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空軍那麼強大為什麼沒有戰略轟炸機?

談文論史


二戰時期的德國不是沒有戰略轟炸機,在上世紀30年代時,德國發展空軍的時候,曾經在戰略轟炸機技術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嘗試,在技術水平上不見得比同期美國落後多少,但是在隨後的發展當中,戰略轟炸機的技術並沒有被列為優先發展的對象,雖然德國也擁有戰略轟炸機,但是生產規模很小,作用很低。

德國沒有建立戰略空軍的打算,也沒有在戰爭中發揮過應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就是在於德國空軍的定位問題,認為空軍首先的任務是支援陸軍作戰,而不是單獨執行什麼戰略任務,這就決定了資源分配上它不會優先的,, 這屬於現實條件所決定的,不是德國人沒有,而是不願意,在軍備上只能進行重點投資,不能所有地方都進行無限制的投入。


麥田軍事觀察


軍工資源產能不足以支撐重轟是表面原因,缺乏需求是本質原因。


這麼想,當時諸如蘭開斯特 B17這些四發重轟都是怎麼行動的?漫天遍野啊~一般都是十數架組成一個大編隊,每天出動大幾百甚至上千架次才能對德國一些重要工業城市起到一定打擊效果

然而德國人被炸得最慘的1944年反倒是德國軍工產能最高的一年,換句話說,二戰時期那種缺乏精度,也容易被防空炮火襲擊的戰略轟炸其實是投入和回報比非常低的玩意,也就是英美怕死人,而且本土已經安全無虞,因此才玩這個套路。

但這種成本回報比的玩法德國人壓根不需要啊,拿著個去炸誰?英國?英國在1940年的不列顛空戰已經玩過了,根本沒用。蘇聯?那麼大的縱深,而且巴巴羅薩開始之後,蘇聯還把工業都丟到烏拉爾山東邊去了,戰略轟炸機飛到半路就能被人家全劫了打下來。還不如老老實實用俯轟配合陸軍。

簡單的說,二戰時候重轟縱然如英美一樣財大氣粗的投彈都沒起到決定性作用。德國這種財力一方面支撐不起,另一方面壓根沒目標去炸,也炸不到,所以他們壓根不重視。但也不是沒有,比如HE-274,然而這玩意並沒有什麼卵用,也沒量產。


瘋狗的輕武


戰略轟炸機伴隨的是戰略空軍,而德國空軍實質上就是個戰術空軍,和戰略轟炸壓根不搭邊。

我們看這兩種空軍都是咋用的,戰略空軍執行的是戰略轟炸、戰略打擊,比如英國美國那種幾十上百架重型轟炸機,每個飛機帶幾十上百枚炸彈去對敵方工業區、大城市進行戰略轟炸,削弱敵方戰爭能力的用途。而戰術空軍不一樣,打的是戰術。比如德國空軍,壓根就是配合陸軍在行動的,地面坦克推進,天上飛機為坦克開路,這叫戰術空軍。想讓德國空軍發揮出威力,要配合陸軍。

有人會說了,德國人對英國大城市進行過戰略轟炸,但是這種戰略轟炸更多的帶有報復意味,而且,所用機型和戰略轟炸機壓根也不怎麼搭邊。看下美國人英國人對魯爾區和日本的戰略轟炸,壓根就不是一回事。

德國人的HE111,也就掛四千公斤炸彈,至於俯衝轟炸機,更小了,掛兩顆炸彈,投出去就沒了,然後就用機槍開始打了。而B17、B29就完全不同了,這類飛機在動輒幾十顆炸彈,B29可以搭載2萬磅的炸彈進行轟炸。

德國一直都是重視他的戰術空軍,而對於戰略空軍壓根也沒啥思路。前期產能也不夠,根本就沒法支撐戰略空軍,所產的轟炸機裡壓根也沒戰略轟炸機的位置。而後來到了蘇德戰爭,蘇聯把工業都挪到烏拉爾山了,德國人也來不及去弄戰略轟炸機了。

另外,戰略空軍去執行戰略轟炸,必須要有絕對的制空權,你得保證你的轟炸機飛過去能夠暢通無阻,飛一半被人打下來了,這有啥意義?比如廣島長崎的核爆,日本壓根就沒有攔截的能力。如果日本防空火力夠用,戰鬥機夠用,美國可能去轟炸麼?而戰爭後期,德國是被別人戰略轟炸的,制空權也完全喪失。那麼問題來了,他就算有戰略空軍,他炸誰?壓根就沒了用武之地了。

簡單總結就是,前期德國空軍思路都在戰術方向,也抽不出生產力去組建戰略空軍,後期則是毫無用武之地,根本就沒地方沒空間沒能力去戰略轟炸了。可以看出,前前後後,壓根沒有戰略轟炸機的空間了。


軍武文齋


德國有製造和研發戰略轟炸機的能力,只是沒有大規模製造,Me 264轟炸機只製造了倆架原型機。

主要困難就是資源的不足。

德國進口資源中用於空軍主要是橡膠和鋁 但都被西方國家封鎖。另外石油因為最容易受到封鎖,德國國內拼命研製合成燃料,但仍無法滿足軍隊需求。1937年德國進口了超過前10年進口總和的石油,但至1938年夏天依然只有25%的需求量得以滿足。


原料物資供應量的減少對德國軍隊來說影響重大,約減少了30%的鋼材、20%的銅、47%的鋁和14%的橡膠。在如此情勢下,即使德國將領們希望建立,按照這樣緊缺的資源來看,德國也不可能建立一支擁有強大戰略轟炸能力的空軍。


簡史資深宅


首先德國空軍在創立之初的定義就是飛行炮兵,以中型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在地面部隊前方開道。其餘機型包括戰爭中大出風頭的戰鬥機都是為了圍繞著這個核心建立。戰略轟炸這個問題要遲至不列顛之戰才出現,此前在空軍內部根本對此不加考慮。

後來在戰爭中也逐漸出現了對戰略轟炸機的需求,在戰爭結束前唯一能上規模的就是亨克爾公司的He177,這種飛機設計比較搞怪,是有雙發機外形的四發轟炸機,由於要求俯衝轟炸所以機體結構重量較大,在航程和載彈量上不如英美的四發重轟。

常見的文章一般在說完He177的故障率和低可靠性就戛然而止,但實際上在後期這些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正常佈局的改進型也出來了。若干個聯隊曾裝備過這種飛機並以近百架規模集中出動。

但是,德國玩不起!這樣集中使用沒幾次德國空軍就喊天了,太費油了!幾次出動把當時幾分之一的儲備航油燒了,再戰略幾次就沒德國空軍了。後來這些飛機被拆散使用,一些用於海上反艦,另一些事實上就停飛擱置最後毀壞了。

我想我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第一德國人有,第二他玩不起,有不如無。戰略轟炸機不是窮人玩的,這也就是烏克蘭為什麼把他們的圖160送到挖掘機下面的原因之一。




老槍與戰線


德國人沒有戰略轟炸機……其實這個命題乍看起來特別有道理,你想美國人對德國人實行的多種戰略轟炸以後,德國人竟然一個屁都不敢放一下,那德國人豈不是沒有戰略轟炸機?

這裡我們就需要引進一個命題啦,什麼是戰略轟炸戰略轟炸分成很多種,你比方說跨越太平洋兩個國家,如果要算得上是戰略轟炸的話,你的戰略轟炸機必須得飛越整個太平洋或者是飛躍北極,這個算是戰略轟炸,而對於朝鮮半島這樣的局勢上來講,朝鮮只要把自己的大炮打到韓國的首爾,這個也算是戰略轟炸戰略轟炸究竟是什麼?多遠才算戰略轟炸,你又能傻傻分得清嗎?

好迴歸到這個命題。那個時候的飛機是哪一架飛機能夠飛越整個大西洋,然後對大西洋彼岸的敵方國家實施戰略轟炸呢?這種國家有嗎?這種飛機有嗎?(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美國都造不出來這種飛機!確實有的飛機能夠飛越大西洋,可那是單程票,往返不算。

而對於美國人來說,對德國實行戰略轟炸大多數都是得依靠不列顛島,也就是英國作為前進基地才能夠對德國人實行戰略轟炸,那就有一個問題了,不列顛空戰裡面英國戰鬥機費盡心血,阻擊的那些不對,難道都是德國人的空氣不對或者是飛艇部隊?

所以我說這個命題很奇怪,德國人是有自己的轟炸機部隊的,而且在已知的範圍真的除了美國,德國可以對它周邊任何一個形成威脅的國家實行大規模的轟炸,也就是戰略轟炸,當時德國人那個時候轟炸戰略轟炸機這個理念還沒有提出來,意識到後期大約在諾曼底登陸之前才開始提出來這個所謂的戰略轟炸理念,那這個戰略轟炸其實也是超前的。

那如何德國人是有大批的戰略轟炸部隊,等等,我怎麼也被帶歪了,好,具體的小問題咱們都不需要過多的注意,我們就說一下德國人的轟炸機部隊,德國的轟炸機部隊確實擁有強大的威力,比如說前期對於馬奇諾防線或者是德國人突進的那一條路線上面的敵軍進行轟炸,這個狂轟濫炸就已經讓當時很多盟軍的部隊受不了,而在不列顛空戰裡面,為了能夠防守住一。英國也為了能夠守住英國的最後底線,丘吉爾最後毫無道德地派了88架轟炸機去轟炸柏林,為什麼?早期德國人把所有的目標全部集中在軍用設施的目標上,這時候都英國的空軍已經是岌岌可危了,丘吉爾他就是要把希特勒的怒火引到民用目標上,因為它的軍用目標已經沒有辦法再支撐下去了,也正是依靠著百姓來背鍋擋,但丘吉爾才贏下了不列顛空戰,如果不是當時的這個舉動,不列顛就輸了!

所以德國是擁有自己的戰略轟炸機,部隊對於他來講能夠轟炸到英國倫敦,能夠轟炸到前蘇聯的莫斯科的不對全是戰略轟炸不對,不要跟我扯那些有的沒的,至於這些戰略轟炸機部隊為什麼一直為人所詬病,其實很大的原因就是這些戰略轟炸機部隊缺少戰鬥機護航,德國的戰鬥機雖然性能都不錯,可事實上大多數的飛機都面臨著一個腿短的問題,航程不夠轟炸機能夠轟炸那個地方,可戰鬥機沒有辦法提供護航,這就很麻煩了!

你說這個問題很奇怪,你也是傳說之中的戰略轟炸制勝理論的擁有者嗎?不過你好像沒把這個理念給濾清楚。


漩渦鳴人yy



薯烤條


戰略轟炸這個概念最早源於杜黑的《制空權》理論當中,就是打擊敵方縱深支撐國家戰爭機器的軍工目標,而當時真正去實踐這一理論的就是英美兩國,其中又以美國最為突出,不過最大的戰績並不是在歐洲,而是在亞洲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理論上講,要進行戰略轟炸一般都需要大航程、大載彈量的飛機,而這一方面英國的蘭開斯特轟炸機、美國的B-17、B-29都符合這個概念的要求。至於德國空軍一開始玩的其實不是戰略轟炸,而是戰術轟炸。




其實如果說對敵方重要重要的目標進行轟炸就是戰略轟炸的話,那麼德國在不列顛空戰中對英國空軍基地的轟炸其實也算是戰略轟炸的範疇,只不過德軍用的轟炸機載彈量偏小而已。我剛才說德軍玩的是戰術轟炸其實是配合陸軍作戰的空中支援,是閃電戰中的核心部分,按今天的話說就是空地一體化聯合作戰,所以一開始空軍都是圍繞支援陸軍為核心。而1942年之前德軍打的都是順風局,就算是對英國的轟炸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所以這時候用不上遠程戰略轟炸機。



而本來德國就不算和美國開打,但日本招惹了這個瘟星也沒辦法了,但是這時候才去造自己有技術,但是東西兩線戰場吃急,根本拿不出那麼多資源去投資戰略轟炸,要知道這時候德國可是一挑三啊,那得投進去多少資源啊,特別是對美國,在那個年代想往返大西洋轟炸美國本土是不可能的事。特別是石油的需求,後期德國空軍和陸軍的坦克大部分都缺乏燃料,因為德國不產油啊,哪有難麼多油去餵養這些大飛機。所以前期不需要,後期又來不及,而且德國在重型發動機的技術上的確沒有美國厲害。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德國是二戰時期軍工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在整個二戰時期,德國發明瞭很多新式的武器。例如世界上第一款突擊步槍,世界上第一種彈道導彈,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然而德國的戰略轟炸機技術卻一直比較落後,德國只有一款大批量生產的重型轟炸機,這款重型轟炸機就是HE177轟炸機,HE177轟炸機的生產數量只有1000多架,無論是戰機性能還是生產數量,都不如同時期英美兩國的重型轟炸機。

HE177轟炸機的航程達到了5500公里,二戰時期的戰機航程普遍較近,5500公里的航程在二戰時期已經達到了戰略轟炸機的標準。如果單單從數據來看,HE177轟炸機的數據並不亞於美英服役的重型轟炸機。不過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HE177轟炸機的問題非常多,反而不如斯圖卡轟炸機更加的實用。

HE177轟炸機一直被髮動起火的問題困擾,很多飛行員在駕駛HE177轟炸機飛行的時候,都因為發動機過熱而導致飛機起火,最後白白丟掉性命。德國的很多飛行員都拒絕駕駛HE177轟炸機,他們認為HE177轟炸機是“德國空軍的打火機”。實際上HE177轟炸機的問題不僅是發動機起火這麼簡單,HE177戰鬥機在設計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定的問題,使用的過程中更是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德國人一直喜歡俯衝轟炸機,因此在設計戰略轟炸機的時候,德國仍然保留了俯衝轟炸的能力。戰略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有明顯的區別,德國人將戰略轟炸機設計成俯衝轟炸機,實際上就已經註定了HE177轟炸機的失敗。

而且德國人沒有發現戰略轟炸機的巨大用途,他們並沒有將戰略轟炸機集中起來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因此戰略轟炸機在德國人手中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再加上HE177轟炸機的裝備數量有限,德國的戰略轟炸機在二戰時期發揮的作用非常微不足道,很多人甚至認為德國沒有戰略轟炸機。


軍武小咖


戰略的轟炸機是五十年代以後提出的。也就是說二代以後才提出了有了戰略轟炸機。

二戰期間都是格鬥機,也就既能投放炸彈也能空中格鬥地面掃擊。都是普通意義的轟炸機。

二戰期間飛機也不過產生30年,每個國家都沒有產生戰略轟炸機的條件與理念,日本德國美國蘇聯英國,法國都有轟炸機,大多是一般普通的。還沒有過度現在的這種戰鬥機。

二戰期間用的都是普通的蟲鳥式戰機,屬於一代機二代機的芻形。

我雖然不太懂什麼戰鬥機,什麼戰略轟炸機。也不用查什麼資料,總之覺得你這個問題太幼稚了。

至於德國想佔領蘇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當時德國的飛機確實不及前蘇聯多,蘇聯二時有兩千多架戰機,在前蘇聯當時高產一月可以產生幾百架戰鬥機。前蘇聯版圖是世界最大的疆域,當時戰機作戰半經與載油量與時速遠遠不行,加之蘇聯火炮也歷害,不是可以輕易一次性兩次性地全面打擊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國出的戰機轟炸得很嚴重,但依然沒有挫敗前蘇聯戰鬥民族的志氣。當時前蘇聯的製造業也是很發達的嘛,只是斯大林太大意沒有到德國希特勒的真正進攻。

二戰德國輸在了戰線太長,補濟不足又遇寒冬,閃電戰術在蘇聯發揮不了作用,蘇政策堅壁清野,千里無人,造成德軍不得不敗,還想什麼摧毀一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