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一)

一網友說他有個古香爐上有幾個古文字不認識,他臨摹下來,叫我幫忙看一下,如下圖: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我第一眼判斷,風格非常像戰國時代的【中山國金文】,但是由於是臨摹,我怕失真,所以我告訴過幾天我有時間核對一下,再告訴他準確的答案。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但是,臨摹的人非常自信,他說自己臨得非常像。其實,如果不懂古文字,幾乎不可能臨得像。

首先,因為搞不清古文字的筆劃和結構的安排,而是畫畫一樣拼湊,看起來非常生硬。

其次,大多數古物上的文字腐蝕、生鏽的痕跡,不懂的人會將這些痕跡當作筆劃臨摹上去。

所以,千萬不要有這樣的自信,採用拍照和「拓」的方式是最好的。


(二)

今天有空,研究了一下這位網友臨摹的5個古文字,確實有幾個字來自中山國金文,符合我的第一眼判斷。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 編號1

編號1是個「旃」字,從「㫃」從「丹」,讀若「沾」: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這個字出現在戰國時代中山國三器之一的【中山王厝方壺】的銘文中: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中山國金文字形太特殊了,字形修長,豎劃如懸針,一般稱之為「蚊腳體」: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中山王厝方壺

可見這麼簡單的一個字,不懂古文字的人臨寫都會失真,當然,不排除是鑄器者寫失真的,與臨摹的網友無關。

那這個冷僻字「旃」表示什麼意思呢?

《說文》有收錄這個「旃」字,和異體字「旜」,這個字表示「古代赤色、無飾、曲柄的旗子」。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說文》:旃,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眾。從㫃丹聲。

《周禮》曰:通帛為旃。旜,旃或從亶。

從「㫃」的漢字,一定跟軍隊旗幟有關,比如「旗、旅、族」等,因為「㫃」這個偏旁就是象形「一面在風中飄揚的旗幟」: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說實話,即便你懂篆隸,不懂戰國文字,你就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到這是個「旃」字,因為字形結構完全聯繫不上。

這就是戰國時代「文字異形,言語異聲」的複雜之處,所以,感謝秦始皇吧!

  • 編號2

編號為2的字比較好認,是一個「智」字,那位網友也釋讀出來了,因為這個字和標準秦系文字的「智」相差不大: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從字形來看,這個「智」大概也是來自【中山王厝壺】或者【中山王厝鼎】的銘文,因為有「中山蚊腳體」的特點:「矢」字豎劃特別長、尖: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 編號3

編號3應該是一個「餘」字: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這個字跟【中山國蚊腳體】的「餘」很像: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但是,我考量了一下,這個字還有一種可能性,可能出自另一種「蚊腳體」,也就是楚國蚊腳體——【王子午鼎】中銘文的「餘」字:這樣才能解釋上面的「豎劃」: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總之,即便字形臨走樣,但可以判斷這是這是一個蚊腳體的「餘」字,有可能是中山國蚊腳體,也有可能是楚國蚊腳體——【王子午鼎】。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 編號4

應該說這個字臨走形,我有點不確定,只有七成的把握這是金文的「孟」字: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孟」字從「子」從「皿」,一般情況下上「子」下「皿」,但是,古文字位置不固定,也有上「皿」下「字」的「孟」,這種字形出自【(魚木)公簋】。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 編號5

我實在不知道是個什麼字,連偏旁部首都看不出來是什麼,字下面的那一「點」,是是不是字的一部分呢?我也搞不懂,臨寫臨得太差了。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我只能猜測是一個從「來」從「辶」的「逨」字,還是讀「來」: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三)結論

【中山國蚊腳體】金文因為非常好看,古遒勁樸的同時,也足夠醒目,所以,一些造假者很喜歡從上面摳幾個字,鑄在青銅器上,我碰到過很多,可以說是造假的「重災區」。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識文斷字:造假的重災區——中山國金文

中山國曆史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講過,這裡就不贅述了。所以,只要出現【中山國蚊腳體】的青銅器,你想都不用想,就是百分百的假貨,專騙小白的。

【王子午鼎】的金文跟【中山國蚊腳體】金文二者的風格非常相似,一般人不認識,也很難分辨。搞混淆是正常的。

綜上所述,如果如這位網友所說,他沒有臨走形,上面文字,是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金文的大雜燴。

那麼,從文字就可以判斷,這件器物是毫無誠意,拙劣之極的仿製品。

最後,我提醒那些想叫我幫忙看一下器物上的古文字的網友,舉手之勞,只要我有時間,我儘量解答。

但是,請你們不要再發臨寫的文字給我認,我每天收到這樣的照片,看得我頭疼。我要求他們發照片,他們個個蜜汁自信,都說自己臨的非常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