在走出校園後,滿腔熱血的我很快就發現,醫院是個生死戰場,更是赤裸裸的職場。這個職場裡也有“高大上”精神的呈現,但更多落到實處的還是繁雜的工作。就像腳下的小白鞋,能夠折騰又不發臭就行。

工作沒有因為我的初出茅廬而仁慈點,更不會包容我的大大咧咧。而比起身體上的疲憊,心裡的壓力就更讓人心慌。但是,衝擊最大的還是複雜的人性百態。外行人對這份分支繁細的職業只能管中窺豹,以至於求安慰時,家人和朋友總是不能理解……心,就這樣一次次被現實潑了冷水。

有的路要一個人走。對於職場新人來說,開始工作就要做好被扔進迷宮裡的準備。沒有快速入門指南,也沒有通關秘訣,只有靠自己摸索才能找到未來的方向。

02你的積極努力,只是另一種混沌迷茫

“你這樣就是爛泥扶不上牆。”

我很驚訝,這居然是對我的評價。

在同事眼裡,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而我也一直很肯定自己的努力,積極地參加各類查房、講座、技能比賽、學英語翻譯……

“你說你工作兩年了,到底有什麼成績?”

這句話給了我當頭一棒,我開始反思,我所謂的努力,到底是什麼?

救死扶傷?那是本職工作;

嶄露頭角?還真的沒有拿得出手的優勢;

技多不壓身?似乎沒有用武之地……

大多數新人都沒有清晰的職業發展方向。要麼走一步算一步,要麼左顧右盼,很浮躁很混亂。

想起王爾德的一句話,他說,大多數人都活成了別人的樣子。他們的思想是別人的思想,他們的生活是仿品,他們的激情來自他人。

有的人渴望從別人的認同中得到滿足,期待著從別人的觀點中得到指引,感覺自己缺的總是別人的循循善誘。

於是形成東張西望的虛假積極,一時滿足。但是得到肯定的是別人,得到機會的還是別人,升職加薪的又是別人。內心的慾望得不到實現,還要被現實打壓,於是垂頭喪氣,混沌迷茫,陷入惡性循環。

03與其自嘲自憐,不如豐滿羽翼

生活總是發出靈魂拷問,就像歌裡唱的:“是誰出的題那麼的難,到處都是標準答案”。

那就先看看有哪些答案吧。希望有日回首,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001做好情緒調節,快速適應職場

新人一張張稚嫩的臉遮蓋在口罩下,但情緒不會因此消失。學會排解不良情緒,才能從那束裂縫裡透出的光中,感受溫暖。

我有記錄情緒的習慣。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的工作和困惑,過段時間再回看,看看這些情緒是怎樣發展的,是已經被取代了?還是越演越烈?同時也轉換成“旁觀者”,幫助自己整理情緒,看看這些彼時的感受只是發洩的、幼稚的,還是需要關注的。接著就要進行反思和求助,努力突破重圍。

有句話是說,有的人在雨中漫步,其餘的只是被打溼了衣衫。對發生的事情的解讀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人需要跳出情緒的禁錮,試著做一個享受雨水的人,不要遇上下雨就為溼噠噠的衣褲煩躁,覺得自己倒黴。把經歷的一切都當作人生體驗,或好或壞,都是一種體驗。

002掌握硬核技能,學會展示和突破

走向舞臺的通行證,往往在手裡,卻又被視而不見。辦公技能如PPT演示,表現能力如公開演講主持,才藝特長如歌舞朗誦,還有學霸必備的英語口語和論文寫作等,這些硬核技能都能夠讓領導刮目相看,眼前一亮。

只有懂得躍出河面,讓陽光下魚鱗閃爍,才有機會被引入更寬的河流,否則談何力爭上游。

003堅持原則,再成為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新人的善良不帶點鋒芒,往往就是沒有原則的心軟。一邊心存僥倖,一邊惴惴不安。

記得從前我的臨床導師總說我是個“軟柿子”,看著我又忙又蒙,連連搖頭。而他明明就是一個不婉拒、不冷漠的人,總是熱心回應病人的需求。

這幾年成長起來的我才明白,他的古道熱腸,是建立在堅持原則之上的。面對那些不合理的求助,他用自己的實力和經驗,把熱心轉化為專業的判斷、冷靜的溝通、正確的引導,以及力所能及的幫助。

一味的“好說話”,只會養成別人的懶散依賴。所以,在有能力幫助人之前,先記住那些前車之鑑,學做個有原則的人吧。

004尋找目標,先要不斷嘗試

入了職場的門,很多人走著走著,就出現混混沌沌的消沉,或者走馬觀花的模仿。他們總喜歡感嘆——“真羨慕那些早早就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啊!”

我的臨床導師就是一個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在我獨立上班一年後,他突然辭職了。在這之前,他發表了很多護理論文,也一直兼職為別人翻譯和潤飾論文。

但是,就在他全職投入編輯工作室一年後,他再次迴歸臨床,並且僅僅一年內就取得了主管護理師資格,並考上了母校的在職護理研究生。

大家都覺得他穩定下來了,他卻在一年後再次果斷辭職,跳槽到另一家醫院,成為一名科研護士。沒多久,我就看到朋友圈裡他發的動態,原來他已經成功發表了一篇SCI文章。

他曾說過,不要害怕犯錯,不要認為自己不行,要一直嘗試,你才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嘗試就是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挑戰,一次次突破。也許你會一路跌跌撞撞,但也請努力踮起腳,總能瞥見高牆外的世界。

新人年年有,菜鳥總會進階。

做一隻精進的菜鳥吧,迷茫時也不要放棄探索,時間會給出答案的。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秋葉圖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