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3首唐詩,埋沒千年後,如今讀來妙不可言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百年來眾多好詩流傳在人間。因為詩人眾多,文人雅士寫詩,販夫走卒也寫詩,所以有大量不出名的古詩,埋藏在泥土中,等待著人們的賞識。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愛詩詞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3首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唐詩,埋沒千百年,如今讀來妙不可言。

第1首,《杜鵑行》:古時杜宇稱望帝,魂作杜鵑何微細。跳枝竄葉樹木中,搶翔瞥捩雌隨雄。毛衣慘黑自憔悴,眾鳥安肯相尊崇。隳形不敢棲華屋,短翮唯願巢深叢。穿皮啄朽嘴欲禿, 苦飢始得食一蟲。誰言養雛不自哺,此語亦足為愚蒙。聲音咽噦若有謂,號啼略與嬰兒同。口乾垂血轉迫促,似欲上訴於蒼穹。蜀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遺風。乃知變化不可窮,豈知昔日居深宮,嬪妃左右如花紅。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司空曙。說起杜鵑,大家最熟悉的估計是李商隱的名句:“望帝春心託杜鵑。”又或者是辛棄疾的名句:“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而這首《杜鵑行》就顯得有些不知名了。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3首唐詩,埋沒千年後,如今讀來妙不可言

望帝的典故,是指古蜀國國王杜宇號望帝。相傳杜宇死後化作鵑鳥,每到春耕時節就一直叫鳴,所以蜀人就認為這是“望帝之魂”,把鵑鳥稱為杜鵑。所以後世會用望帝或者杜宇來指代杜鵑。

這首《杜鵑行》用詞古樸,在千年後的我們看來,頗有好幾個生僻字,可能一下子還要愣住,思索一會兒才知道什麼意思。其實這首詩整體意思比較明白,前兩句說的是杜鵑的啼叫,第3句和第4句寫杜鵑的動作。第5句到第12句,寫杜鵑身形矮小,長相憔悴,不能受到百鳥尊崇,不能居住在華美的屋子裡,只能悲哀地住在深叢,辛辛苦苦才能吃到一點小蟲子。

第13句開始寫杜鵑的聲音,講杜鵑的聲音與孩子相同,但是它們內心的悲傷卻遠勝常人,足以聲達蒼穹,令人悲哀無比。

最後三句則是詩人的感慨,用今昔對比來突出杜宇生前身後的反差,表達了詩人一種悲傷之意:“當年在後宮中何等快樂,可惜變成杜鵑後是這等淒涼。”整個詩表達了對杜鵑的同情,更是對人世變化、物是人非的一種感慨,令人以小見大,回味無窮。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3首唐詩,埋沒千年後,如今讀來妙不可言

第2首,《翠碧》:紅襟翠翰兩參差,徑拂煙華上細枝。春水漸生魚易得,不辭風雨坐多時。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陸龜蒙。陸龜蒙與皮日休是好朋友,乃是晚唐比較著名的詩人,世稱“皮陸”。陸龜蒙的詩以寫景詠物為多,代表作為《白蓮》,名句為世人所傳誦:“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而這首《翠碧》並不是指景色的翠碧,而是指一種翠碧顏色的小鳥,所以叫做“翠碧”。這種鳥能夠入水抓魚,所以又被古人稱為“水狗”。而陸龜蒙寫的這首詩突出了景物與人的相處,體現了一種自然的閒適之樂,雖然詩意簡單,但是字裡行間具有一種雅趣。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3首唐詩,埋沒千年後,如今讀來妙不可言

第一句詩是描寫鳥的形狀,第二句則是寫鳥兒上樹的情景。第三句則是照應翠碧鳥能夠下水抓魚的妙用,第四句則是寫詩人在風雲中等待魚的場景,尤為耐人尋味。

這樣的詩歌非常符合古人那種隱居山林、願意做漁夫的文人意趣,讓現在的我們讀來也是另有一種滋味,不由想要擺脫生活中的庸碌瑣碎,也想去體驗一把當漁夫的快樂,真是妙不可言。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3首唐詩,埋沒千年後,如今讀來妙不可言

第3首,《晦日送窮》:古人皆恨別,此別恨銷魂。只是空相送,年年不出門。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姚合。姚合是晚唐人,與賈島合稱“姚賈”,屬於苦吟派的著名詩人。而送窮則是古代一項風俗。相傳顓頊之子在農曆正月晦日在巷中窮死,於是後人就以這一天為送窮日,名曰:“送窮,除貧鬼”。

由於時間的流傳,送窮日的日期有不同的說法,有說在正月初五,也有說正月初六,不過唐代人一般是以正月最後一天,也就是晦日送窮的。

而姚合這一首送窮詩,別樹一幟,妙語連連,令人忍俊不禁,又令人感覺到悲傷。詩歌的意思很簡單,如果一般的離別相送,大家都是很難過的。不過古人江淹就寫有《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但是送窮就不一樣了,就怕窮不走,不怕窮走了。

但是姚合卻在最後兩句說:“沒用啊,每年只是白白送窮,這窮卻居住在我家裡,不肯走了,難受啊。我太難了!”這樣的表達,其實和現代人的想法很類似,而在短短20個普通明白的字眼裡,卻看到了詩情在搖盪,令人覺得妙不可言。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3首唐詩,埋沒千年後,如今讀來妙不可言

大家有沒有自己創作詩詞呢?大家還知道哪些好詩詞呢?歡迎留言哦。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