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如果不死,師馬懿能拿下他的江山嗎?曹操能統一三國嗎?

欣竹_木小木幸福麼麼噠


首先糾正第一個問題,想問的應該是司馬家是否能拿下江山?

因為司馬懿並沒有篡位,但在司馬懿後期司馬家開始掌握大權,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進一步控制了魏國朝政,司馬昭甚至逼皇帝封他為晉王,最後是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於265年逼魏帝禪位於他,搶奪了曹室江山。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魏國後期司馬家已經權傾朝野了,司馬家之所以有此勢力當然也是全靠司馬懿積累下來的。那麼如果曹操不死,司馬懿會有這樣的機會嗎?

若曹操不死會不會提前斬殺司馬懿

曹操看人是非常準的,在《軍師聯盟》中講述曹操有好幾次想殺司馬懿,第一次是曹操聽說司馬懿有驚世之才想招如曹營用他。司馬懿是個非常能隱忍且會審時度勢的人,他認為中原之主還未定 他不想過早加入曹操陣營,為了不入曹操陣營 處處小心翼翼,甚至不惜壓斷自己的雙腿,(歷史上記載司馬懿是以罹患“風痺”為名躲避曹操徵辟)。一個極具才華的人 寧願將自己的才華隱藏起來 將自己的身體損壞也不出世,由此可見此人得有多可怕!不是為了保命就是為了日後能夠一鳴驚人,但對於曹操這樣一個多疑的人來講,他肯定更願意相信是後者。所以此事開始他就已經開始疑心司馬懿了。

郭嘉是曹操最重要的一個謀臣之一,他的去世對曹操的打擊非常大,在他臨死之前告訴曹操“司馬懿用計之深遠臣遠不及,臣死之後能用即用,不能用便殺之”。郭嘉一生從無遺策,曹操是非常信任他的,所以此時曹操已經埋下了殺司馬懿的種子。

最後一次是他真的要殺司馬懿,在曹操舉兵伐吳的時候,有一天忽然做了個夢,夢見“三馬食槽”。醒來有種不祥的預感。《三國演義》中詩曰:“三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晉根基。曹瞞空有奸雄略,豈識朝中司馬師?” 司馬懿有兩個兒子,司馬昭和司馬師正好是三馬,所以曹操就想到了未來司馬家可能會對自己產生威脅,雖然只是個夢,但古人都是非常迷信的而曹操又是疑心非常重的人,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他有非常大的可能殺了司馬懿。但在當時曹操已年邁 身體不支,他能感覺到自己將命不久矣,而當時魏國人才已經遠不及從前了。畢竟江山還未統一,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他需要將司馬懿留給自己的兒子用。再加上司馬懿當時處處小心翼翼並沒有留下什麼把柄所以曹操也就沒殺他。

但如果當時曹操身體還是非常好的,那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司馬懿已經沒命了,也就談不上後來司馬家權傾朝野了。

如果曹操不殺司馬懿且曹操也沒死司馬家命運如何

我們看一下曹操和司馬懿的年齡,司馬懿生於179年,享年72歲,曹操生於155年,享年65歲。從年齡上可以看出兩點,第一,曹操並不是過早死去的,65歲對於當時來說已經算是比較高的壽命了;第二,曹操比司馬懿大24歲。就算曹操再多活十年那司馬懿也還有十多年的時間。曹操在世期間司馬懿可能不會對曹家產生什麼威脅,但一旦曹丕繼位他定會重用司馬懿。魏國人才最多的時候是曹操在位的時候,他死後一些老將多半也都死了,最厲害的謀臣郭嘉、荀彧也都已經不再了,到了曹睿之後基本人才凋零了,所以司馬家還是有可能會崛起。

所以我認為如果曹操在當時不死,只要沒殺司馬懿,司馬家還是可能會奪去曹室江山的。

第二個問題曹操是否能統一三國

這個我認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魏國的鼎盛時期是在赤壁之戰之前,赤壁之戰魏國損失慘重,雖然經過後來休養生息還是當時三國中比較強了一方,但畢竟丟了荊州。關羽敗走麥城、劉備夷陵之戰導致蜀國根基已動,但畢竟蜀國還有諸葛亮勉強維持,而東吳更是虎視眈眈,所以即便曹操不死 再多活幾年頂多也是回到最初的強盛時期,而且在曹操晚年魏國名將如張遼、徐晃、許褚等大將都在不久後病逝了,新的人才遠不及老將,想十年之內統一三國基本是不可能的。

個人之見只做參考,不足之處歡迎大家評論~


歷史湮滅的足跡


先是第一個。在我看來,別說曹操不死,就是曹丕或者曹睿不那麼早死,司馬懿根本不可能執掌大權。

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朝代會出現一個掌控朝中大權的權臣,那麼一般情況下都是這個皇帝還僅僅是個孩童。要知道,曹睿的兒子全部早夭,為了後繼有人,特地收養了曹芳與曹詢作為養子。後來曹睿病重之時將曹芳定為太子。而後年僅八歲的曹芳就成為了魏國新的皇帝。

但是因為年幼,權臣擅權的事情無法避免。剛開始,輔政大臣曹爽與司馬懿還是一心輔政。而後曹爽在正始八年開始專權。正始十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奪取魏國朝政大權,自此司馬家開始了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的故事。

曹操與曹丕時期,司馬懿雖然被稱為有“鷹視狼顧”之相,但是為人處世還是十分低調,做事兢兢業業。

而曹睿雖然繼位時,也十分年輕,年僅23歲繼位,並且有著四位輔政大臣,分別是曹真、曹休、陳群與司馬懿。但是曹睿的手段十分高明,上位不久就政從己出,幾位輔政大臣更是被曹睿以邊境戰事調離中心,僅僅留下了陳群。可以說正是這樣的操作,使得司馬懿等人在朝堂的影響力有限。

這之後,曹睿一直牢牢掌握魏國最高權力,在內外戰爭與政策改革等方面始終是最高決策人,詔令能夠有效實行。我們可以看到,在曹睿在位期間未出現足以威脅皇權的權臣,甚至一些遭到群臣反對的決策也能獨斷專行。

因此,只要曹丕或者曹睿不是英年早逝,司馬家根本沒有機會掌控朝政大權。

那麼再回答第二個問題。曹操不死,能不能統一?我的答案是不能。我的理由如下。

第一,孫劉聯盟。

要知道,早年劉備面對曹操的時候完全是敗多勝少,而且兩人作為一個時代同一輩的諸侯,僅存下來的兩個,更是知根知底,劉備對於曹操的忌憚絕對要大於對於孫權的仇恨。曹丕繼位,劉備可以把曹丕看做一個小輩,而輕視他,但是劉備根本不敢無視曹操的影響力。因此,只要曹操活著,雖然荊州因為孫吳的背盟而失去,但是劉備絕對會放下仇恨繼續維持聯盟。

第二,曹操年紀大了,不復當年之勇。

曹操去世的時候已經65歲了,雖然在53歲的時候,做了一首《龜雖壽》表達了自己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但是那個時候的曹操正當攻略河北之時,是曹操最意氣風發的時候。後來,曹操先後遭遇赤壁之戰與漢中之戰的挫折,必然會有所改變。年紀大了,就會自然而然的想要尋求享受,這是人之常情。

第三,蜀漢與孫吳的領導班子不是昏庸之輩。

蜀漢與孫吳的最後的滅亡就是因為朝中賢才的凋零,宦官專權,朝廷昏庸黑暗,民生凋敝,國力的大幅度的下降,才使得司馬家可以先後消滅蜀漢和孫吳。如果曹操還在世,即便劉備先去世了,還有著諸葛亮等一班賢德的文武,孫吳就更不用說。因此很難出現國家的滅亡之兆。

因此我認為曹操在輸了赤壁之戰後,攻下漢中錯失繼續攻略益州消滅劉備的機會後,再也不可能完成統一。





d孤獨的漂流者


曹擦不死,沒有西晉的。司馬懿出山時,其叔司馬徽早告訴他,二手準備見機行事。曹操不死可以統一天下,到那時不可能再有

漢相,曹操是司馬懿的克心,他深藏了多少年,曹操不死,司馬懿是魏國的重臣,這是司馬徽的第二隻棋子,司馬徽的態度,在三國中誰出來做主統一他都歡迎,他不在邊,主要主張早點結束戰亂,解黎民之痛可。

。司馬徽認為如將司馬懿給了劉備,天下祗少還要亂一百年,司馬懿入蜀,孔明必然要投靠孫權,從司馬徽看來這是必然性,劉備孫明本身有合裡合答,如果劉備不死,孔明不可能有七擒孟活,六出祁山那麼自由自在,也不可同劉備重新彌合感情。孔明到了東吳,大哥也在那裡,就大有作為。三國再要統一,就難了,東吳國力源氣末傷。曹操傷在赤壁。劉備傷在彝陵,再要統一是妄想,那時只有孫權。


老龔166916589


其實,這只是個假設,假設的話,我覺得應該可以,

第一,從領導的自身素質來講,曹操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人才之一,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等等,曹操用人也是很有一套

第二,從團體看,孫權集團就是個家族企業,雖有一些能人,但是個人覺得整個江東都是打算拒險而守,不思進取,蜀漢政權,雖有大致,但是到了劉禪這,已經人才匱乏,加上劉備當初對東吳用兵,夷陵之戰導致大敗,從此,蜀漢國勢日下。蜀漢的整體人才得不到培養,雖然後邊有姜維等人,但是,和司馬懿比起來,差遠了,曹操這個團隊相當於現在的一些大牛企業,人才晉升有路,並且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三,從國土面積上來說,魏國國土面積最大,戰略縱深大,並且曹操經過多年軍屯,積累了大量財富,打仗就是打錢

第四,再說說司馬懿和曹操,曹操完爆他,絕對不會給他機會的


寶寶chang


對於這兩個問題,我一個一個來。

先是第一個。在我看來,別說曹操不死,就是曹丕或者曹睿不那麼早死,司馬懿根本不可能執掌大權。

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朝代會出現一個掌控朝中大權的權臣,那麼一般情況下都是這個皇帝還僅僅是個孩童。要知道,曹睿的兒子全部早夭,為了後繼有人,特地收養了曹芳與曹詢作為養子。後來曹睿病重之時將曹芳定為太子。而後年僅八歲的曹芳就成為了魏國新的皇帝。

但是因為年幼,權臣擅權的事情無法避免。剛開始,輔政大臣曹爽與司馬懿還是一心輔政。而後曹爽在正始八年開始專權。正始十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奪取魏國朝政大權,自此司馬家開始了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的故事。

曹操與曹丕時期,司馬懿雖然被稱為有“鷹視狼顧”之相,但是為人處世還是十分低調,做事兢兢業業。

而曹睿雖然繼位時,也十分年輕,年僅23歲繼位,並且有著四位輔政大臣,分別是曹真、曹休、陳群與司馬懿。但是曹睿的手段十分高明,上位不久就政從己出,幾位輔政大臣更是被曹睿以邊境戰事調離中心,僅僅留下了陳群。可以說正是這樣的操作,使得司馬懿等人在朝堂的影響力有限。

這之後,曹睿一直牢牢掌握魏國最高權力,在內外戰爭與政策改革等方面始終是最高決策人,詔令能夠有效實行。我們可以看到,在曹睿在位期間未出現足以威脅皇權的權臣,甚至一些遭到群臣反對的決策也能獨斷專行。

因此,只要曹丕或者曹睿不是英年早逝,司馬家根本沒有機會掌控朝政大權。

那麼再回答第二個問題。曹操不死,能不能統一?我的答案是不能。我的理由如下。

第一,孫劉聯盟。

要知道,早年劉備面對曹操的時候完全是敗多勝少,而且兩人作為一個時代同一輩的諸侯,僅存下來的兩個,更是知根知底,劉備對於曹操的忌憚絕對要大於對於孫權的仇恨。曹丕繼位,劉備可以把曹丕看做一個小輩,而輕視他,但是劉備根本不敢無視曹操的影響力。因此,只要曹操活著,雖然荊州因為孫吳的背盟而失去,但是劉備絕對會放下仇恨繼續維持聯盟。

第二,曹操年紀大了,不復當年之勇。

曹操去世的時候已經65歲了,雖然在53歲的時候,做了一首《龜雖壽》表達了自己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但是那個時候的曹操正當攻略河北之時,是曹操最意氣風發的時候。後來,曹操先後遭遇赤壁之戰與漢中之戰的挫折,必然會有所改變。年紀大了,就會自然而然的想要尋求享受,這是人之常情。

第三,蜀漢與孫吳的領導班子不是昏庸之輩。

蜀漢與孫吳的最後的滅亡就是因為朝中賢才的凋零,宦官專權,朝廷昏庸黑暗,民生凋敝,國力的大幅度的下降,才使得司馬家可以先後消滅蜀漢和孫吳。如果曹操還在世,即便劉備先去世了,還有著諸葛亮等一班賢德的文武,孫吳就更不用說。因此很難出現國家的滅亡之兆。

因此我認為曹操在輸了赤壁之戰後,攻下漢中錯失繼續攻略益州消滅劉備的機會後,再也不可能完成統一。


秋心談歷史


如果三國時期曹操的頭不疼,不死,那麼三國就應該改寫了。我的想法是如果曹操不死那麼他也就能繼續掌握大權,統領百萬雄兵。曹操不死,那麼也輪不到晉,司馬懿不會受曹操所用,也不能掌握軍權,如果沒有了司馬懿,那麼諸葛亮應該也不會死,諸葛亮是因為過度勞累才去世的。我認為蜀國的昌盛和曹操是有關係的,如果沒有曹操,可能蜀國也不能得到發展,正是因為有曹操這個強大的敵人,劉備才能感到身上的重任巨大,兼備漢室復興的使命,有了敵人才有動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最終才能建立欣欣向榮的蜀國。接著再談談龐統,如果龐統不死,那麼他就能夠繼續為蜀國效力,那麼自能勝任,龐統死了,只能讓諸葛亮留守。

按照戰略安排,劉備出兵漢中,關羽出兵襄樊,首尾呼應,曹操將難以應對。如果龐統留守成都,諸葛亮留守荊州,那麼即使關羽打不下襄樊,也不至於被孫權搶了荊州。荊州不失,那麼關羽也不會死,既然關羽不死,那麼張飛也不會被小人刺死,如果劉備的兩個弟弟不死,也不會起70萬大軍攻打孫權,如果不打孫權,劉備就不會死,如果劉備不死,就能繼續和諸葛孔明一起管理蜀國,不至於到後面只剩諸葛亮一人承擔重任。由此可見也減輕了諸葛亮的負擔,三國鼎立的局勢將延續下去,可以先慢慢壯大兵力,再去北伐,或者攻打孫權。最後劉備肯定能統一全國,可惜!這兩個關鍵人物死了,接下來一連鎖的事情都發生了。此乃悲劇也!





德文馬克俊


別說曹操不死,就是曹丕曹睿不死也是吊打司馬家,曹氏王朝其實亡於曹爽,這是顯而易見的!

第二個問題,曹操死時是220年,而司馬炎統一三國時是280年,時隔整整60年,曹操死後,司馬懿多次執掌曹魏大權,面對諸葛亮和陸遜,始終無法打破僵局,三國一直無法佔到對手任何便宜。直到諸葛亮、陸遜、司馬懿都死了,新生代將領登上歷史舞臺後,這個僵局仍然無法輕易打破,曹操65歲,再多活5-10年能打破這局面嗎?個人認為不可能。

211年劉備入川,吳魏再無法撼動其地位,三足初步形成鼎立,到曹操220年死,歷時9年,當時曹魏人才濟濟,九年非但無法立下寸功,反而折損不少名將,可見難度之大。所以即便220年曹操沒死,再過10年到230年,曹操依然沒可能佔到絲毫便宜。

只有當這些初期造成三足鼎立的賢臣良將都逝去之後,這個僵局才可能鬆動,也就是解鈴還須繫鈴人,他們離世之後,新生代的臣子和將領不會按他們畫下的局勢走下去,因此三國局勢才能破局,老一代不退下,局勢永遠無法改變。

個人認為曹操不死沒有司馬傢什麼事,但也統一不了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