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祥雲縣致力民生:首條“海綿城市”透水道路建成投入使用

本報訊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用主題教育成效檢驗工作成績,關注民情、致力民生,首條“海綿城市”透水道路於日前完工並投入使用,開啟了當地“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樣板道路建設模式,使“海綿城市”建設由“試點”走向“示範”,讓城市在綠水青山中自然生長,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在順應自然中合理利用自然,通過增強城市環境優勢來提升城市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作為祥雲縣首條“海綿城市”建設的縣城興雲路,連接龍翔路、文苑路,興雲小區、永安市場坐落於該路段兩側,全長800餘米,改造前路面裂縫、翻漿、坑槽積水嚴重,影響群眾出行。加之道路未設置非機動車道,綠化帶面積較小,遇到降雨,大部分雨水不能直接進入城市雨水管網,彙集在道路路面,造成城市內澇,該路段日常人流量大,給居民出行帶來不便。

對此,祥雲縣將興雲路改造為當地“海綿城市”理念透水道路試點項目,並作為全面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提供示範和參考加以實施。項目總投資1300萬元,於今年3月進場施工。在項目建設中,採用“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將車行道改造為透水性能較高的透水瀝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改造為鋪築透水路面磚。

建設中採用透水材料(透水路面磚、透水水穩層、透水瀝青混凝土面層)及“海綿城市”系統施工工藝,設計道路滲透層為450毫米,暴雨或洪澇來臨時,路面可迅速滲透蓄存大量的水分,在一定時間內不會造成道路積水,可達到“雨停路幹”的效果,對行人、車輛通行不會造成影響。當乾燥缺水時節,道路下儲存的水分可自然釋放出來,調節空氣中溼度和氣溫。在保證透水功能的同時,透水瀝青混凝土面層具有較高的摩擦力,雨季行人、車輛不會產生溼滑。

通過改造後的興雲路成了“海綿城市”透水道路,道路滲透層及綠地系統會自主保留一定數量的雨水儲存起來,多餘的雨水通過道路兩側的滲水盲管收集導流至雨水井進入雨水管網系統,像海綿一樣,從而有效控制了雨水徑流,有效緩解城市內澇,改善縣城生態環境,方便群眾出行,實現城市道路“會呼吸”的呼吸的功能。(通訊員 朱國軍 陳應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