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預產期了,要注意點什麼?

布丁達笪


預產期快到了,準媽媽要注意什麼?

隨著預產期的日子日益臨近,準媽媽是既興奮又緊張。此時,孕婦的肚子已經變得非常大,走路更加艱難。孕媽咪這時候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心態,在生活起居上稍加註意,順利迎接分娩時刻的到來。

營養還要跟得上

到了孕晚期,胎兒的骨骼、肌肉日趨成熟,對營養的需求量也達到最高峰,因此孕媽媽要注意增加蛋白質、維生素C、鈣等的攝入。平時多喝牛奶,多食用奶製品、魚肉、雞蛋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這樣才能保證分娩時刻有力氣生產。

定期產檢不能忘

離分娩時間越來越近,產檢頻率也在增多,28-37週期間每兩週產檢一次,37周後每週產檢一次。這對檢測胎心、胎位、生長速度等十分重要,是監測胎兒是否正常發育的重要保證,再忙也一定要堅持。

睡覺腳下墊個枕頭

胎兒越長越大,增大的子宮會壓迫下腔靜脈,很多產婦在孕晚期都會出現腳腫的問題。產婦應避免久站或久坐,以免加重水腫。晚上睡覺時,不妨在腳下墊個枕頭,幫助血液迴流。

摸肚皮別太用力

不少孕婦或親友喜歡摸大肚皮,以表達對寶寶的愛意,或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撫摸胎教”。到了孕晚期,摸肚皮一定要輕柔。如果頻繁地用力摸,有可能會刺激子宮,尤其是有前置胎盤、早產跡象或胎動頻繁的孕婦,不能頻繁地接受刺激,以免出現危險。

睡覺腳下墊個枕頭

胎兒越長越大,增大的子宮會壓迫下腔靜脈,很多產婦在孕晚期都會出現腳腫的問題。產婦應避免久站或久坐,以免加重水腫。晚上睡覺時,不妨在腳下墊個枕頭,幫助血液迴流。

摸肚皮別太用力

不少孕婦或親友喜歡摸大肚皮,以表達對寶寶的愛意,或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撫摸胎教”。到了孕晚期,摸肚皮一定要輕柔。如果頻繁地用力摸,有可能會刺激子宮,尤其是有前置胎盤、早產跡象或胎動頻繁的孕婦,不能頻繁地接受刺激,以免出現危險。

提前練習呼吸

正確的呼吸對生產非常重要,在孕晚期就應開始練習,如吸氣時,儘量讓肋骨感覺向兩側擴張,吐氣時則要讓肚臍向背部靠攏。這種呼吸法有助於鍛鍊腹肌和骨盆底部的收縮功能。

走路有助順產

適當的活動可幫助產婦順產,比如慢走、散步、做孕婦操等,但一定要避免激烈的項目。如果產婦有宮頸機能不全、前置胎盤、羊水過多、有早產史等,則應在產科醫生的指導下適量活動。

注意數胎動

一般來講,初產婦在18-20周時,就能開始感覺到胎動,而經產婦(已生育過孩子的產婦)會更早一些。不管是孕中期還是孕晚期,正常的胎動都是12小時內不少於30次,平均每小時三四次。數胎動的具體方法是:早晨、中午、晚上各測一次,最好保持左側臥位,然後將測得的3次胎動數相加,再乘以4,便是12小時的胎動數。

如果出現胎動次數減少,一定引起重視。如果胎動比平時減少1/3以上,比如平時12小時是30次,現在不到20次,就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產婦一旦出現破水,那就預示著分娩要來了!不管此時有無腹痛、流血等其他症狀,哪怕是半夜,也必須及時去醫院,並注意要平躺。真正的破水像流水一樣,量較多,與孕晚期少量的分泌物明顯不同。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分享早教育兒、安全教育、營養輔食等豐富知識,幫你快樂育兒。歡迎讀者點贊、轉發、收藏、評論。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2019年1月剛剛生產完,39+5生了我家女兒6斤8兩重,對於剛剛生產完,很能理解寶媽現在的心情,我當時頭胎,37+1開始休產假,一個人在家,38+1我媽開始過來照顧我,然後就開始進入了不可控狀態,全身起疹子,無縫的蕁麻疹,超級癢,已經嚴重影響睡眠,沒晚要起床抹3到4次藥才能緩解,去醫院醫生都不敢給開藥,怕影響小孩,只能硬抗,然後就是每天跑醫院做胎心監護,隔天做一次過不了或者一般的話醫生就會叫你第二天繼續來做,連續跑了一週多,39+4當天晚上開始出現不規律的疼痛感,很輕,頭胎堅持到第二天一早帶著東西吃完早飯跑去醫院,醫生一檢查宮頸管還有30公分讓回家,回家後肚子竟然不疼了,第二天一早發現見紅了,又跑醫院去,然後醫生讓觀察,我強烈要求住院,因為肚子跟腰部已經開始很疼了,然後在待產房間開始各種無法忍受的疼痛後開一指半後醫生給上了無痛,感謝這世界上盡然有這麼神奇的東西,無痛一上盡然到可以忍受的疼痛,只是自己忍不住的想要拉屎,這時候羊水破了,嘩啦啦的全部流護理墊上了,直接被拉去產房開始聽醫生的要求各種用力,不到半小時孩子就出生了。綜上告訴題主要注意的事項1.準備好待產包;至於待產包內容自己百度;2.收拾好心情,去醫院之前吃飽飯;洗好澡;因為你會發現到醫院後開指的過程你根本沒有要吃飯的慾望,只想著怎麼能緩解疼痛;3.如果可以提前預約好床位;不然可能跟我一樣要住走廊;4.一定要打無痛;會緩解你90%的疼痛;5.如果醫生問你需要導樂嗎,直接選不需要,因為男人在產房基本沒用,浪費錢。


縱觀音速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熬了大半年的準媽媽們終於要看到預產期的曙光了,而臨近預產期我們的準媽媽們要注意些什麼呢?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就根據我的經歷來說說預產期前的那些事情吧!

首先我們來簡單科普一下預產期的知識!預產期一般是指根據寶寶滿40周來計算的。一般滿38-42周的寶寶都可以稱為足月兒,大部分都寶寶的是預產期或提前或推遲出生的。真正預產期這一天出生的寶寶據統計不足5%。所以我們的媽媽一定要在預產期前半個月就要特別是開始特別的小心。

第一、臨近預產期準媽媽一定要謹遵醫囑,按時產檢。不管是頭胎還是二胎的媽媽們,一定要根據醫生的安排,按時做產檢,時刻關注寶寶的胎動,以及媽媽自身的羊水多少。


第二、臨近預產期準媽媽們一定要注意休息,適當的運動,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因為生孩子真的是很費勁的一件事,有的媽媽可能要熬一個晚上才能生出寶寶,我生大寶的時候,產房熬了快一個晚上最後還是沒能順產。所以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於順利生產。

第三、臨近預產期準媽媽們要加強營養補給,多吃一些高能量易消化的食品以及多喝一些水。生孩子絕對是個體力活,這就是為什麼產前醫生都建議準備一些巧克力來補充能量,

第四、臨近預產期準媽媽們可以準備準備好待產包,調節好心情,保持心情舒暢,愉快!隨時待命。

最後,祝願每個媽媽都能順利生出寶寶,想生男孩就生男孩,想生女孩就生女孩。更多育兒請關注雲朵媽媽育兒。(文章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雲朵媽媽育兒


對於大部分的女性來說,生孩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考慮到家裡面要新添一個小成員,大家也是非常的期待,而我們也相信最近肯定有一部分女性快到預產期了,就像你上面所說的,快到預產期要注意點什麼?大家也都非常的關注,按照我個人的經驗,給大家提出這些建議。

記得我家大寶出生的時候。因為各個方面都沒有任何的經驗。當時總覺得快到預產期的時候去醫院就好,甚至覺得寶寶都快生下來了必然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

沒想到,就是因為這樣的粗心大意,有一次胎動次數過多,自己沒有注意。第二天早上起來肚子有些痛,立馬送到醫院去,沒多久孩子就出生了,想想都感覺十分害怕,要是晚一些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情況呢。所以,我建議大家一定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動向。除此之外,這些方面也需要注意。

1、準備好衣物

很多年輕寶媽生孩子之前不知道需要準備什麼,甚至連所要的待產包都沒有考慮過,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我們在生完孩子之後寶寶需要穿新衣,媽媽也是。所以必須購買一些衣服準備好,避免在用的時候著急。

2、做好心理準備

有一部分準媽媽上到產床還感到十分的緊張,實際上過分的緊張很有可能導致更大問題的出現。所以我們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明白自己所要經歷的事情,並且以內心積極的狀態去面對這件事情,不要過分的關注疼痛。特別是在懷孕之前進行一些檢查,我們也要了解清楚。畢竟對於頭胎的女性來說,或許這些事情有些尷尬。

3、飲食健康要保證

越到孕晚期,大家也應該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因為有可能簡單的一個行為都有可能影響到胎兒的健康。在這個過程之中,胎兒吸收媽媽身體的營養,所以我們也要注意平時控制和飲食保持均衡狀態。當然如果可以的話儘量避免在生孩子的時候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自己產力不足或者其他的原因。

預產期來臨之前就是給媽媽們一個心理準備,所以我們也應該借這樣的機會考慮到自己缺什麼,而快速的準備好。


豆苗麻麻


注意做好胎心監護,準備好入院的東西,隨時肚子不舒服就去,我是2月剛生孩子,是頭胎宮縮四五分鐘一次去的醫院,還有18個小時才生,二胎就不好說了,二胎生的快,見紅和破羊水是臨產徵兆,,破了羊水要馬上平躺然後去醫院,我是2月2號見紅,到了2月6號才生,所以見紅不一定立馬就生。臨產了也不要怕,穩住,祝母子平安健康!


奇聞人生


大家好,我是

兔媽媽課堂,三年抱兩,育有一兒一女的正能量寶媽。更多孕嬰知識,育兒心得,兒童心理,請關注我。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孕婦快到預產期時,身體會有哪些感覺和變化?

1、胎兒入盆。 正常情況下,初產婦大約會在懷孕36周左右胎兒便會開始入盆,這個時間因人而異,大部分會提前2周入盆,當孕婦感覺到肚子從腹部往下墜,腹脹的感覺比之前有所緩解,但同時尿意卻明顯增加,尿頻率更高時,說明胎兒很可能已經入盆了,這是胎兒為順產做好準備,是好的現象,準媽媽們不必擔心。

有些人在入盆後不久就會生產,有些則入盆後2個星期還沒生。這個不必太過擔心,讓寶寶順其自然發動就好。

在這裡提醒一下:有些快到預產期還沒入盆的孕婦要注意,如果胎兒遲遲未入盆,可能是胎兒的頭圍偏大,或者孕婦骨盆太小,要做好剖腹產的心理準備。


2、腰痛腹痛。 孕婦在孕後期8個月開始,站立、坐著、特別是行走時容易感到腹部一陣一陣發緊、變硬,時不時有腰痛或腹痛的難受感,不用擔心,這是子宮收縮的表現。即將到預產期時,這種宮縮的頻率會增加,間隔在十幾分鍾至兩小時,多在晚上出現,臨產前宮縮變成每隔2至3分鐘1次,每次持續30~40秒。 


3、便意增多。 孕晚期胎兒的頭部入骨盆後,會對準媽媽子宮附近的膀胱、直腸產生壓迫感,刺激便意和尿意增加。 


其次,快到預產期,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1、記得準時進行產檢,平時注意數胎動次數,多或少的變化。如發現有不妥,應該儘快諮詢醫生。做好胎監,必要時可以去醫院吸氧。

2、如果之前產檢胎兒偏小的話,到了孕後期可以適當增加孕婦的營養,因為這個階段,寶寶的吸收能力特別快。

同樣的,如果之前產檢胎兒偏大的話,這個時候更加要控制好孕婦的飲食,特別是準備順產的孕婦,注意不要吃太多,避免胎兒過大而不好分娩。

3、大部分孕婦即將臨盆時會明顯緊張。既擔心胎兒的健康,又害怕面臨照顧寶寶的問題等。這時候,我們需要,放鬆心態,調整好情緒。以最好的姿態去迎接新生命。

4、準備好待產包。新生兒的衣物,奶粉等等。計劃好去哪家醫院生產,安排好照顧寶寶和產婦的人員等。


我是兔媽媽課堂,更多孕產知識、育兒心得,兒童心理,請諮詢或關注我。


兔媽媽課堂


  快到預產期了,要注意點什麼?

  1、孕晚期要適當進行戶外運動,接受日光照射,不要做重活等。

  2、需要準備的東西有: 孕婦 :前帶扭扣的2-3套睡衣,紙內褲,衛生棉,衛生紙、毛巾、杯子,寶寶的 奶瓶 、奶粉、和尚衣、嬰兒紙巾、手帕等。以上這些提前先裝在行李包裡,要生產時一拎就可以走啦。

  3、儘量 順產 的,順產的話對寶寶的肺部較好。而且媽媽順產不久即可以自己運動,也馬上可吃東西啦。

以上三點由寶媽育兒小知識總結出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寶媽育兒小知識


快到預產期,大部分準媽媽其實都是既期待又心慌的狀態,一方面期待寶寶的到來,另一方面又對即將改變的生活有點不知所措,還有就是對分娩的恐懼。那真的快到預產期了要注意哪些?

1、要密切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

比如要觀察胎動有沒有異常、子宮收縮的情況、陰道有沒有流血及流水的情況等等任何身體上的不適;如果自己察覺到有不舒服,建議都儘快去醫院檢查確認。

我一胎的時候,生的前兩天,手腳浮腫比較厲害,此外,陰道的分泌物也比較多。當時就有種預感,估計快要生了!準媽媽在孕晚期,對自己的身體情況也會相對敏感,保持這種敏感就可以,也不需要過度緊張。

2、按醫囑做好相關的產檢

懷孕最後一個月,產檢的頻率已經是一週一次,要按時去做相應的產檢,根據醫生的建議做好分娩前的最後準備。孕晚期的產檢,根據醫生的預估可以對自己的身體狀態和寶寶的發育有大致的瞭解,心裡也會比較有底。

3、避免在孕產期臨近前外出

如果準媽媽已經提早一週在家休息,這個時期要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如果必須要外出,一定要有人陪同,並且要選擇安全的交通工具。

4、適當做一些助產運動

在孕晚期產檢的時候,醫生也會給到一定的運動建議,除了日常的散步、走樓梯之外,進行呼吸練習也很有必要(方法:吸氣,儘量讓肋骨感覺像兩側擴張,感覺兩側已經到極限了,開始吐氣;吐氣時讓肚臍向背部靠攏)。

5、整理好待產包,隨時可拎包入院

生產入院要用的東西,孕中期就可以開始慢慢囤起來;到最後一個月的時候就整理、打包好,隨時可以拎包走人。

待產包的必備清單:

入院資料:夫妻雙方身份證、產檢病歷、圍產卡、準生證、醫保卡、生育保險憑證、銀行卡或5千元以上現金(入院押金);

媽媽用品:胎監帶、能量食品、產褥墊、產婦衛生巾、一次性內褲、吸管杯、紙巾、洗漱用品等;

寶寶用品:按摩油、小梳子(產房使用)、2-4套衣服、抱被、帽子、襪子、紙尿褲、溼紙巾,奶瓶、奶粉(看實際需求)等。

6、保持好的作息和飲食,保持好的心情

雖然孕晚期難免會焦慮,但準媽媽還是儘可能的保持好的心情,靜靜地期待寶寶的到來!並且做好生活、作息大調整的準備~ 日常的飲食還是要保持均衡的營養搭配,作息也要有規律。畢竟,寶寶出生之後一段時間內,媽媽的生活作息就很難回到以前的樣子了!好好珍惜和寶寶合體的時光哦~

PS:如果準媽媽發現自己破水了(就是突然尿出來,忍不住的情況),就需馬上到醫院準備待產;初產婦的準媽媽如果見紅了,通常可以等到有規律宮縮了才去醫院,因為有些醫院床位緊張,一見紅就過去,醫院可能不接收!


小靜媽咪v5


產檢方面

一般沒有特殊併發症的話,在接近預產期的最後一個月建議是每週來醫院檢查一次,一般檢查包括胎心監護、孕婦的血壓情況、心肺功能、分娩前的最後一次超聲檢查、心電圖檢查以及血液檢查。



越是到最後,越容易出現問題,所以這段時間是整個孕期最關鍵的時期,依然不能馬虎,一定要定期產檢。


根據產檢結果,如果確實存在嚴重的胎位異常、頭盆不稱時,醫生會安排擇期手術的日期。其實必須做手術不可的情況還是少數的,大部分孕婦都是可以經陰試產的。所以放鬆心態,只要不是醫生建議手術,自己不要輕易選擇剖宮產。

孕媽的準備

孕婦這段時期就要減少活動強度了,不要過多的走路甚至是爬樓梯,以為這樣會早分娩。什麼時間分娩每個人的差異是非常大的,因素也很多,不能過多的人為干預,過多活動反而會適得其反 ,一旦胎膜早破反而威脅母嬰安全。


懷孕的最後階段,每日檢測胎動即可,無需頻繁的聽胎心。也不需要刻意的數每小時的胎動,只要上午、下午、晚上等時間段,能夠感覺到明顯的胎動即可。


當感覺到流血、流液、腹痛等症狀時,不用多說,第一時間去醫院。部分孕媽臨產症狀並不典型,可能僅僅是表現為比平時墜痛或腰痛,也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


待產包無需特殊準備,簡單即可,無需臨產住院時弄得像搬家一樣。

【住院必需品】

夫妻雙方的身份證(必帶)住院和開出生證明必須用的,而且還要是最新的二代以上身份證

醫保卡(必帶)報銷比用,住院的時候就要上交

孕期所有的檢查報告單(必帶)醫生診療的重要依據,不管是在哪檢查的,全都帶好,最好用文件夾整理好。

足夠的錢(必帶,必帶,必帶)


生活用品帶好孕婦專用的衛生紙,新生兒的被褥即可。其實住院分娩完全沒有必要弄得太麻煩,帶好證件和錢才是最最重要的,物品沒有帶全的,現買就是了。


產科李醫生


我當時快到預產期時,既期待又緊張。從測出懷孕到馬上要見到寶寶,這快十個月的時間,心情隨著每次產檢的結果起起落落,順利過了一道道關,最後一段時間的心情真是激動到胡思亂想的地步。

下面就說說要注意的幾項:



首先,是要準備好或者再檢查下待產包的物品是否齊全。待產包裡包括自己和寶寶用的物品,以及相關證件。將待產包放置於顯著位置,並告知家人,方便生產住院時隨手拿取不遺漏。


其次,按時產檢,聽從醫囑。快到預產期時,產檢比較頻繁,準媽媽一定要按時產檢,不要因為麻煩而不去,一切要以自己和寶寶的安全健康著想。

我五年前懷老大的時候,年輕,不知者無畏,孕後期沒有特別在意,除了按時產檢,有時候連數胎動都給忙忘了。結果37周時因為羊水過少而住院到38周4天,在住院這段時間,除了擔心羊水問題,就是想趕緊出院回家待產。羊水補上來後,醫生說臀位足月可以剖了,我還和醫生溝通想出院等寶寶自己發動,結果出院當天晚上,宮縮來了,第二天又回醫院緊急剖腹產了。


第三,要每天數胎動。如果有需要最好用胎心監護儀監護胎心,有問題可以及時諮詢醫生。有很多快到預產期,孕媽媽沒有及時發現胎動異常而失去寶寶的案例。看得我後期也有些緊張,有時自己半夜突然驚醒,摸摸肚子看有沒有胎動。後來從醫院趕緊租了胎心監護儀,一天測四五次胎心,這才放心。


第四,保持好心情,及時調整緊張和不安的情緒。

去年懷二胎時,卡著大齡產婦的邊,檔案上寫著高危大齡,瘢痕子宮。有了大寶,自己也多了分牽掛,同時看的孕產知識多了,孕後期還是很擔心的。想順產,又怕順產不了,再挨一刀,總之疑神疑鬼,胡思亂想了很多。好在自己也能及時調整心情,最後順利生產。


第五,適當運動,少吃多餐。外出活動最好有家人陪伴。曾看到新聞說一孕婦,走路暈倒,卡到欄杆窒息,沒人及時發現而錯過搶救時間的事件。為防止意外,孕晚期到預產期,最好身邊有家人時刻陪伴。


我是有遊有謀育兒,兒童心理學在讀碩士,二胎媽,多平臺育兒領域創作者。希望我的分享和建議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歡迎大家關注我,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