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全球數十億人!世界最大自貿區呼之欲出,中國也在其中

藍字關注

21君~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衝刺RCEP,建世界最大自貿區

李克強說,“這是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東亞自貿區建設取得的重大突破,必將有力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維護自由貿易,提振市場信心。”據新華社報道,與會領導人高度讚賞RCEP談判取得重大突破,致力於2020年簽署協議,促進地區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作 者丨鄭青亭、莊宇默

編 輯丨辛靈、祝乃娟、黎雨桐

儘管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保護主義日益抬頭,但東亞的自貿區建設又向前邁了一步。

當地時間11月4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22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宣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個成員國已結束全部文本談判以及實質上所有市場準入談判。

李克強說表示:

“這是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東亞自貿區建設取得的重大突破,必將有力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維護自由貿易,提振市場信心。

據新華社報道,與會領導人高度讚賞RCEP談判取得重大突破,致力於2020年簽署協議,促進地區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RCEP是由東盟十國於2012年發起,成員包括東盟十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RCEP涵蓋47.4%的全球人口,32.2%的全球GDP,29.1%的全球貿易以及32.5%的全球投資,是當前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也是我國參與的成員最多、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自貿區談判。

关系全球数十亿人!世界最大自贸区呼之欲出,中国也在其中

圖/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說,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單邊主義不斷抬頭的背景下,作為RCEP核心成員國,中國多年來力推RCEP談判,就是希望將東亞區域合作推向新的高潮,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心劑”。

“我們願在此(RCEP)基礎上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程,朝著建設東亞經濟共同體的目標邁進。”李克強還說,“10+3國家(東盟和中日韓)有責任加強團結協作,共同抵禦風險挑戰,拓展廣闊發展空間,為地區和世界經濟穩定增長注入新動能。”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所長劉卿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近年來,中日韓三方合作從去年開始重拾發展動力,RCEP談判能加快推進在很大程度上與中日韓三方合作是分不開的,而RCEP談判也為中日韓三方合作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中日韓之間的經貿合作非常深,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出現一些同質性競爭。

在這種情況下,在RCEP談判的基礎上,三國可以進一步在市場規則、新興領域方面協調立場。

劉卿還指出,中方還提出通過“中日韓+X”模式共同開拓第四方甚至多方市場合作,這也為東亞的次區域合作開闢了更廣闊的空間。

今年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連續第3年缺席東亞峰會。4日,他僅派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參加東盟—美國峰會。許利平指出,特朗普的亞太政策退回到了小布什時代,美國在東盟的存在感正在下降。

“至少從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先和印太戰略來看,他雖然口頭上說東盟是印太戰略的核心,但實際上並沒有把東盟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

关系全球数十亿人!世界最大自贸区呼之欲出,中国也在其中

圖/新華社

與美國對東盟的慢待相比,許利平指出,中國和東盟合作可謂一年一個臺階,已經進入了全方位提質升級的新時代。雙方不僅在雙邊的貿易、投資和人文交往方面日益密切,而且還在不斷推動次區域合作,比如,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已舉行多次領導人會議並獲得很多早期收穫,中國—東盟東部增長區合作機制已升級為部長級,中方還宣佈設立50億美元的中國—東盟東部增長區合作專項貸款。

印度決定不加入RCEP

據印度時報報道,11月4日,印度官方宣佈不加入RCEP。

此前,劉卿指出,南亞不像東亞一體化發展得這麼全面、深入,因此,印度對參與區域一體化建設的態度是非常謹慎的,但它是有加入大東亞經濟圈的政治意願的,只是可能會更願意採取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此前,出於對印度顧慮重重的不滿,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曾表示願意暫時在沒有印度參與的情況下達成RCEP。但此後,其他RCEP參與國還是表示,希望最終達成的RCEP能夠覆蓋16個國家,包括印度。伯明翰8月2日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明確表示,澳大利亞將盡全力年內結束RCEP談判,而且希望是一個覆蓋所有16國的協議。

RCEP蘊含的商機被各成員國看好。澳大利亞貿易、旅遊和投資部長伯明翰11月1日表示,RCEP蘊含著巨大潛力,能夠為澳大利亞企業增加出口機會,也能進一步促進區域市場一體化,降低貿易壁壘。在澳大利亞前15大貿易伙伴中,RCEP成員國佔據10席。與RCEP成員國的貿易往來佔澳大利亞貿易總額的61%,佔澳大利亞出口總額的71%。

“目前,澳大利亞的出口創下新高,但如今全球競爭激烈,我們必須不斷為農民和企業尋找新的出口機會。”他說,“只有RCEP談判能將東盟、中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和新西蘭各方的經濟力量融合在一起。”

关系全球数十亿人!世界最大自贸区呼之欲出,中国也在其中

圖/新華社

“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規劃對接

11月2日,在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並對泰國進行正式訪問前夕,李克強在泰國媒體上發表題為《攜手同心,共繪東亞合作美好藍圖》的署名文章。他在文中說,這是他作為中國國務院總理第三次到訪泰國,“感覺就像到親戚和鄰居家串門一樣親切”。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不斷推進,雙方的經貿合作一直在快車道上飛馳。中國駐東盟大使黃溪連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說:

“2002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剛剛啟動時,雙方貿易額只有548億美元;

到2018年,雙方貿易額已高達5878億美元,16年間增長了近11倍。

雙向投資從2003年的33.7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58億美元,增長近5倍。

“到今天,中國已連續10年保持是東盟最大貿易伙伴,東盟於今年超過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累計雙向投資達到2233億美元。”黃溪連在採訪中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近日對所有協定成員全面生效,將提供更多關稅優惠,為雙方貿易增長注入新動力。今年,中國同東盟的雙邊貿易額有望突破6000億美元。

同時,自貿區的建設和實施為域內人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和便利。正如李克強在文中所說:

“泰國和馬來西亞的榴蓮、菲律賓的香蕉、柬埔寨的大米、越南的咖啡、印尼的棕櫚油等東南亞國家特色產品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國尋常百姓家。

中國生產的智能手機、家電、玩具等優質產品在東盟國家頗受歡迎。

11月3日,第22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李克強表示,願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東盟整體及各國發展戰略對接。加快推進現有經濟走廊運輸通道建設,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支持東盟東部增長區建設。推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大數據、網絡安全等領域創新合作。

3日的會議發表了《中國-東盟關於“一帶一路”倡議同〈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許利平指出,這個對接是中國同東盟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中取得的重要進展,“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東盟實現互聯互通規劃願景,雙方未來將大幅加快在這方面的推進速度。

會議還宣佈制定《落實中國-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2021-2025)》,發表涉及“一帶一路”、智慧城市、媒體交流合作的聲明,宣佈2020年為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

中國與新西蘭完成自貿協定升級談判

11月4日,李克強在曼谷會見新西蘭總理阿德恩。會見後,雙方發佈聯合新聞稿,宣佈完成中新自貿協定升級談判。

“自2008年中國-新西蘭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以來,雙邊貿易實現了超出兩國預期的快速增長,自由貿易協定成為深化兩國經貿關係和各領域合作的催化劑。

阿德恩對升級後的中新自貿協定給予了高度評價。

“我們兩國升級後的自由貿易協定將繼續是中國與所有國家中的最好的貿易協定。

”她還說,“這(自貿協定升級)反映了兩國對這一雙邊關係的重視,並建立在兩國因現有的自貿協定而享有的重大的互惠基礎上。

中新自貿協定是中國與發達國家達成的第一個自貿協定,也是中國簽署的第一個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多個領域的自由貿易協定。根據協定,新西蘭在2016年1月1日前取消全部自華進口產品關稅;中國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97.2%自新進口產品關稅

关系全球数十亿人!世界最大自贸区呼之欲出,中国也在其中

新西蘭 圖/新華社

在國際貿易規則和貿易活動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新雙方於2016年11月啟動自貿協定升級談判,以反映兩國雙邊經貿關係的發展需要,並以此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中國商務部稱,中新自貿協定升級談判對原有的海關程序與合作、原產地規則及技術性貿易壁壘等章節進行了進一步升級,新增了電子商務、環境與貿易、競爭政策和政府採購等章節。雙方還在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市場準入、自然人移動和投資等方面做出新的承諾。

21世紀經濟報道從新西蘭駐華使館獲悉,在協定升級後,新西蘭對華出口手續將進一步得到簡化,每年可節省數百萬美元的合規成本;中方將在新協定中做出其在所有FTA中最高水平的環境承諾;在新西蘭價值30億美元的木材和紙對華出口產品中,將有99%享有優惠准入。

中新兩國經貿往來密切。當前,中國為新西蘭第一大貨物貿易伙伴、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據中方統計,2018年雙邊貿易額為168.6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57.8億美元,進口110.8億美元。

RCEP出爐提振

世界市場信心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莊宇默

RCEP由東盟十國發起,並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同參加,旨在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東亞自貿區一旦建立,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約35億)、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當前此一區域GDP總和達23萬億美元,佔全球總量的1/3。

“10+3”合作機制是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不斷髮展的。這一機制因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而誕生,為此一地區國家較快走出危機、重回增長軌道提供了重要動力。“10+3”峰會在2004年已將“東亞共同體”作為長遠的目標和共同的努力方向。當時,民主黨代表鳩山由紀夫擔任日本首相之後,積極推進“東亞共同體”的建構,中日韓三國合作態勢良好,借鑑歐元經驗提出的“亞元”構想一度成為此一區域的呼聲。但這一態勢不久後即遭遇挫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鳩山由紀夫卸任。

2012年之後,中日關係曾面臨挑戰,日韓之間亦多有摩擦,“亞元”乃至“東亞共同體”的設想逐漸淡出輿論視野。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及國務卿克林頓·希拉里當時提出所謂“重返亞洲”戰略,中日關係日趨冷淡,中國與菲律賓的關係發展也曾出現波折。有意思的是,在美國不斷加強對中國周邊的戰略壓力之時,中國在西太平洋的外交反而持續有所改善,不僅中菲關係隨著杜特爾特就任菲律賓總統而全方位改觀,中日關係也逐漸回暖。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西太平洋區域的跨國合作關係進入了逐漸升溫的新時期。正是在這種氛圍下,“10+3”機制在推進RCEP協議談判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特朗普上任之後與日本等西太平洋地區的盟友亦發生貿易摩擦,使得這些西太平洋地區國家的經濟發展面臨更大壓力。這是西太平洋地區合作升溫的重要背景。

目前,RCEP談判仍需進一步推進,以實現16國之間完成談判的目標。從大的格局來說,印度完成談判在政治上的障礙相對不大。“10+3”合作對印度發展不是威脅,加入東亞經濟區域一體化進程,是印度不可或缺的機遇。如果能在2020年成功簽署RCEP協議,將是當前全球自由貿易的一個重要成就,將有力推動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的構想充分體現了這一區域發展的特點,即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此次“10+3”峰會的與會領導人歡迎10+3互聯互通再聯通聲明,推進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東亞區域的互聯互通在陸上、海上、天空的維度上同時展開。與海上往來同樣重要的,是連通東亞大陸的公路與鐵路“血脈”的建設,以及航空和互聯網絡的連通。

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既有宏觀建構,亦有局部區域的實驗和探索。李克強總理在此次峰會發言中指出,中方願意通過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中國-東盟東部增長區合作等次區域合作機制,協助地區縮小發展差距。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這種次區域的跨國合作有著豐富可能性,無論是跨國環境治理,還是水資源利用的跨國協調,還是跨國社會治理,當前已多有實踐,也有較為廣闊的實驗空間。這類次區域的跨國合作,有望為“10+3”合作機制提供新的積累和靈感。

关系全球数十亿人!世界最大自贸区呼之欲出,中国也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