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濮韶華光明救贖週年實錄:產業鏈整合升級 重歸增長軌道

“外行”濮韶華光明救贖週年實錄:產業鏈整合升級 重歸增長軌道

時代週報記者 黃嘉祥 發自深圳

發佈2019年三季報後的5個交易日,光明乳業(600597.SH)股價總體呈上漲趨勢,除10月30日和11月1日分別微跌0.19%和0.83%外,其餘3個交易日股價均上漲。截至11月4日,光明乳業報收11.08元/股,較1年前的7.82元/股增長了41.7%,最新市值為136億元。

從營收淨利雙下滑到重回增長軌道,濮韶華交出了掛帥光明乳業一週年的成績單。

10月28日晚間,光明乳業發佈2019年三季報。財報顯示,今年1―9月,光明乳業實現營業收入171.37億元,同比增長8.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44億元,同比增長11.27%。

作為國內昔日乳業“老大”,光明乳業從2003年開始先後被伊利股份(600887.SH)、蒙牛乳業(02319.HK)趕超,並逐漸淡出行業第一陣營。中國乳業市場格局從三足鼎立逐漸演變為雙雄爭霸,光明乳業儘管仍排名乳企第三,但市場份額不斷遭到擠壓,尤其是2018年接連遭遇業績下滑、高層調整等危機,“救救光明”的呼聲不絕於耳。

2018年9月,濮韶華臨危受命,接任光明乳業董事長一職,開始加速全產業鏈整合升級,調整戰略,聚焦低溫市場。不同於過去的保守路徑,濮韶華給光明乳業的市場營銷改革加入了一點“狼性”。

“自去年董事長濮韶華上任以來,光明乳業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創新乳製品產品體系、輻射多元化消費群體,實現業績穩步增長。”11月1日,光明乳業方面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業績的穩定增長得益於光明乳業積極優化全產業鏈佈局,擁抱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跨界創新釋放品牌活力。

一年之變

救贖,是濮韶華執掌光明乳業這一年來的關鍵詞。

2018年9月7日,濮韶華出任光明乳業董事長,在此之前,其曾擔任上海水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幾乎沒有與乳品行業相關的工作經驗。

這一年來,市場目光聚焦於這位“外行”領導身上,既有期待,亦有擔憂。而對濮韶華而言,壓力始終如影隨形。

濮韶華上任之初,光明乳業的業績風波並未完全平息。2018年10月29日,光明乳業發佈該年第三季度報告,2018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與淨利潤雙雙下滑,尤其是第三季度單季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63.75%。

當晚,光明乳業董事桑樹德和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王偉辭去相應職務,這無異於雪上加霜。11月2日,一篇題為《請救救光明》的文章在互聯網上發表,並迅速引發網友聲援,希望上海人以及光明人能夠一同拯救光明乳業。

重擔之下,濮韶華把方向聚焦在了產業鏈整合升級上。過去一年裡,光明乳業相繼收購光明集團旗下乳業資產,包括上海奶牛研究有限公司、上海乳品培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牛奶棚食品、益民食品一廠。

光明乳業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牛奶棚食品的收購,增加了公司線下的銷售渠道,為公司產品銷售業績貢獻增量;益民食品一廠彌補了公司在冷飲業務的空白。今年公司推出多款冷飲新品,為公司進軍冷飲高端市場奠定了基礎;首家烘焙麵包店“光明悠焙”於9月開業,結合了牛奶棚的渠道資源和光明乳業豐富的奶源品種,進一步發揮了資源優勢。

另一方面,光明乳業也重新調整了發展戰略。其在2019年初發布了光明乳業“領鮮”戰略,提出以“做強上海,發展華東,優化全國,樂在新鮮”為目標,深化企業發展改革。

相比伊利與蒙牛,低溫板塊正是光明乳業的優勢所在。11月1日,中國食品分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常溫液態奶是光明乳業的短板,品類的短板導致其市場廣度和渠道深度無法跟伊利跟蒙牛去抗衡,其想要在常溫奶市場板塊追回來的可能性已經不大,新的操盤手上臺之後,需要解決差異化發展的問題。

調整和改革的效果,在業績上有著直觀的體現。從2019年第三季度單季來看,光明乳業實現營業收入約為60.46億元,同比增幅約為1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0.77億元,同比增幅約為28%。

光明乳業方面向時代週報記者提供了更為詳細的數據,公司前三季度液態奶業務實現營收103.24億元,同比增長8.80%,第三季度液態奶業務實現營收38.32億元,同比增長17.23%;前三季度境外業務實現營收36.43億元,同比增長26.09%,第三季度境外業務實現營收12.56億元,同比增長44.36%。

朱丹蓬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光明乳業業績回暖,與其戰略調整有關,隨著新操盤手上臺,公司趨於穩定,對市場和產品短板的補齊和品類佈局也有所加速,使其整體業績有所增長。

“濮韶華上任以來,重新頂層設計,優化了產品結構和市場關係,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11月3日,清華大學品牌營銷研究員孫巍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市場策略激進化

業績重回增長軌道的背後,光明乳業的市場營銷策略正由保守轉為激進。

在中國乳業江湖裡,光明乳業的歷史最為悠久,對於其被伊利、蒙牛趕超的原因,市場認為,除了錯失常溫奶發展機遇之外,體制的約束也是一大因素,導致其在過去的市場競爭中顯得相對保守,缺乏狼性。

這在營銷費用的投入上可見一斑。2018年,伊利、蒙牛的銷售費用均已接近200億元,光明乳業則不及50億元。具體到廣告費用方面,2018年,光明乳業為6.74億元,約佔總營收的3.21%;伊利為109.55億元,約佔總營收的13.87%;蒙牛則為70.06億元,約佔總營收的10.16%。

今年以來,光明乳業在市場營銷方面動作頻頻。在新品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光明乳業累計上市了數十款新品;營銷費用也在增加,今年7月,經公司董事會決議同意,增加不超過1.5億元營銷費用,用於公司2019年光明大品牌營銷項目,主要用於廣告費用的投放、提升光明整體品牌形象。

光明乳業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品牌建設對於公司產品銷量以及品牌影響力來說是一項長期戰略,尤其對消費品來說,費用投放對新品鋪貨以及市佔率的維持至關重要。增加營銷費用投放,將會對公司未來的收入貢獻更多的增量,讓光明品牌在全國更大範圍露出,也符合企業“發展華東,優化全國”戰略方針。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光明今年不斷推出新品,並不斷結合各種營銷手段推廣,不再像過去這麼保守。”11月1日,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光明乳業加大品牌營銷投放,雖然和伊利、蒙牛相比仍相差很大,但也表明了光明集團對當前光明乳業的支持力度更大了,需要其更加激進、大膽、靈活一些。

孫巍認為,增加品牌營銷費用是落地頂層設計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是加強根據地的護城河建設和利潤產品的市場投放,阻止伊利、蒙牛軍團的侵蝕。

另一方面,受限於國企體制約束,光明乳業自2010年實施第一期股權激勵計劃之後,再無新進展。這也被視為光明乳業難以打開全國渠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此,光明乳業方面表示,雖然目前公司沒有正在實施的股權激勵方案,但在國資國企改革的框架內,我們始終保持開放的姿態,積極探索新的模式來激發管理層,尤其是一線團隊的活力。

“目前光明乳業進入了戰略小勝,需要進一步擴大戰果的階段,未來還有三五年的路要走。怎麼走才能突破伊利蒙牛軍團的包圍,這是董事長和核心團隊深層次要思考的事。面對新消費的大成長趨勢,光明乳業要在頂層設計佈局,在超級產品品牌打造上,要集中優勢兵力和資源,撕開一片新天地。”孫巍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