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狼藉的董卓是如何千騎定洛的?

東漢末年,董卓藉著洛陽亂局,一舉掌控了中央,成為未來勢力入朝主政的典範!那麼短短數月之間,實力平平且聲名狼藉的董卓是如何千騎定洛,由一個外臣變成漢庭魁首的呢?

在此之前先要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這時候的董卓地位並不算高。漢靈帝病逝之前,他正作為左將軍皇莆嵩的副手,鎮壓西涼的叛亂,手中也不過兩萬餘人。而且就在中平六年的二月,皇莆嵩迅速剿滅亂軍之後,朝廷馬上下令,要求董卓把軍隊交給皇莆嵩,然後隻身到朝中任職。

聲名狼藉的董卓是如何千騎定洛的?

見識過“黨錮之亂”的董卓,當然知道軍隊意味著什麼,讓他交出兵權?恐怕沒那麼容易!可要怎麼穩住朝廷呢?董卓想到了曾經連續鎮守西域三十年的班超,於是他仿照班超歷任時的場景,給漢中央寫了一封聲情並茂的回信,謊稱自己與胡漢軍民情如父子,其人“牽挽臣車,使不得行”。製造假象,希望繼續留在西涼。

不過奄奄一息的漢靈帝雖然是個昏君卻還不笨。他當然明白董卓是不願交出兵權,於是親自下詔斥責,令其赴任。但彌留之際的靈帝還是做出了妥協,董卓的新官職從管理財政內務的少府變成了統帥一方的幷州州牧,並且還允許他帶上少量部隊到幷州赴任。

幾番推脫之後,董卓選出了三千精銳,向幷州出發。但敏銳的董卓剛到河東郡又不走了。他知道靈帝撐不了太久,他也相信漢庭很快就要生亂,與其北上幷州不如在這個更靠近中央的河東郡觀察洛陽的局勢。

聲名狼藉的董卓是如何千騎定洛的?

果然,剛到四月,三十四歲的漢靈帝崩於南宮,少帝即位,大將軍何進,太傅袁隗開始共掌尚書檯,並迅速把矛頭對準了宦官集團。但宦官都是皇帝和太后的近臣,要罷免他們可不是他們這些外臣說了算的。

這時袁隗之侄袁紹給何進出起了注意,建議他徵召董卓等外兵進京,造勢欲誅殺閹黨,以此脅迫太后,逼太后罷黜宦官。何進欣然採納,而董卓的機會也正式到來了。

其實董卓在此前也立了不少戰功,但在朝廷裡面一直不算順利,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口碑不行。比如他的老上級張奐就曾直言董卓奸邪,雖用其勇但不願與其相交。何進招其入朝,盧植、曹操、蒯越等人也紛紛斷言大禍將至。

那麼袁紹為什麼還要建議何進任用這樣一個名聲不好的人呢?我想部分原因在於董卓曾是太傅袁隗的屬官,在東漢末年那個任俠及鄉黨之風盛行的年代,袁氏家族對他並不排斥。而善於結交權貴的董卓必然也對這層關係加以了利用,從而得到了袁氏的信賴。只是,事態的發展遠超眾人估計。

聲名狼藉的董卓是如何千騎定洛的?

至當年七月,何太后在這種內外壓力之下終於下令罷免宦官。這時還想裝老好人的何進一面建議前來求救的宦官主動辭官,一面積極替換宦官在宮中的武裝力量。

但紙畢竟包不住火,何進針對宦官的一系列動作終於導致其意欲誅殺宦官的計劃洩露。八月二十五日戊辰日,張讓等人反應過來,這一系列針對宦官子弟的逮捕及軍事行為皆出自何進之手。

一番密謀之後,張讓等決定先下手為強,當天傍晚將入宮奏事的何進騙至嘉德殿斬殺。同時迅速發動政變控制尚書檯及皇帝,準備以閹黨成員替代袁紹、王允等何進心腹。

聲名狼藉的董卓是如何千騎定洛的?

然而張讓忘了他們現在面對的可不是“黨錮”事件中的文臣,而是一群手握兵權的將軍!他大大低估了這場正面衝突的強度!此時洛陽城中由何進心腹掌管的羽林、虎賁各部就有一萬餘人,加上新調入京城的丁原幷州軍團,和剛從兗州等地募兵歸來的鮑信所部。豈會把這群宦官的號令放在眼裡。

果然,罷免袁紹等人的政令尚未出宮。何進部將吳匡等率先發難,負責守衛皇宮的袁術亦緊隨其後。幾隻部隊攻入皇宮後立即對宮內宦官展開了無差別屠殺。在此情形下,張讓等只能連夜攜少帝逃出皇宮。其後“司隸校尉袁紹勒後收偽司隸校尉樊陵、河南尹許相及諸閹人,無少長皆斬之”,袁氏為代表的豪門世族對閹黨進行了徹底清算。一夜之間在洛陽城內斬殺宦黨兩千餘人。而逃出洛陽的張讓等人也在走投無路之下跳黃河自盡。

聲名狼藉的董卓是如何千騎定洛的?

正是已經超出了董卓的預期。董卓或許不具備鼎定時局的水平,但他攪亂時局和把握能力的本事絕對一流。就在這豪族清算宦官的緊要關頭,董卓當然知道最有價值的一環是誰,那就是可以讓他挾之以令諸侯的少帝劉辯。董卓軍連夜拔寨,趕往洛陽城西的北邙山下迎駕。其實在《獻帝春秋》等記載中可以看出,這時候早有不少朝臣前往陪同劉辯,但唯獨董卓帶了大軍。二十八日當天,董卓陪同少帝回到了血跡斑斑的洛陽宮殿,馬上因護駕有功被封為了漢庭司空。但心術不正的董卓怎麼會就此滿足。

在漢代,要把持朝政就要面對三座大山,外戚、宦官和汝南袁氏、弘農楊氏為代表的豪門世族。

而在這時,宦官早被屠殺殆盡。何進、何苗兄弟也先後被殺,外戚一派兵將實際上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而董卓入洛陽時為了自壯聲威,命隨行的三千步騎晚上潛出,白天覆入。使洛陽城中都以為董卓兵馬眾多,於是原屬何進的諸部紛紛歸附了董卓。

聲名狼藉的董卓是如何千騎定洛的?

剩下以袁氏為代表的豪門世族對董卓的態度就更微妙了。如前文所說,董卓畢竟當過袁隗屬官,靠著這層關係,袁氏為代表的豪族並沒有察覺到董卓的危險。況且,那些世代公親的豪門子弟如袁紹、袁術等人,此時也不便執掌軍權。既然要洛陽的兵權交給外人,那不如交給自己的舊部。

所以,當鮑信建議袁紹趁董卓立足未穩將其擊殺時,才會被袁紹拒絕。而後鮑信為避禍逃離洛陽,在他看來,至少在當時董卓與袁氏正在走向合作!在這種狀況之下,董卓不但輕易收攏了何進所部。更在之後短短兩天之內吞併了丁原為代表的幷州勢力。

可這就能讓董卓滿意了嗎?他不是何進,顯然不願也不能與那些世族共享權力,於是僅僅在少帝回京的第三天,已經掌握了洛陽兵權的董卓立即在朝堂上提議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他已經在軍事攻伐的渾水中摸足了好處,現在他就要把已經被袁紹等人理清的洛陽政壇重新攪渾。

聲名狼藉的董卓是如何千騎定洛的?

這引起了盧植、袁紹等實力派反對,一番爭執之後,眾推由太傅袁隗定奪廢立之事。而袁隗此時竟然站在了董卓一方。而後盧植歸隱,袁紹離京。至十一月癸酉,“董卓自為相國。爵卓母為池陽君。”標誌著董卓的影響力在短短兩個月內迅速蓋過了袁隗,成了漢朝中央真正的主宰。

然而,董卓雖然善於抓住機會製造機會,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利用好機會。他驕縱殘暴的性格很快引起了滿朝的不滿,融合起來的各派將領也矛盾不斷,在其外部更是接連出現了十八路諸侯和郭大等軍的威脅。所以,即便沒有後來呂布的反戈,董卓和他渾水摸魚得來的政權也不可能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