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书中的拼多多和问题


法院判决书中的拼多多和问题



文|吴大郎

拼多多是在争议声中崛起的。

牛刀财经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与拼多多相关的结果有438条,仅2018年就有384条,合作协议信息有130条,合同约定信息有15条。

但从法院的判决结果来看,拼多多需要承担的责任,比你所预料的要少很多,少到不用承担责任。本文无意卷入站队、口舌之争。法律的归法律,人情的归人情,道德的归道德。

对簿公堂的法律逻辑

经过查询,牛刀财经发现了一个典型案例。2017年4月16日,商家X被平台告知存在虚假发货,同年11月,平台从商家X店铺资金账户扣款91820元。

但商家X坚持认为自己已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将货物交付了快递公司,因快递公司邮件打包积压,导致未能及时将邮件揽件信息上传至官网,由此造成未能在24小时内将揽件信息上传,自己未违约,也不存在虚假发货。

于是,2018年1月,双方对簿公堂。拼多多给出了一组数据:2017年4月13日,商家X当日发货7502单,其中虚假发货5976单,占比79.66%。

同年4月15日,商家X当日发货6903单,其中虚假发货6376单,占比92.37%;同年4月16日,商家X当日发货3959单,其中虚假发货3954单,占比99.89%。

但对于是否是快递公司的责任,双方提供了两份完全相反的证据。在法院要求相关人员出庭作证陈述有关情况时,原告(商家X)明确证人不出庭。

最终,法院判定,按照协议约定,被告(拼多多)应当支付的消费者赔付金为183640元,故被告对原告(商家X)店铺账户内的资金采取限制措施的做法未违反合同约定。

无独有偶。2016年12月,拼多多发现商家Y在售的品牌睫毛膏被系统判定“高度疑似假货”,经 “神秘买家”购买样品移交品牌方鉴定后,确认为假冒产品。

随后,平台冻结了商家店铺8.4万元资金,并对3532位消费者按最高“假一赔十”进行赔付。

商家Y对这样的处罚并不满意,将拼多多告上法庭。商家称自己没有售假,要求拼多多返还8.4万元,并恢复网店登录、经营功能。

拼多多向法院提交了完整的证据链, 如通过“神秘买家”向原告下单订购某品牌睫毛膏,收货后录制了拆包视频和将该睫毛膏贴上贴标交由该品牌商标权利人进行鉴定的送检视频。

而原告商家X却未能未能充分提供其产品来源的合法合格证明,再加上这款睫毛膏消费者差评及退货申请较多,法庭确认原告存在售假行为,拼多多“打假”合法有据。

法庭认为,原告(商家)在被告平台上以电子签章形式签订的若干版本的《平台合作协议》均有效,均对双方产生约束力。原告自愿签订合同,视为在享受服务的范围内向被告让渡部分权利,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接受被告平台的各项管理。

牛刀财经了解到,商家觉得拼多多平台管理太严:描述不符要罚款、发货太迟要罚款、假冒伪劣直接封店并冻结保证金等。

“拼多多”到底有没有售假,作为平台又是否该承担法律责任?牛刀财经以“拼多多”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检索,可以发现36份互联网购物合同纠纷判决书,其中20份判决中,“拼多多”以运营方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名义被列为被告。

这些判决书载明的事实大同小异:顾客称在拼多多上买到了假货,于是将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家和拼多多一起告到法院。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公开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判决书中,商家往往败诉被判赔钱,而拼多多作为平台却没有因此赔钱。

其中可以查到的最早的一起案例发生在2016年。原告在拼多多商城上的店铺KYO旗舰店购买了小米5手机一台,单价1999元,商家承诺“假一赔十”。

收到商品后,原告却发现商品后标签与官方标签不一致,后来在小米之家拆封发现没有“CCC”认证标签和进网许可证标签,且手机的身份识别信息为虚假。原告将商家告上法庭索赔19990元,同时也以拼多多平台运营方拒不提供商家资料为由,要求拼多多承担连带责任。

拼多多则辩称,他们并非本案商品的销售者,仅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交易平台,不参与店铺管理或实际交易。原告与客服联系时未证实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此他们有理由暂不提供销售者信息。

法院判令商家赔偿19990元,但判令拼多多无须承担责任。

拼多多的问题

黄峥曾说:淘宝曾经遇到过的问题,我们一个也逃不掉。果然,拼多多自从问世以来,尤其是上市以来,遇到了铺天盖地的质疑,其中的核心,就是山寨问题。

黄峥也坦承,山寨的问题,拼多多确实做得不够好。

他说,“山寨的问题我觉得比假货要严重,这里平台也是需要有价值观,有些白牌机去蹭流量,消费者没有得到好处。”

在知乎、微博等网站上,拼多多几乎成了山寨品的代名词。拼多多网站上的曾经出现过vivi手机(不是vivo)等图片,在网上大量传播。拼多多,也被无数网友笑称为“拼夕夕”。

总而言之,拼多多才4岁多,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长期高频的低价促销方式,已经让用户在心理上形成捆绑印象——“拼多多约等于低价消费。”

对此,黄峥对山寨和假货的看法,是利用了词义上的微妙差别。

但对于消费者,应该如何判定假货:“我认为这是小米,买到的却是“小米新品”,而且有90%的购买者,都被其误以为买的是小米。当绝大多数消费者错把山寨品认成正品,这就是假货。”

“假货是社会问题,让3岁的拼多多承担是不公平的!”黄峥这句话,迅速激发起了公众对创富中积累原罪的愤怒。有网友谴责,“世上最怕的事,是你和他说法律,他和你说发展阶段。”

其实,自上市以来,拼多多就因假货、山寨而遭到市场质疑。尽管创始人黄峥也出来回应质疑了,但还是引来了监管出手。

去年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经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拼多多,对媒体及消费者反映的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开展调查,只要构成违法都将严肃处理。

拼多多也回应称,已经接受上海市区两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约谈,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进一步打击平台上侵权假冒商品。

对于鉴定假货的流程,拼多多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消费者和品牌商投诉后,商品立刻进入抽检流程,随机抽消费者将商品寄回平台,全程取证并交由第三方检验,这是两年前就采用的方式;另一种是公开链接,消费者发现侵权后自行提交申请。

猎云网曾在《拼多多一步步跌落深渊》一文中提到,拼多多想要转型,无非有三个选择:品牌清仓模式:和正牌厂家合作,帮助出售一些去库存的商品;只出售正品商品;原先的山寨厂商,放弃“碰瓷”大牌,全部改为自有独立品牌。

王兴说,接下来几年,是拼多多的黄峥和淘宝/天猫的蒋凡这两个非常聪明人的较量。而在这场战争中,留给拼多多的问题很多,需要黄峥给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