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刀割肉、坐山观虎斗,纸板厂成了唐僧肉

离2019年结束还有2个月,风风雨雨的纸箱行业又要过去一年,前面小编才说《价格战宣告结束》,迈进11月纸厂又带头宣战“涨价”,这是打脸吗?好像有点疼!

谁最疼?

造纸厂“钝刀割肉”

从8月开始到10月底,纸厂的涨价策略一直是小步快跑,以50为单位低幅高频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纸板厂的应对策略是自己消化一点、涨价转移一点,虽然很痛苦但是不至于受不了,不知不觉中应了“温水煮青蛙”的套路,可以说纸厂涨价成功。

进了11月份,纸厂在前期涨价成功为全年的销量和利润奠定基础以后,加大力度涨价,幅度从50-100一下拉高到150-200,底气何来?把握多大?

1、这场涨价对于纸厂来说,稳赚不赔。涨上去乘胜追击,涨不上也不吃亏顺便可以止住下跌。

2、虽说旺季不旺,但是双11的气氛和年货旺季的到来,还是给了纸厂涨价底气,万一涨上去了呢!

8、9、10三个月的纸价操作对于纸板厂来说可谓是“钝刀割肉”,涨的幅度太小让纸板厂操作空间不大难以实现成本转移,可是又因为频次太高导致一点一点侵蚀自己的利润,憋屈着像黄梅天的江南天气“闷又不下雨”

三级厂“坐山观虎斗”

前有纸厂涨价,后有下游坐山观虎斗。因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导致纸板市场竞争激烈,小幅涨价不敢涨、多次涨价小幅涨,到了成本受不了就不得不涨。

三级厂此时基本采取策略就是,第一绝不囤货也不抢购按照自己实际采购需求买纸板不让市场形成热购现象,第二采取拆单采购把一些大单长单配合自己的生产能力和交货进度拆成短单,第三是多家比价增加供应商数量,第四增加预付款采购比例取得采购主动权。

在这些综合应对之下,面对多方订单不足的状况下尽管一再面临原纸涨价的局面,很多纸板厂还是不得不名义宣布涨价暗地继续特价的策略,很自然的形成“坐山观虎斗”的局面。

纸厂“钝刀割肉”涨成本、三级厂“坐山观虎斗”降利润,一涨一降之间纸板厂就成了“唐僧肉”。

2019年整个年度就要过去,纸板厂也是加速分化。

【板厂纸箱化】板箱比例合理的二级厂继续稳扎稳打强化纸箱终端客户的引进,逐步提高到7:3的箱板比,真正掌握终端进而掌握客户稳定业绩。

【技术专业化】走专业技术质量路线的板厂因为技术过硬、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业绩稳中缓增;因为这种稳定的技术保证使得下游一些高端三级厂很难更换供应商,这些高端的三级厂同时相应服务的都是高端客户,这种以质量和服务取胜的市场价格的敏感性相对弱化,在稳定与价格之间首选质量稳定。

【材质差异化】走差异化路线的板厂不追求量的增长但是一直保持较好的利润率,差异化的方式主要是材质的差异化,非常规的纸种配比增强了与客户粘性的同时提高了定价权,大多纸板厂因为量少而不配备,这样给走差异化的板厂赢得市场主导权。但是这种差异化的经营必须配合精益的生产现场管理及机长的技术熟练,因为这种订单大多是单短那就要求瓦线换纸速度快(平均2分钟换一单)车速高而稳定(达到平均车速170)。

【单纸种规模化】针对电商包装和特殊行业包装需求,针对性的推出特供纸板,就是特殊几种材质配比推出低于市场0.1-0.2的价格差吸引众多的同材质买家几种采购,在规模化这种材质销售的同时形成原料采购优势用大量与纸厂达成战略采购协议实现低价采购,这种纸板低价格大销量换来原纸的低价格大采购量形成良性循环,看似低价其实并不影响利润。

看到这些纸板厂的分化,再来看看这一波纸板厂应对原纸涨价的策略,基本还是采取涨价转移成本,可是同样的“涨价”各家的“涨价”又大不相同。

【成本式涨价】这种涨价纯粹就是因为原纸涨价,为了转移成本降低经营风险的常规应对之策,基本表现就是原纸涨多少纸板涨多少。

【跟风式涨价】因为市场都涨价了,自己就跟着涨。这样涨一是为了应对成本上涨二是为了维持市场均衡,不让同行说自己“心不齐、想低价抢单”。

【阴阳式涨价】《涨价函》高举高打,你涨我绝对涨。实际是一面上台涨价一面下台就让业务员私下沟通不涨乘机收割客户。

【面子式涨价】因为别人涨了,如果自己不涨就是“价格不正确”,尽管自己涨价的时候一直心内嘀咕着“涨价会不会订单继续减少”,在现实订单就不足的状况下继续涨价恐怕继续恶化,可是更担心因为自己不涨在同行面前暴露自己的窘境,为了面子只得跟着涨。

涨价的风还会吹几天,只不过是战斗结束后尚未散尽的硝烟和零星的枪声而已,下一个战场绝不是价格......

钝刀割肉、坐山观虎斗,纸板厂成了唐僧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