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鹽業、中國西電、中國國新控股、中國華錄、中國有色等央企“掌門人”共話改革創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中国盐业、中国西电、中国国新控股、中国华录、中国有色等央企“掌门人”共话改革创新

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如何實現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是進入全新發展階段的每家企業都在思考的問題,這其中央企尤為引人矚目。面對產業變革與中國經濟轉型的歷史性交匯,央企該如何應對新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11月2日至4日,第三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在山東濟南舉行,多家央企“掌門人”做客論壇融媒體演播室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給出了各自的答案。

以決心聚焦實體經濟

面對從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耀強指出,企業一是要能夠提供受消費者歡迎的、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且這種產品或服務能夠引導消費潮流;二是在生產或提供產品和服務時具有高效率,比過去效率要高,比同行效率要高。

事實上,在轉型中,中國鹽業集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聚焦主業、“瘦身健體”。“相比過去,我們員工減少1萬多人,銷售額比此前縮水1/3,但效益卻大大提高,2017年、2018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李耀強透露,圍繞聚焦主業,中國鹽業集團將一些非主業資產進行了剝離,對一些由於多種原因形成的“殭屍企業”進行了破產或破產重組,止住了“出血點”。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向世界一流企業進發,如何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前行,成為包括中鹽在內的不少央企發展需要考量的命題。在此背景下,聚焦實體經濟,做強做精主業成為近幾年央企發展的關鍵詞。

近年來,中央企業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積極發展先進製造業和實體經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興產業加速發展,鋼鐵煤炭等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低效無效資產有序退出,企業核心業務更加突出、盈利能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記者瞭解到,目前中央企業累計減少法人14023戶,存量壓減比例達26.9%,超額完成3年壓減20%的目標任務;已累計完成1957戶“殭屍企業”處置和特困企業治理的主體任務,總體工作進展達95.9%。

今年前三季度的成績單,全國國資系統監管的企業實現營收41.8萬億元、實現淨利潤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和8.9%。其中,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收22.1萬億元,增速連續7個月保持在5%以上;累計實現淨利潤10567億元,增長7.4%,增速比1-8月加快0.5個百分點。9月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65.7%,較上月末下降0.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

對於聚焦實體經濟,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表達了肯定的態度。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的國新公司,通過市場化、專業化資本運作,促進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有效轉換是國新公司的主要任務。“在運營對象上,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聚焦進入實體產業的國有資本,要以虛活實,而不是脫實向虛。”他說。

以混改激活發展動能

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兼併重組無疑是今年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已經推出三批50家重要領域的混改試點,近期第四批混改試點名單已經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繼中國鹽業集團宣佈混改後,另一家大型央企中國郵政集團也於近日公開了旗下多家企業的混改計劃。中國郵政將對中郵保險、中郵科技、中郵速遞引入戰略投資人,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彭華崗曾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按照中央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目前來看,混改不僅僅是變成混合所有制企業,“混”是第一步,真正要使得混改發揮它的有效作用,還要進一步突出“改”。

混什麼,怎麼混?無疑成為參會企業負責人最為關心和熱議的話題。

“混改作為我們企業改革的突破口,關鍵還是要從體制機制上去破解,不是一混就好,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怎麼樣按照市場機制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彤宙說。在王彤宙看來,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面對中國鹽業集團未來的發展,李耀強強調,“要向改革要紅利”。今年9月19日,中鹽股份混合所有制改革增資項目簽約儀式成功舉行,將30億資本引入中鹽混改。“此次共有三方面投資人,包括財務投資者、戰略性投資者和鹽業同行,這些投資者加入後,對中鹽的高質量發展有很大幫助。”李耀強說,堅定信心進行混改,在幹部職工隊伍中要樹立改革和創新兩個意識,要讓大家知道抱殘守缺是不行的,既強化危機感,又要樹立信心。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黎明表示,改革的關鍵還是在體制機制上進行變革,特別是要發揮人的活力。

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白忠泉認為,改革就是企業不斷髮展的永恆動力,改革是一個長期任務,最好的改革就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的自我革新。他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西電在企業內部改革上做了很多動作,包括精簡機構,市場化選聘等在內的多項改革,解決了以前困擾企業的“人浮於事”等國企的老毛病。

“減機關首先減領導幹部,然後再減部門,經過這樣層層推進,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不僅如此,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湧現出一批70後、80後的年輕幹部,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白忠泉坦言,原來內部企業競爭非常激烈,內部企業互相壓價嚴重,去年開始我們進行了專業化的改革,各個系統成立事業部,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增強了部門的協同性。“比如西安的訂貨,我們會委託常州來生產,常州的訂貨可能會委託西安來生產,按照生產需求來佈局,提高了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效率。”白忠泉說道。他還舉出了一組數據,今年1-9月訂貨增長21.4%,收入增長了10%,利潤增長了36%,更重要的是,在西電的改革中,讓越來越多的員工看到了前途和未來。

以創新打造“世界一流”

“國有企業正在邁向結構更優、效益更好、質量更高的發展。”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在第三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上強調稱。面向未來,越來越多的央企著力邁向“世界一流”企業行列,其中最重要的動能源於創新。

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首先要和世界一流企業對標。“中國企業在改革發展的4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取得了成功的經驗,但必須看到,和世界一流企業相比,我們無論在管理、技術、還是在人才上都有很大差距。”王彤宙說。

“要有高質量的發展,第一要有人才基礎,第二要有創新,這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義。”王彤宙表示。他介紹道,從中國有色礦業集團的改革發展路徑來看,第一是堅持國際化,和所在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相融合,共同開發資源,同時把我們在採礦、選礦、冶煉,包括深加工的技術,帶到這些國家,共同謀求國際化的發展;第二是補短板,近一年來,成立了資本運營部,加大了資本的運作,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效。在科技創新上,設立了中央研究院,併成立了國際技術研發中心,同時在重點國家,比如剛果、贊比亞等成立了國際技術研發中心和實驗室。

周渝波表示,要在支持服務中央企業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持續發力。國新公司為此做了大量探索,包括參與央企市場化債轉股、專業化整合、混改和股權多元化改革,面向央企提供保理、租賃等類金融服務等。未來公司還將堅持服務央企的定位,綜合運用多元運營手段,積極發揮運營公司的作用。與此同時,國新公司還會在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方面繼續發揮投資平臺的特殊優勢,支持企業更好開展國際化經營,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1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