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魚雷、核巡航導彈,為何俄羅斯總喜歡帶核的武器?

執爸KkIQ1093


眾所周知俄羅斯行為處事的一貫作風就是“簡單粗暴”,總是喜歡不走尋常路,採取在旁人看起來頗為獨特的手段直截了當的解決複雜問題,這一特點在武器裝備研製領域同樣也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爆炸當量超過5000萬噸的“大伊萬”超級核彈、能夠搭載數百枚各型導彈的“海上軍火庫”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滿載排水量超過30000噸的“海水搬運工”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等等,傾情奉獻出了一系列充滿暴力美學的經典大殺器,讓廣大軍事愛好者們久久為之津津樂道。

(“大伊萬”超級核彈)

(“大伊萬”超級核彈爆炸後恐怖的威力)

劍走偏鋒的暴力美學是俄羅斯的傳統作風

近年來由於烏克蘭、敘利亞局勢的一波三折、持續發酵,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係也是愈加緊張,再加上美國又嚷嚷著威脅退出中導條約,加速推進新一代核武器、反導防禦系統和太空戰能力建設,又一輪的全球軍備競賽大有呼之欲出之勢。然而以俄羅斯目前的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老實說想跟財大氣粗的美國比賽燒錢顯然是相當不明智的。但是就此服軟、坐以待斃也不是北極熊的正常打開方式,尋找性價比更高、威懾能力更強的反制手段成為俄羅斯亟待滿足的緊迫需求。

(“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令世人矚目)

好在“辦法總比困難多”,2018年俄羅斯軍方正式對外公開了最新研製的兩大王牌武器——“波塞冬”核動力魚雷和“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頓時引起了西方國家的高度緊張。按照俄方的說法,這兩款武器擁有近乎無限的續航能力和無與倫比的隱蔽性能,可以規劃出錯綜複雜的巡航路線,從對手意想不到的方向對遠在地球另一端的目標實施毀滅性打擊,堪稱是神出鬼沒、令人防不勝防的“滅國神器”,而且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都還沒有掌握能夠與之媲美的同類武器系統。

(美國研製過“冥王星”核動力巡航導彈)

 “冥王星計劃”核動力巡航導彈體積巨大,可攜帶 16枚氫彈,抵達目標後直接投彈。

  (圖為冥王星核動力巡航導彈設計剖視圖)

其實早在幾十年前美國蘇聯都開展過核動力飛機的研製,美國還提出了“冥王星”核動力巡航導彈計劃。不過由於當時核動力系統的小型化水平不高,再加上推進系統排出的廢氣會造成強烈的放射性汙染,最終都只得無疾而終。“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從曝光的畫面來看,其體積結構還是相當緊湊的,並不比傳統遠程巡航導彈大出多少,超低空飛行穿越人跡罕至的西伯利亞、北冰洋、加拿大荒原奔襲美國本土,就算有一些核汙染也影響不大,還避開了阿拉斯加的美軍反導基地,可謂一石二鳥、一舉兩得。


(“波塞冬”核動力魚雷)

至於“波塞冬”核動力魚雷,實際上應該算是一種體積龐大的無人潛航器,直徑達到2米,長度超過30米,只能由一艘核潛艇以外掛的方式攜帶一枚。使用核戰鬥部可以攻擊美國沿海港口造成大面積的核汙染帶,使用常規戰鬥部則可以打擊航母戰鬥群等高價值海上目標。這兩款“滅國神器”的出現,為俄羅斯增加了在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海基戰略導彈核潛艇、空基戰略轟炸機)之外新的戰略威懾手段,部署成本也相對較低,算得上是經濟適用型“大殺器”。

(核動力魚雷可嚴重威脅敵方港口和航母)

歷史上,蘇聯對於發展魚雷是非常熱心的,這主要是因為蘇聯將潛艇作為海軍的主力作戰平臺,潛艇要比水面艦艇擁有更好的行動隱秘性。但蘇聯自行研製的魚雷在制導模塊和動力系統的技術上要比美國等西方國家差一些,因此蘇聯一般只是刻意強調魚雷某一兩項的技術指標,而放棄總體的技術要求水平。比如:蘇聯許多水面艦艇上都裝備533毫米重型魚雷,而西方國家水面艦艇只裝備324毫米輕型魚雷。

(T-15魚雷)

1970年代,為了進一步增加蘇聯潛射魚雷的毀傷威力,蘇聯相關設計局啟動了T-15超重型魚雷的研製計劃。這是一種尺寸大大超過蘇聯潛艇常用的533毫米和650毫米重型魚雷的口徑,據報道,其直徑應該在1.2-1.5米之間,因此蘇聯潛艇只能在艇體外部攜帶這款魚雷。而且體型較大的核潛艇也只能掛2枚,體型較小的常規潛艇則只能掛1枚。

T-15魚雷體型碩大,重量也達數噸,因此它不採用常規魚雷經常採用的氫氧或煤油等燃燒值較低的燃料,而是採用小型核反應堆為動力。簡單說,T-15超重型魚雷也是一種核動力無人潛艇,只不過蘇聯應該在當時不具備對水下無人潛艇進行指揮控制的可靠手段。另外,由於當時技術並不成熟,T-15魚雷的實際航程只有1000海里,這就大大限制了其實戰價值。

(圖為美國航母戰鬥群)

但現在,俄羅斯似乎又重新啟用了T-15的設計方案,而且在融入現代化的通信技術後,超重型核動力魚雷要比洲際導彈更加具有實戰價值。據普京介紹,這款新型巨型核魚雷的代號為“斯塔圖斯”6,最大航程達10000公里,最大航速100節,戰鬥部裝1個幾千萬噸TNT當量的氫彈,基本就是一枚水下洲際導彈。

(“斯塔圖斯”6新型巨型核魚雷)

它主要用於打擊美國航母戰鬥群或重要的沿海城市、港口。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斯塔圖斯”6巨型核魚雷在水下進行,因此美國花重金建造的導彈防禦系統根本無法防禦它,而且美軍的其他海中兵器也對其無可奈何。

  一般的洲際導彈受制於發射原理,只能高來高去,紅外目標大容易被探測,拋物線的彈道也很容易被準確預測,在反導系統面前較容易被攔截,這也是為何近年軍事大國都在研製有滑翔能力的彈頭,希望靠改變彈頭軌跡避免被反導系統輕易攔截。

  而巡航導彈雖然速度相比彈道導彈低的多,但是目標信號特徵相對較小,可以利用地形匹配雷達等設備超低空突防,利用地形躲避一般的防空系統,在雷達盲區內飛行抵近目標。

  (圖為巡航導彈可以在複雜地形低空飛行,降低被防空系統發現的概率)

  美軍戰斧巡航導彈依靠地形匹配雷達,能在海上7-15米、陸上平坦地區60米以下、山地150米的巡航高度的飛行,很難被防空系統攔截。俄羅斯的核動力巡航導彈如果也能達到這個水平,那麼導彈從俄羅斯發射後,低空途徑海上和陸地,可以一路安全的直達美國重要城市。由於核動力導彈航程幾乎無限,導彈甚至可以繞很遠的路,選擇最隱蔽的複雜路徑飛行,以此突破敵方防空系統的薄弱區域,這種攻擊方式無疑給防禦方帶來極大的防空壓力。

為何俄羅斯總喜歡帶核的武器? 

近年來,隨著北約不斷東擴,美國加速擴展導彈防禦系統,發展全球快速打擊系統,尤其是加大在俄羅斯周邊的軍事存在。同時,美國不斷增加反導潛力,企圖削弱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的威懾能力。在俄羅斯方面看來,美國日前退出《中導條約》,就是企圖為自己辯解,使其一直以來的破壞行為合法化。換言之,美國將“自我鬆綁”,放手研發各種新型導彈。

對此,俄羅斯方面做出強硬回應。美國退約當天,俄方也宣佈正式退出《中導條約》,並表示將對美方任何部署導彈之舉做出對等回應。此前,俄總統普京多次強調,“俄羅斯戰略核武器必須維持在能夠確保執行核遏制任務的水平上”“必須能夠戰勝現有的和未來的任何反導系統”“必須加速推進‘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更新換代”。這“三個必須”為俄戰略核力量建設提供了理念指導。目前,俄羅斯圍繞戰略核力量建設,制定了階段性財年國家軍備計劃、裝備發展綱要等。如2018-2025財年國家軍備計劃,它是指導俄軍戰備的綱領性文件,戰略核打擊平臺建設是其“重頭戲”。

 發展核武器,尤其是洲際彈道導彈,是普京選擇的軍備優先發展方向。對於俄羅斯來說,勒緊褲腰也要提高核武器裝備水平,不僅利於維護俄羅斯核武庫的最大價值,保持對美國的核平衡,更是保持國家尊嚴的利器。更多的只是向美國展示對峙決心、應對美國在家門口部署重型武器的一種戰略考量,主要目的在於對美國進行震懾。

面對美國的反導系統,俄羅斯的常規核反制能力被相對削弱,因此近年開始另闢蹊徑研製非常規的核反擊手段。俄軍除了研發能在高空“變軌”的滑翔彈頭外,還研製了“斯塔圖斯-6”超級洲際魚雷,希望能借海洋的屏蔽發起核反擊,攻擊敵方沿海城市。

  (圖為俄羅斯媒體無意中洩露的俄羅斯洲際魚雷結構圖)

  俄羅斯研製這款核動力巡航導彈,與美國肆意研製反導系統打破核平衡有直接關係,可以說是針對反導系統量身打造的一款洲際核武器,是對美國打破核平衡舉動的一種示威。

  同時我們也能看出,在美國反導壓力面前,俄羅斯面臨著很大的技術困境。

  俄羅斯這種核動力巡航導彈技術水平其實比較有限,還大大增加了戰略核武器系統的複雜程度,而俄軍針對反導系統的最佳方案應該是像中國一樣研製滑翔彈頭,在現有洲際導彈基礎體系上進行一次技術裝備升級即可。但也因為滑翔彈頭這種武器技術難度較大,俄羅斯可能已經有些力不從心,因此才另闢蹊徑搞出了洲際魚雷、核動力巡航導彈這些“不走尋常路的武器”。

  (巡航導彈俄羅斯反導系統)

維護國際戰略平衡和國家安全,俄羅斯堅持優先發展戰略核力量。今年1月,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指出俄軍年內需完成的5大建設任務,其中加強戰略核力量的戰鬥力位列首項。目前,俄正研製新式重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使其更有效地突破敵防空及反導系統。海基戰略核力量方面,俄軍開始配備可發射戰略導彈的新一代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俄還加緊研製新型遠程航空武器,以鞏固空基戰略核力量。

加大演習等活動的力度,保持高水平戰備。演習是使武裝力量保持備戰狀態的有效舉措。近年來,俄羅斯突出加強戰略核力量的演習,使其充分發揮戰略威懾作用。自2013年以來,俄軍對戰略核力量實施突擊戰備檢查,檢驗了其跨區機動及發射等方面的能力。今年1月,俄國防部通報了年度訓練計劃。其中,戰略導彈部隊將進行200多場首長-司令部、戰術等各種演習,將著重研究最高級別戰備值班制度的運行情況。


鐵桿軍迷



Mrlaogumin


俄羅斯為了反制美國,不得不製造一些殺手鐧的武器,在自己軍費支出不是很高的情況下,核武器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使用常規武器的話,俄羅斯軍費難以抵制美國的威脅。

普京很喜歡帶核的武器,畢竟具有戰略性。特別是普京重視的幾個核武器,比如薩爾馬特,薩爾馬特”洲際導彈主要用於替代俄現役的RS-20V“部隊長官”(北約稱SS-18“撒旦”)液體洲際導彈,後者於上世紀80年代末服役,到現在已經顯得老舊。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薩爾馬特”液體洲際導彈是一個“巨無霸”,總重超過100噸,長度超過32米,最大載重約10噸,可攜帶10枚重型或15枚中型分導核彈頭。按照俄羅斯媒體的說法,1枚“薩爾馬特”即可摧毀相當於整個法國或美國德州的面積,這是實實在在的核威懾存在。

當然還有一個魚雷叫做 波塞冬 這個武器是很多國家的噩夢。據有關資料,如果”波塞冬“攜帶的一枚核魚雷,在美國本土近海爆炸,爆炸的威力不僅能夠激起高達五百米巨浪,還能導致大規模海嘯與地震。美國近海領土將會全部淹沒,同時核爆炸後的輻射汙染,會直接將美麗繁華的現代都市,變成無人區。

所以說,在常規武器不對稱的情況下,俄羅斯擁有這些核武器,即使是美國也不敢輕易動手。

在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以後,俄羅斯也做出了相應的回應措施,其中就包括髮展相應的核武器,就目前來看,俄羅斯擁有的核武器數量超過了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核武器也是普京強硬的支撐,畢竟他的威懾比較大。


微觀V視野


蘇聯為什麼總喜歡核打頭的武器?

防空導彈用核彈頭,反艦導彈也是核彈頭,就連魚雷和核巡航導彈那也得是核彈頭。

甚至於俄羅斯表示這些東西太常規了,折騰出來的無限射程的核動力巡航導彈和射程一萬公里,裝備1000萬噸TNT當量核彈頭的核動力魚雷.......


而且俄羅斯把核武器玩出花來了...用核彈炸水庫,用核彈滅火....甚至於俄羅斯給日本提出的解決福島核洩漏的方法,那也是一顆核彈過去,再過上兩三年就解決了核洩漏問題了。(第一加速反應,第二將那些核廢料吹散第三,核武器比較乾淨,殘留較少,比核電站乾淨多)

而俄羅斯喜歡核武的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便宜實惠量又足。


這也是一種典型的彎道超車行為,畢竟指望在航母方面追美國的話,那是腦子有病

並且核武器其巨大的威力,在戰爭真正爆發的時候他就是殺手鐧,任何武器的威力都不能與核武器相比。

所以說核武器非常適合以小博大。

並且多年的經濟水平從來沒有到達過美國的70%以上,也就是說蘇聯打不過 那麼就得打滅絕仗了。

核武器蘇聯能夠把美國拉到和他同一水平上。然後有豐富的相關儲備,擊敗美國


嘯鷹評


事實上,前蘇聯成為華沙條約組織的帶頭大哥,率領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一幫小弟,與美國領銜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相抗衡時,實力也是遠遠遜色於對手的,蘇聯只不過是在硬撐而已,特別是在海軍建設上大大落後於美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彈射起飛航空母艦,因此就在核武器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以取得對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恐怖核平衡,能保證相互之間的對等摧毀,至於海軍方面已經拉開了非常大的距離。

應該說是蘇俄不得已而為之的措施,因為沒有更好的手段來反擊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常規軍力上遙遙領先自身,唯有在核武器領域保持對等摧毀能力,以彌補在常規軍力特別是海軍方面的巨大差距,反正不會也不敢主動進攻蘇聯,畢竟有核大棒在手。

最終,入侵阿富汗,成了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龐大的蘇聯帝國大廈轟然倒地,儘管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大部分衣缽,但畢竟實力大不如前了,自90年代初蘇聯解體華約組織樹倒猢猻散以來,北約非但不解散,還不斷東擴隨即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嚴重地打壓了俄羅斯的生存空間。

將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吞併以來,西方的經濟制裁包括國際油價跌落谷底,給俄羅斯經濟以沉重打擊,迄今為止都未服役一艘5000噸級以上水面艦艇,800噸的小型水面艦都被俄海軍命名為護衛艦,與某國一口氣就開建60艘排水量1400噸卻被稱為輕型護衛艦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對比,俄羅斯真的衰弱了,綜合國力大不如從前了。

正因為俄羅斯在常規軍力上無法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相抗衡,所以俄羅斯傾其國力發展核武器,在魚雷、導彈等常規武器裝備領域,不時地將常規彈頭換成了核彈頭,採取的咄咄逼人的手段,其目的就是為了威懾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

此外,俄羅斯在彈道導彈核潛艇,陸基、海基和空基核導彈,包括重啟圖-160戰略轟炸機等核武器領域的不斷髮力,加強對美國以及北約的制約,就是希望對手不要再對其採取緊逼的措施,讓對手冷靜下來,俄羅斯不是好惹的,有大量核子武器在握。

就目前在核武器領域的發展來看,俄羅斯確實搞出了許多花花綠綠的玩意,也玩得非常嗨,甚至想到了要用核魚雷炸航母、用空射核巡航導彈炸掉對手的水庫大壩,核武器的開發和打擊手段可謂層出不窮,加上其民族歷史上的好戰好鬥性格,確實讓其對手有所忌憚,真的把俄羅斯惹急了逼到了牆角,說不定就來上一發消魂的核彈,這真不是鬧著玩的,是要死翹翹的,俄羅斯開發的核魚雷、核巡航導彈等新型的核武器,確實對對手有巨大的威脅作用,畢竟不是小孩過家家的玩具。


國平軍史


為何俄羅斯總喜歡帶核的武器?這得從俄羅斯的前身--蘇聯說起。

一、美蘇軍事競賽,讓蘇聯經濟陷入困境

蘇聯是上個世紀中非常強大的一個國家,在整個二十世紀後半葉都在跟美國進行著激烈的競爭,而蘇聯在軍事上也取得了非常難以置信的成就,實力曾一度超越美國,然而由於過度的發展軍事,使得蘇聯經濟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在世紀末不得不走向解體。

二、俄羅斯手中的王牌就是核武器

在解體之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絕大多數的遺產,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俄羅斯一直以來在世紀軍事排名中都穩穩的跟在美國後面,號稱世界第二軍事大國。

雖然今天的俄羅斯發展並不快,但是他們手中的王牌就是他們爭霸一方的資本,那就是核武器。

三、俄羅斯擁有數量最多的核武器

俄羅斯的核武器數量是非常多的,主要就是因為上個世紀的蘇聯生產了非常多的核武器,就算到今天為止,俄羅斯依然擁有著世界上數量最多的核武器,美國的數量也是沒有俄羅斯多的。

四、俄羅斯是最有可能使用核武器的國家

俄羅斯也被稱為最有可能使用核武器的國家。為什麼這麼呢?說先就是由於俄羅斯人的個性。我們中國喜歡稱俄羅斯人為戰鬥民族,就是因為他們剛猛的外表和不屈的性格,彷彿隨時隨地都可以跟敵人開戰,因此在使用核武器上他們肯定是要比其他人要果斷的。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今的俄羅斯雖然排名很高,但其實他們如今的軍事發展狀態並不好,很多武器裝備都是蘇聯的老舊產品。

俄羅斯現在的經濟實力和常規軍力已經大打折扣,由於經濟問題造成海陸空裝備更換非常緩慢,很多武器超期服役。特別是俄羅斯海軍,規模已經不及蘇聯時期的30%,近些年來服役的水面艦艇大都都是幾百噸的輕型護衛艦,最大的也不過是4500噸的護衛艦。海軍是一個非常燒錢的軍種,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連基本的大修都推遲了好幾年,最近好不容易開始大修瞭然而還被砸了一個大洞,即便這樣俄羅斯都沒有更新航母的計劃,畢竟太過“囊中羞澀”了。現在一旦要打起仗來,他們的武器很難發揮出作用,要想贏得勝利,只能依靠這些核武器的威懾。

總而言之,核武器是現在俄羅斯的本錢,所以俄羅斯必須達到一定高度的核威懾能力,這樣才能自保和取得更多國際話語權。


大川觀史


以美國現在常規武器的科技高度,俄羅斯是怎麼拼都不可能拼得過的,所以大概在10年前吧,普京在召集俄羅斯精英們討論俄羅斯未來武器發展過程中,就已經明確了“核”優先政策,既然拼不過“常規”那就拼“核”了,畢竟在這方面俄羅斯不但不落下風,而且威力比較嚇人!

其實普京選擇了發展核武器這條路肯定是正確的,像蘇聯那樣,不但核武上壓倒美國,常規武器也壓倒美國,上萬架戰鬥機,幾萬兩坦克,還有幾千艘軍艦,蘇聯時期世界基本一半武器在蘇聯,核武與北約比拼中同樣不落下風,常規武器雖然質量上可能差了一些,但是勝在數量多,打二戰蘇聯不就是用數量碾壓了德國的質量嗎?這招好使!


但是和平時期養這麼大的部隊確實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後來美國一些列策略讓蘇聯苦不堪言,比如星球計劃讓俄羅斯白白投入大量資金,與歐佩克聯合降低石油價格又讓蘇聯資金收入大幅度減少,再加上阿富汗戰爭的消耗讓蘇聯的精神意志崩塌,結果蘇聯因為自身不堪重負崩塌了。

解體後的俄羅斯經濟繼續崩塌,直到強人普京上臺才穩住了局勢,當然不但因為普京確實很強,其實還是有運氣成分,普京上臺沒兩年,美國打阿富汗、打伊拉克,把石油價格打高了,正好俄羅斯就是一個以石油為主要經濟收入的國家,俄羅斯藉此穩紮穩打,躋身金磚四國,而收入的前並沒有過多的用於武器更新換代,而是改善民生,改善國民經濟收入等,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也是在克里米亞危機後,俄羅斯被西方經濟制裁而沒有崩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前面我們說了,俄羅斯在普京帶領下有錢了,但是普京並沒有亂花,雖然在經濟結構調整上說實話感覺俄羅斯整體都不大行,太過於依賴能源,但是在國家的錢怎麼花的問題上,普京是有樣學樣,比如軍事投入不再像蘇聯時期那樣大手筆亂花了,蘇聯時期是有錢就製造更多的武器,這些武器放家裡就完了嗎?沒有,還得訓練軍隊管理,還得保養維護,特別是核彈的保養維護那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而普京在軍費上的支出應該不到GDP的2%,這是一個非常良性的循環,而且在很多武器項目的研發上,比如蘇57,下一代轟炸機,T14等等,即使缺錢,也是由企業自己想辦法等等,俄羅斯更正了蘇聯時期在軍事上亂花錢的毛病。

軍費的支出被普京限制了,那麼就得有發展重點,經過俄羅斯內部討論,普京的選擇是重點保持在核力量上與美國的抗衡能力,保持對美國足夠的核威懾就夠了,而常規軍備重要不是太落後就行,所有的軍費研發基本都向“核項目”傾斜,所以這些年我們看到的結果就是俄羅斯各種與“核”有關的武器是滿地開花,比如去年就有“先鋒”高超音速導彈,匕首導彈,薩爾馬特洲際導彈,還有這些年正生產建造的北風之神等等,接下來可能還有核魚雷、核巡航導彈等,這就是俄羅斯的選擇。

而對於常規武器方面,就比較拮据了,俄羅斯自己的裝備的武器基本都是在以前的基礎上能改進升級好,先進武器保持研發力,但資金方面俄羅斯政府只負責一部分,其他部分企業自己想辦法,於是就有了印度這個冤大頭各種上當受騙了,而且很多先進武器俄羅斯自己研發出來都不買,或者只小批量的買,基本都是靠出口,比如T90坦克,俄羅斯自己才100輛不到吧,上印度都買了千多輛了,蘇35很先進吧,俄羅斯自己也才買了70架左右,基本也都打著外銷的主義,包括現在研發出來的蘇57,只是印度這個冤大頭投資了幾十億美元,現在居然不要了,俄羅斯得了便宜還是裝備不了,現在正在四處找買家呢?

俄羅斯軍事裝備現在的狀態,基本說是購買新武器更像保持工廠小批量生產的需求,儘量少花錢在常規武器裝備上,而在核武方面一點都不含糊!


狼煙火燎


現在這世界,核武器就是戰爭終結者,就像之前流傳過一個段子,一記者問美國政府:“既然你們懷疑伊拉克有化學武器,還敢攻打伊拉克,那和俄羅斯是死對頭,為什麼不攻打俄羅斯呢?對方回應:“俄羅斯是真有核武器啊。”

核武器的威力不用多說,廣島和長崎的兩枚原子彈足以說明其威力,而現代科技可以將核彈頭做得更輕便,發射方式更多樣,讓人防不勝防。

核武器是一國談判桌上的有力籌碼,我國在當年艱苦條件下,省吃儉用也要造出原子彈,就是不受蘇聯和美國威脅。朝鮮也如是,在其宣告核試驗成功後,美國對其態度也有改變,甚至歷史性地出現了“金特會”。

在可預見的未來,核武器依舊是各國爭相發展的武器裝備。





高校集結號


因為俄羅斯早已經清楚的意識到,隨著蘇聯解體且石油經濟的起伏性,長期萎靡的經濟,已經無力在常規軍力方面與美國再爭長短,有限的軍費(且相對研發投入小、見效快)投入到核武器(及其運載工具)上去,是頗為明智的選擇。

多年來,俄羅斯不僅在常規武器的研製上與美國差距有拉大趨勢(如五代機項目,美國F-22都停產多少年了,蘇-57時至今日仍然磕磕絆絆,完全狀態的發動機“產品-30仍未能批量實裝”),這在蘇聯時代是不可想象的。而俄羅斯龐大的老舊常規裝備急待汰換,更新進度也是漸露疲態,看看那麼多老軍艦,即使現在俄羅斯只建造小型護衛艦補充,仍不知何年何月能更新完。

考慮到蘇聯的餘蔭,俄羅斯武裝力量還能撐很多年。但是如果俄羅斯經濟再不能中興,別說研製新常規武器了,就連老常規軍力都將不斷縮水,現在已經在逐年縮水了。俄羅斯每年幾百億美元的軍費,去掉人員、基建等費用,真正能投入到武器研發和採購上的能有多少?換言之,美國光是每年維持、保養核武庫的費用都有幾百億美元。俄羅斯再不用那點有限的軍費開發核武器,如何保障大國地位?

此外,自蘇聯解體時起,俄羅斯最困難的年月裡,武備廢弛,但是對於核武器卻沒有絲毫放鬆。所以俄羅斯在核武器的技術研發、生產製造自己維護保養方面都是成熟的,且保留了相當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傳承,所以研製新一代洲際核導彈“薩爾馬特”,核魚雷“狀態6”、核巡彈“雨燕”,成本低形成戰鬥力快,且能有效對美歐形成壓力和心理威懾。


裝備空間


不是俄羅斯喜歡亮相核武器,實在是俄羅斯也沒有更好反制美國的手段。就是早在蘇聯時期,蘇聯的整體科技水平依然趕不上美國。前蘇聯也只是在某些方面才有可能超越美國,在很多領域都是落後於美國,尤其在電子科技領域。

俄羅斯與美國的在核武器上還能佔據一點點優勢,俄羅斯就在核武器方面有所加強,其目的就是威懾美國。俄羅斯之所以要研製這類武器,也是因為美國對俄羅斯始終採取咄咄逼人的架勢。


自從前蘇聯,1991年解體以後俄羅斯獨立以來,一直伴隨著前蘇聯,留下的經濟詬病,而無法在短期內獲得經濟增長。也正是這樣的經濟環境導致了俄羅斯在很多軍事領域上,得不到急需的資金投入。尤其是在葉利欽時期,才俄羅斯採取的是近海防禦戰略,大量的俄羅斯戰略性武器,包括海軍艦艇都紛紛宣佈退役或者公開出售,俄羅斯徹底變成了一個近海防禦的海軍力量。


這樣,俄羅斯就已經缺少了對外顯示力量的手段,整個俄羅斯軍工體系,基本上都處於一種停滯和半停滯的狀態,唯一叫好的還屬於空軍和陸軍,而海軍基本上就處於停滯狀態,不是海軍近30年都沒有裝備新的軍事艦艇,就可以看出海軍在艦艇上的落後。

都是基於這樣的情況,再加上1999年以後科索戰爭爆發,美國不斷推行北約東擴及壓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這讓俄羅斯沒有很好的應對美國的手段,那麼發展核武器相關的核載具,就是俄羅斯比較有效的反制手段。因此俄羅斯在核巡航導彈上、核動力魚雷、核洲際導彈、潛射導彈等,這些武器更具威懾能力,也相對能夠讓美國能夠冷靜下來。



所以,俄羅斯可對美國的手段本來就不多,那麼再加上後蘇聯時代的軍工停滯發展,更讓俄羅斯很難有行之有效的手段應對美國戰略擠壓。那麼再不利用手中核武器,俄羅斯就更無米下鍋了。因此我們經常能看到俄羅斯方面經常拿出核武器威脅,這就是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