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信貸市場需求猛漲,是泡沫還是機遇?

近日,某社一篇名為《另一個信貸泡沫正在增長:50億美元的加密貸款市場》的文章引發熱議。

文章稱:加密信貸擴張得太快,正走向崩潰。


加密信貸市場需求猛漲,是泡沫還是機遇?


加密貨幣的確傳統貨幣穩定,信貸也是個風險詞,加密信貸更是普通人眼中的紅色警戒,因此該文章無遺給這一行業籠上了更晦澀的意味。

在回答加密信貸是否會滋長泡沫,動搖市場這個問題前,我們先客觀的全面我們分析下加密信貸。

「短板」

1.加密信貸公司缺乏規範的貸款準則

我們看傳統銀行貸款,申請過銀行貸款的十個有五個以失敗告終,而且以個人或企業用途進行銀行貸款更是難上加難,高額利息也令借貸者頭禿。

因為銀行有極其嚴格的貸款準則和審核條件,它畢竟不是你家錢包,沒錢就能拿。


加密信貸市場需求猛漲,是泡沫還是機遇?


反之,加密信貸貸款標準寬鬆,除了少數像Celsius Network這樣只將貸款發放給那些具有嚴格合規性和風險管理程序機構的借貸平臺,大多數加密信貸公司都會給個人放貸,而這些個體客戶也不需要提供繁瑣的各種材料。

2. 監管的不確定性

開頭說的那篇文章稱,金融法則仍然適用於加密貨幣的平行宇宙。

但,金融監管法則卻不太適用。

加密信貸市場,作為基礎流通資料的加密貨幣本身就缺乏系統的、行之有效的監管。目前,沒有哪個國家制定出一套完備的針對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監管體系,這也是這一行業一直無法快速發展的一大桎梏。

加密信貸市場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得不到穩固的保障。

3. 惡性加密信貸事件或導致加密資產價值下降

加密貨幣不穩定。

一旦發生信貸事件,金額不多也就罷了,一旦涉案金額過大,一波清算浪潮導致強制出售,甚至會直接導致加密資產價值下降。

這不是危言聳聽。

還記得今年6月,PlusToken錢包被財經網曝光跑路,眾多投資者哀嚎其投入的加密貨幣資產無法提現。據悉,PlusToken錢包的資金池規模高達200多億人民幣,是目前幣圈最大的跑路資金盤。


加密信貸市場需求猛漲,是泡沫還是機遇?


Plustoken部分人員被抓,但其部分錢包裡價值幾十億且無法提現的比特幣、以太坊仍有可能被隱身人員砸向市場變現,一旦Plustoken砸盤,加密貨幣市場該是怎樣一番腥風血雨。

「價值」

有一說一,拋開以上令人擔憂的地方,這一新興產業確實也為加密基金行業提供更大的生存機會,為該行業注入流動性和多樣性。

Marshal Lion Group代幣化借貸平臺創始人Bartlomiej Wasilewski表示:

“金融的數字化是不可避免的,不僅僅在加密貨幣領域是如此,在更廣泛的層面更是如此,正如諸多微貸款平臺的崛起使個人能夠把資本借給企業,同時監督著資金如何被使用,並能夠見證自己的投資所帶來的收益。”

加密借貸不僅僅只是傳統金融體系的復刻品。

「加密信貸是否會滋長泡沫,動搖市場?」

過度擔憂。

加密借貸多為借貸交易。

有別與傳統金融貸款,使用加密信貸的用戶大多用途是做對沖基金和交易公司,借貸的幣種主要是BTC、BCH、ETH等加密貨幣。

比特幣借貸平臺Genesis負責人表示,客戶貸款通常是為了企業運營、投資對沖的衍生品,或者是想做空某種加密貨幣。

“剛推出這項業務的時候,貸款的主要是進行投機的對沖基金。“負責人說道,“BTC貸款主要是出於企業運營資本的需求,而ETH貸款主要用於短期套利。”

而傳統銀行借貸用途往往與民生息息相關,比如現代人都迫於房價壓力,大多貸款買房,如果銀行放款那麼輕鬆,大家一窩蜂的可以貸款買房,那麼房價會暴跌,繼而引發泡沫經濟,每個人的生活都會收到影響。

一切關乎民生的問題即最嚴重的問題。

而作為交易用於的加密貸款不會產生系統性的風險,它也許會導致加密資產價值下降,比如主流數字貨幣價格的大幅波動,但是不會干擾到它們背後運轉的區塊鏈網絡,更不會影響金融系統的運轉。

換句話說,幣價你跌任你跌,我的世界照常運轉。

我們再回顧加密信貸的短板,會發現其實“缺乏規範的貸款準則“、“監管的不確定性“以及”導致加密資產價值下降”都屬於中心化的問題範疇,並非去中心化所會產生的問題。

而中心化所招致的問題更多的長期存在於傳統金融行業中,所以拿中心化的問題來拷問一個致力於去中心化的行業是否會破滅,多少顯得有些狹隘。

當然,我們肯定期待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領域日後能制定出完備的監管體系以面對悠悠之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