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時代,把錢存銀行好嗎?

混亂的性子


負利率就是存銀行的收益抵不住物價CPI的漲幅。國家法定公佈CPI的現在也已經抵不住了,實際的CPI那就不用說了。CPI 裡面不包含房價,這也是中國特色了,所以這個是西方經濟學理的概念,其實沒有多大意義。

真話不全說,假話絕不說。

現在講的是普遍意義,對大多數人,存銀行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但卻是最安全的選擇,當然也可以在你熟悉的領域找安全的方法,在我的理財文章中都有。

還有就是存在自己身上,怎麼理解呢,投資自己,學習學習再學習, 只有加強自己,才是最安全的 的方式。


寧波資本市場老兵


國內許多人只看到歐盟與日本等國家的負利率問題,其實負利率的產生與這些國家的高福利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沒有高福利,歐盟國家與日本等是無法執行負利率政策的。

由於國家福利過高,國家債務水平不斷增長,財政越來越難以支撐,所以就必須調降利率,乃至執行負利率,負利率有三大作用:一是降低債務利息支出壓力;二是降低居民存款,刺激消費,再通過消費來拉動供給,從而促進就業與經濟增長;三是間接消減福利。

用德國的福利來舉個例子,從嬰兒到老,德國都有比較好的福利待遇。譬如:幼兒出生政府補助、奶粉補助、兒童補貼金且多生多補、育兒補貼金、幼兒園到中學學費全免、大學公立教育免費;孕婦產前產後檢查、手術費、醫藥費、調養費都有保險承擔;醫保方面一人投保全家享有;享受多種免費醫療;失業後832天內可以領取原工資的68%或63%的失業金,期間不繳納任何稅費。失業超832天則領取基本保障金,為原工資的53%且沒有時間限制;65歲後可每月領約1750歐的養老金等等。

上面的這些福利只是一部分,而這樣的福利體系普遍存在於歐盟多數國家,所以歐盟與日本等國家才能施行負利率,因為一個人基本靠國家福利就可以活一生,生活有基本保障,所以歐盟等國家可以用負利率倒逼居民存款下降以刺激消費,刺激經濟。

負利率時代當然不適合把錢存在銀行,更適合貸款生活,因為存錢倒貼息,存錢虧錢這就迫使居民存款向債券、理財產品與風險資產上流動,所以歐盟各國的股市近十年比較強勢,以至於形成泡沫趨勢。同時負利率時代歐盟的銀行體變得非常脆弱,如果美歐等發達國家再度爆發金融危機銀行會大面積倒閉,所以居民少存款與不存款或許並不是壞處,因為銀行存款存在潛在的高風險。

中國是不大可能施行負利率的,這是由社會保障體系所決定的,負利率政策會造成市場利率扭曲與資產定價錯位,會給經濟發展帶來諸多複雜矛盾,所以歐盟與日本雖然長期實行超低利率與負利率,但是經濟依然萎靡不振。這是因為負利率加劇了金融化,並不能有效提高消費,也不能將居民存款有效地引導到實體經濟之中,所以負利率環境下的國家經濟普遍發展緩慢。


馨月說財經


單從題目上來說,負利率的情況下,把錢存在銀行肯定是不好的。

把錢存在銀行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安全;第二、有利息收入。

就目前來說,安全問題基本上可以忽略了,主要還是利息收入更加吸引人一些,尤其是我們中國人自古根深蒂固的危機意識和儲蓄思維還沒有完全解放,投資意識和投資環境以及投資能力還不夠強,把錢存在銀行裡賺利息還是現階段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但是,如果出現負利率的情況,即把錢存在銀行不但沒有利息收入,反而還要交給銀行管理費用,那估計會有很多人放棄把錢存在銀行了,這也是我們根深蒂固的小農思想遺留造成的。也是目前我國的社會經濟狀態造成的。

從表面上算帳是這樣的,但是,我們也應該關注出現負利率這種情況的大背景。

出現“負利率”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人們儲蓄心理變化,有穩定的收入、穩定的支出、穩定的社會保障福利情況下,人們沒有太多的經濟負擔,也就不需要有太多的現金儲備,收入的重點放在衣食住用行上面,額外的收入會投入到房產、債券、股票等投資領域。而這也是國家制定負利率政策的主要目的。

把社會資金高效的用於經濟建設和金融流轉過程當中,既能夠極大的促進經濟的發展,又能夠從貨幣的高效流通當中掠取超額利潤。尤其是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他們不以儲蓄收益為目標,而是以投資收益為主要的目的,企業和資本可以通過負利率銀行政策拿到更低成本的資金,刺激實業和金融的發展,也能夠提高其貨幣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

但是長期來說,經濟發展有周期,繁榮-衰退-蕭條-復甦四個階段週而復始。

當負利率或者低利率長期存在的情況下,也會造成經濟停滯,資金懶惰,最後反而可能引發嚴重的經濟危機。

不過這也是正常的經濟循環週期。存在,既是合理。


金融匠人李瑞


先闡述觀點:負利率時代,把錢存銀行是虧本買賣,賺不到利息不說,還要賠錢。

下面來簡述一下得出以上觀點的理由。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負利率?通常情況下,把錢存到銀行是可以收取一定的存款利率,俠義的負利率就是說存款利率為負的,即存到銀行裡非旦沒有利息可以領,還要交管理費。

負利率往往意味著經濟增長停滯,階層固化,只能在存量中博弈,無法獲得增量,雖然現在負利率的國家都是歐洲福裕的國家,當前情況下整個國家的民眾生活水平依然保持不錯水平,但是如果負利率時間足夠長,那麼這個國家是一定會衰落的。

那麼在負利率時代,個人如何操作保證手中的錢不貶值?

首先,購買等價不動產進行升值或保值。如,房產投資。在我國房價是穩步上漲的,即使不漲,也能夠抵禦通貨膨脹,實現資產保值。即使是通過貸款買房,在負利率時代,貸款額實際上是不斷變少的。

其次,可以購買避險性保值產品,如,黃金。黃金是天然的貨幣,比任何一種貨幣更具備價值,同樣能夠避免你手中現金貶值。

第三,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投資,這個看個人情況,可以是買賣股票基金,或者實體經濟等。





雜牌偽球迷


負利率時代,把錢存銀行好嗎?

2019-10-28

全球經濟中,負利率現象,原因是什麼?影響怎樣?

一、負利率到底是什麼?

一直以來,經濟中的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現象,其實都很神秘。

突如其來的通脹或通縮原因是什麼?怎樣才能防止這些現象的發生呢?也許專家每次都給出瞭解釋和應對措施,但當下一次事件又發生時,人們會發現以前的經驗很難再次適用,專家搬了磚頭嗎?

負利率,也很神秘。

認識了通脹和通縮,瞭解了負利率,但負利率是什麼,負利率為什麼會成為當前的普遍現象?負利率會維持多久?負利率是否會對經濟起積極影響?負利率的後果是什麼?

從歷史上看,2014年,歐洲央行引入了負利率政策,將其信貸工具(Credit facility)的利率降至-0.10%,宣告歐洲負利率時代的開始。

負利率環境下,錢存在銀行裡,意味著你下週一的錢要比現在少,但不存銀行有時也不行,這就是歐洲投資者們的窘境。

在負利率環境之前,投資者可試試國債的階梯投資組合,即把所有的錢等額分別投入到1-6年期限的債券中,當最近期限的債券到期時,再將本金投入到最長期限的債券中,以此類推。

這個債券階梯組合的有一定的預期收益率,有較高的安全性,較好的流動性。

但世界已經改變了,負利率之前投資者可以利用政府債券來儲存資金,並獲得一定的收益。在負利率政策下,商業銀行不得不為存入央行的錢支付利息,這迫使商業銀行轉而選擇增加放貸,從而達到提振經濟的效果。

過去,商業銀行通常會從它們存放在中央銀行的額外準備金中賺取利息。在負利率政策下,商業銀行不得不為存入央行的錢支付利息,這迫使商業銀行轉而選擇增加放貸,從而達到提振經濟的效果。

央行決定短期基準利率,這就確定了收益率曲線的起點。隨後,其他類型的短期債務以及長期債務工具的收益率將做出回應,與基準利率之間建立起一種合乎邏輯的關係。最終,央行的負利率反映在債券的負收益率上。

如今,大量的歐洲和日本政府債券的到期收益率為負。這些債券約佔歐洲債券的三分之二,佔全球所有投資級債券的25%-30%。說明目前實際利率普遍為負。

負利率,意味著投資者今天為債券支付的價格,超過了到期時償還的票面金額加上在此期間獲得的利息之和。也就是說,如果你購買了一種負收益率債券並持有至到期,你肯定會賠錢。

那麼,為什麼還有人購買負收益率債券呢?也許是以下一些合理的理由:

1.對未來的恐懼(與經濟衰退、市場下跌、信貸危機或利率進一步下跌等因素相關)導致投資者轉向安全資產,從而鎖定一定但有限的損失。

2.一種觀點認為利率會變得更負,從而給持有者帶利潤。這與利率下跌導致債券升值的觀點類似。

3.對通貨緊縮的預期,導致本金的購買力上升。

4.投資者認為,作為債券基礎的貨幣的升值幅度將超過負利率。

負利率的概念,即貸款人從借款人那裡獲得利息,考慮兩個變量:貨幣的時間價值和貨幣購買力的預期變化。比如,如果放貸機構希望獲得2%的年實際回報率來補償貨幣的時間價值,並預計未來五年通脹率為2%,那麼五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應該是4%。但如果放貸機構預計每年通貨緊縮率為3%,那麼從理論上講,這張票據的收益率應該是-1%。

歐洲和日本目前的負利率是否預示著經濟即將面臨通貨緊縮?還是因為貸款人改變了他們對貨幣時間價值的看法?或者僅僅是因為政府和中央銀行希望利率為負?

二、負利率為什麼會出現?

負利率出現的一些原因:

1.最明顯的一個原因是:歐洲和日本的央行希望利率為負。過去的事實證明,即使將利率降至為零,仍無法很好地刺激經濟,因此央行希望進一步加大刺激的力度。

2.世界各國央行競相降息,以保持領先於美聯儲,並通過壓低本幣匯率來支持本國經濟。

3.各國央行目前實施的量化寬鬆政策正在推高較長期債券的價格,從而將其收益率推至負值。

4.市場恐慌情緒較高,投資者對押注本國經濟和公司的投資興趣不大。他們目前對資金的需求程度很低。

5.當前的經濟疲軟加劇了投資者的悲觀情緒。對未來經濟形勢的擔憂增強了他們對安全儲存資金的意願。

6.當前金融體系中的貨幣數量過多,以至於供過於求將貨幣借貸利率壓低至負值。在當今的全球經濟中,私人投資乏力,顯然無法應對私人儲蓄需求……

7.人口的下行趨勢意味著央行無法在不抑制增長的情況下維持正利率。

8.通貨膨脹率的降低意味著投資者不需要為購買力的下降尋求保護。科技的發展可能會繼續使產品變得便宜甚至免費,從而抑制通貨膨脹。

9.大量從事無形產品交易的企業的崛起,降低了經濟中的資本密集度,從而降低了對長期借款的需求。

10.某些規定要求金融機構必須投資母國的主權債券,不管它們的收益率情況如何(即使為負),導致人為地提高了對這些債券的需求,從而抬高了它們的價格。

每個人對負利率原因的看法都不同,有人認為負利率只是央行行為,有人卻認為負利率是市場的必然結果。鑑於以上種種,沒有人能夠完全解釋清楚負利率發生的原因。

三、負利率會造成什麼影響?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知之者賺,不知者被賺。在複利的情況下,投資者不僅可以年復一年地從本金中獲得利息,而且每年還可以從之前幾年的利息中獲得利息。因此,對長期投資者來說,複利的威力更加巨大。

舉個例子,在10%的利率下,以單利計算,100美元會在20年後增長到300美元。如果以複利計算,則會增長到673美元。

然而,當負利率發生時,複利的奇蹟不再發生,愛因斯坦的名言也失效了。

負利率使得過去常規的金融世界中的許多規則發生了變化,以下列出一些影響。

1.負利率,讓“別無選擇”的人的生活更艱難。不願意接受負利率的投資者,更願意接受高風險投資,而不怕預期回報率還處於歷史低位。

2.再也沒有理由為了賺取浮動利率而拖延支付。在負利率下,人們不喜歡在截止日期的最後一天支付賬單,更願意提前還款。保險公司在進行賠付之前持有大量浮金,在負利率環境下會發生什麼呢?

3.負利率使得企業催收應收賬款的動力消失。

4.負利率給退休人員等依靠投資收入生活的人帶來了壓力。

5.負利率背後的悲觀信號可能意味著,它們具有經濟收縮效應,而非預期的刺激效應。

《紐約時報》在今年9月11日的報道中稱,研究表明,日本的負利率政策可能適得其反,實際上降低了通脹預期,而不是像希望的那樣帶來合理的通脹。

歐洲央行行長Ralph Hamers的發言同樣令人深思。他稱,歐洲央行計劃進一步下調利率是愚蠢之舉,負利率增加了消費者對金融環境的不確定性,因此他們開始增加而不是減少儲蓄。

數據支持了Hamers的說法。相關數據顯示,歐元區消費者非但沒有增加借貸和消費,反而在增加儲蓄。歐盟統計局報告稱,歐元區家庭儲蓄率高達近13%,為5年來的最高水平。

6.負利率會扭曲浮動利率金融產品的運作。貸款人和存款人過去可能樂於接受高於基準利率Euribor的利率。然而,在負利率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貸款和存款可能會比預期的要少。

7.美國國債的負利率會損害社會保障基金(該基金只能投資美國國債),這會加速社保資金的損耗。

8.負利率會扭曲折現現值的計算。特別是當貼現率為負時,未來養老金義務的現值可能超過其未來價值。高貼現義務和低投資收益的組合可能對養老基金的資金狀況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9.負利率將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向借貸者收取的負利率可能會侵蝕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使國家的銀行體系陷入倒退。迄今為止,還沒有零售銀行敢將負利率轉嫁給小儲戶。因為這樣做可能會導致儲蓄者離開銀行系統,使銀行失去傳統的存款來源。

10.負利率如何影響公司債務?資本市場將如何評估持有大量現金或深陷債券的企業?傳統上資本市場青睞現金充裕的企業,而非高槓杆的公司。要是未償還的負收益率債券將成為公司的收入來源,高槓杆公司會被市場認為更有價值嗎?持有大量現金的企業,其市值是否會受到影響?

11.金融模型和算法本質上是尋找歷史關係的偏差(Deviation from historic relationships)並從中獲利,但當負利率發生時,它們可能不再適用了,因為歷史上的金融模型都是基於正利率的假設。

目前,有數萬億證券和衍生品依賴上述模型定價,在負利率環境下,如何去重新估值?

除了上述提到的負利率可能導致的影響。負利率最大的不確定性在於,負利率是否真的會促進經濟增長,或者說比起低利率環境能產生更多的增長。

負利率意味著不確定性的增加,投資者會更少經驗。

四、負利率給投資者帶來的窘境,要投資能產生持續現金流的資產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負利率給投資者帶來的窘境顯而易見。英國《金融時報》曾舉例:

每年向瑞士私人銀行支付1,000瑞士法郎,就能得到一個1立方米的保險庫,用於存放貴重物品。好在瑞士發行了面額高達1,000瑞郎的高面額票據,這1立方米的空間應該足夠來存放10億瑞郎的現金了。相比之下,把這10億瑞郎按照0.75%的負利率存在銀行裡,所需的費用是750萬瑞郎。

租一個保險庫存放現金要比直接存在銀行划算得多。

投資者,要如何應對負利率呢?

要爭取獲得高於安全工具提供的回報收益率,追求大回報同時接受較低的確定性。

但投資需謹慎。可靠的方案就是投資能夠產生持續現金流的資產,如債券、貸款、股票、房地產和能夠產生穩定收益的公司。但難就難在準確預測現金流的持久性和增長,並確保支付的價格能夠帶來良好的回報。

當今的市場環境中,可預測的資產往往定價非常高,要實現準確的預測也越來越難。

投資雖然概念簡單,但絕非易事,尤其是在當前的環境下。


祥和投資


負利率時代,把錢存銀行是虧本買賣,賺不到利息不說,還要賠錢。

下面來簡述一下得出以上觀點的理由。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負利率?通常情況下,把錢存到銀行是可以收取一定的存款利率,俠義的負利率就是說存款利率為負的,即存到銀行裡非旦沒有利息可以領,還要交管理費。

負利率往往意味著經濟增長停滯,階層固化,只能在存量中博弈,無法獲得增量,雖然現在負利率的國家都是歐洲福裕的國家,當前情況下整個國家的民眾生活水平依然保持不錯水平,但是如果負利率時間足夠長,那麼這個國家是一定會衰落的。

那麼在負利率時代,個人如何操作保證手中的錢不貶值?

首先,購買等價不動產進行升值或保值。如,房產投資。在我國房價是穩步上漲的,即使不漲,也能夠抵禦通貨膨脹,實現資產保值。即使是通過貸款買房,在負利率時代,貸款額實際上是不斷變少的。

其次,可以購買避險性保值產品,如,黃金。黃金是天然的貨幣,比任何一種貨幣更具備價值,同樣能夠避免你手中現金貶值。

第三,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投資,這個看個人情況,可以是買賣股票基金,或者實體經濟等。


遊資大咖0


銀行利率是名義利率,而實際利率= 名義利率- 通脹率,通貨膨脹率可以用CPI衡量。按我國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為3.5。一月份CPI為4.5.這樣算來 實際利率為-1。 所以說你把錢存銀行一年不僅沒有升值,反而貶值了,所以不要存銀行。

另外隨著工資的不斷上調,大家的收入也在增加。在普通人心目中,銀行存款相對安全,是很理想的儲蓄方式。基於這種認知,金融機構存款數據應該不斷走高才對。

但數據顯示,去年7月份金融機構存款數據同比增長8.52%,相比6月份略微回升,但是仍處於20年來的低點。

為什麼大家收入增加了,反而有越來越少的人選擇把錢存銀行了呢?以下幾點原因說出了實情。

1.消費觀念的轉變

以前大家比較喜歡存錢,賬戶裡有更多的錢能給予自己一份安全感,防止將來有一時之需過於窘迫。而如今大不一樣了。超前消費的觀念越來越受歡迎,貸款買房、買車、消費以及其他花銷很普遍。花明天的錢,滿足今天的需求成為一種共識。另外社保的繳納也給予我們更多保障,一旦有生育、失業、醫療、工傷、養老情況出現,只要符合條件,就會有一定的補貼,來保證我們的生活質量。超前消費的觀念讓我們沒有多餘的錢存銀行。

2、銀行存款方式主要有兩種,定期和活期。

目前國內主要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如下圖所示:

而活期存款的利率更低,在0.3%-0.4%之間。存定期的話流動性低,存活期利率低。而且把錢放進銀行,隨時都有貶值的風險,也跑不過通貨膨脹。選擇銀行存款賺不到錢,還有風險,這也是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把錢存進銀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其他理財方式的嘗試

我們的金融市場日益繁榮,理財品種五花八門,且收益要遠遠高於銀行儲蓄,成為年輕人的理財新寵。其中貨幣基金既能滿足銀行的活期存款的流動性,也能攀比定期存款的收益。隨時隨地能在APP操作,方便又高效。

年輕人選擇多樣的理財方式也不是一件壞事,表明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後,具備了一定的財商,知道讓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理財能夠幫助年輕人完成從“月光族”向“理財族”的轉變,理財做得好,不僅可以保持資金的流動性,還可以比較有效地抵禦通脹。

物價上漲,存錢困難

有個說法是,為什麼我們工資比父輩都要高,但父輩能存下錢而我們存不住錢。還有個說法,現在的年輕人覺得自己在寫字樓裡吹空調,拿著工資就覺得自己比父輩牛,其實不是這樣的。父輩們的物資大多是計劃供應,不愁沒有房住。而如今的年輕人一畢業就背上了高房貸的壓力。還有工資的上漲速度可能跟不上物價上漲,面臨的選擇也更多。每個月沒怎麼花錢就沒了,經常會出現月初發工資吃海鮮,月末吃泡麵的情況。

尤其是最近的水果也在漲價,更是感覺入不敷出。這也是現在年輕人存不住錢的原因之一。

知道了這些真相,你還會把錢存銀行嗎?或者有不同的想法,歡迎在下方討論哦。


意識財經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發表了一篇論文,裡面提到:負利率應成為正常貨幣政策工具!

對於我們缺錢的人來說,貸款利率當然越低越好,但是假如有天你可以用零利率貸款那是再美好不過的事情了,但是那對於存款人來說,可能是惡夢,因為那意味著負利率時代已經來臨。

如果存款利率是負的,把錢存到銀行是需要支付給銀行一筆費用的,因此負利率的下限是資金的持有成本,比如金庫建造成本、保險箱成本、運輸成本。如果利率低於這個下限,那麼人們會選擇持有現金而非把錢存在銀行。對於小額現金來說,持有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此,銀行並不會輕易把超低利率貸款帶來的成本轉嫁到存款人身上,存款利率一般來說還是正的。然而,隨著貸款利率越來越低,銀行的盈利空間受到侵蝕,為了應對,有的銀行準備對存款實施負利率了。

負利率時代我們普通民眾將如何處理存款呢?我覺得將存款存入銀行並不是個聰明的舉動,特別是負利率時代來臨的時候,將錢拿去投資或者學會一門理財技能才是讓資產不斷增值的好方法。



M維悟


名義負利率就是將通常的存款利率改為負值。有時適用於央行接受民間銀行存款時的利率。一般而言銀行向央行存款時可獲得利息,但在負利率情況下反而需要支付手續費。銀行將錢存入央行會出現縮水,因此有望促使銀行積極放寬面向企業的貸款。例如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宣佈實行-0.1%的負利率,將從2016年2月16日起執行。

另外,實際負利率,指通貨膨脹率高過銀行存款利率。這種情形下,如果只把錢存在銀行裡,會發現財富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隨著物價的上漲縮水了。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6.5%,而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僅為3.5%。我國的負利率已持續近17個月,老百姓的資產價值正隨著物價上漲而相對貶值。 2015年10月23日,央行宣佈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及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央行已經進行了降息,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3%下降至1.5%,存款利率慘遭腰斬。

負利率時代對我們最直接影響是:錢存銀行越來越不值錢。存在銀行的利息趕不上物價上漲快。我們存銀行感覺錢越來越少,因為購買力越來越低。

巴菲特在2016年談到負利率時表示,伯克希爾坐擁大量現金,現在“有很多錢”也成了一個問題,無處投資。

有錢人是有錢無處投資,對於我們大多數人,想的可能更多的是如何使自己手裡的錢保值,增值,能跑過通貨膨脹。各人情況不同,也沒有完美方案。

投資者應重視保險在家庭資產配置中的作用。保險一方面可以起到防範風險的作用,為家庭提供一筆可應對風險的緊急備用金;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長期儲蓄的作用,為未來生活提供長期可持續性的收入來源。

參與金融市場本身的不確定性很強,無論是股票、債券、基金,或是大宗商品,沒有任何一個品種可以持續上漲或者持續下跌,它們始終面臨著未來不確定性的挑戰。所以要想在財富上保持穩定的增長,需要從整體上做資產配置,可以幫助投資者極大分散投資風險,避免在巨大風險來臨時財富縮水。





滾動雪球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過多的強調的是收益,而對風險卻不夠重視。

1.如果僅從收益角度考慮,在負利率的時代,把錢存進銀行,不但沒有利息,而且還要給銀行交“管理費”,貌似是不合適的,是“虧本”的:

2.如果考慮風險因素,沒有好的投資機會和環境,投資實業、股市虧損的概率更大的情況下,又不能保留大批現金,當然把錢存在銀行是最安全的。記住,在環境不好的情況下,要把錢留在自己的賬戶中。

3.把錢存在銀行,還可以進行多幣種存款,規避單幣種貶值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