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上的外國媒體人,這樣看待中國製造

視頻:第二期“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短期訪學班的媒體學員走訪了山東、江蘇的中國製造業一線

夕陽的餘暉在海面上緩緩鋪開,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燈光逐漸亮起,隨後變成精彩的多媒體秀場。2018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主會場青島國際會議中心在燈光映照下顯得更加大氣輝煌。“這是我見過的最宏偉、最美麗的會議中心。”今日哈薩克斯坦通訊社社長兼總編輯蒂默爾·庫瓦多芬說。10月26日,第二期“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短期訪學班學員們甫抵青島,便被青島活力多姿的魅力吸引。

今年1至9月,青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達1080.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全市新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項目41個,新增中方協議投資額11.15億美元,增長252%。全市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承攬承包工程項目23個,新籤合同額28.09億美元,增長4.5%;完成營業額3.54億美元,同比增長121倍……在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以下簡稱合作示範區),訪學班學員們好奇地不斷提問,認真做著筆記。

《比什凱克晚報》第一副總編輯妮娜·尼奇博洛娃一直期待吉爾吉斯斯坦這個高山國家能夠有出海通道。瞭解到“齊魯號”歐亞班列運行線路已達29條,可以直達歐亞12個國家的40個城市,膠州依託區位優勢可以實現多式聯運,她非常激動。

得知青島市已經派出兩批考察團參觀白俄羅斯中白工業園,《白俄羅斯星報》副總編輯尼古拉·利特維諾夫希望能有更多青島企業到白俄羅斯投資興業。稅收優惠政策、金融服務條件、進出口需求……訪學班學員們急切地想了解,自己的國家怎樣能夠更好參與合作示範區建設。

“聽到一個個關於速度與規模的數字,我認為歐亞地區區域合作空間將會越來越廣闊。”庫瓦多芬多年來一直深入研究歐亞地區的國際組織發展狀況,對上合組織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在合作示範區,訪學班學員們參觀了園區企業代表、亞洲最大智能家居研發製造基地少海匯。2016年年初,海爾家居、有住、克路德機器人、博洛尼聯合發起創立少海匯生態圈。截至去年12月,少海匯成員企業總數達48家,智能家居零售終端2100餘家,核心企業年產值達185億元人民幣,並將機器人、智能家居、無人智慧酒店技術等推廣到上合組織成員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說句話就能打開的電視,用手機遙控的廚房電器,自動殺菌的衣櫥……在少海匯體驗了智能家居之後,格魯吉亞《多民族格魯吉亞報》總編輯米哈依爾·艾迪諾夫感慨,希望格中之間技術合作越來越密切。“我去過很多國家,但只有中國,我每年都要來。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深入,取得的成就令人讚歎,不斷給世界帶來新的經驗和啟示。”

俄羅斯歐亞日報社經濟評論員尼古拉·普羅岑科說:“合作示範區良好的發展態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媒體工作者,我們將積極發揮自身作用,講述更多互利合作的生動故事,為彼此國家之間深化合作注入更多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