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廣茂:“取勢”,我不做“快”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也是期貨市場共同的一個困惑,為什麼期貨市場不能像其它行業一樣長期的保持一個很好的業績,為什麼期貨市場明星多、壽星少?流星多,恆星少?

我剛開始在學校學的是技術,各種的技術指標,長期的歷史圖表等等,畢業以後也是一個學習的階段,包括基本面的分析、供求關係,但這都是“術”的學習,包括供求關係也是一種“術”,不管是基本面還是技術面都是“術”,如果你對“術”有很深刻的領會,能夠學到“一招鮮”,你至少就能在這個市場上賺到錢;你把所有的“術”都融會貫通以後,你再把它們拆分開,你會發現,這些“術”所體現的其實是市場的一些細微的動作,當你把所有的術拆成一些細微的動作之後,你會發現其實最好的方法是每天坐在市場面前,心裡沒有什麼判斷,只觀察市場的走勢,然後把這些細微的動作跟市場的變化進行一個對應,這個才是達到了交易的進階,這個進階是指把所有的“術”都融會貫通了。

林廣茂:“取勢”,我不做“快”

當投資者進入到第二個階段以後,他可以把所有“術”的招數全部拆開,用沒有觀點的狀態去觀察這個市場,當你發現市場的變化和你的某一個“術”契合的時候,就是你能操作的時候。進入到這個階段之後的投資者就很少會虧錢了。在這個階段的投資者也會有分化,我比較喜歡看武俠,到了這個武功層次的人取勝的關鍵是“快”,手快在這個市場當然是優勢,但這隻適合資金規模比較小的投資者,如果資金規模大了之後,快就很難顯示出它的優勢了,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取勢”,我不做“快”,我在大的方向上取一個大的勢,這也是金庸說的“重劍無功,大巧無鋒”,在這個問題和其他老師交流過,我很認同老師所說的“無論基本面還是技術面所描述的只不過是進入市場之後大家所採取的一個投資方法”,而“取勢”的方法我一兩年以前都是這樣操作的,是我認為做的比較成功的一個方法,但是也有它的問題存在,在“取勢”的過程中一旦發生了偏離,可能就會很難賺到錢,甚至會虧大錢。

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近期大部分時間都在看道教和佛教的一些書籍,也有一些心得。

林廣茂:“取勢”,我不做“快”

所有的成功都是有所依據的,你一定是根據某些東西來進行操作的,這就是投資的根本,你到底是根據什麼來進行操作?你投資的根在哪裡?而這個“根”是會變化的,這也就解釋了期貨市場為什麼壽星很少。

佛法認為我們所處的世界是無常世界,所有東西都是可變的,沒有什麼是不可變的,而我認為金融和期貨市場是這個世界上變化最快的,它的快不僅僅表現在價格的變化上,也表現在它的參與者的心理,這使得它成為了這個世界上變化最快的一個市場,這也就造成了所有人進行操作所依據的那個“根”也會發生變化,而且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個依據的“根”是一個人長期形成的東西,不可能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迅速發生改變,這個改變很難。

所以說期貨市場壽星少、恆星少還是因為當初成功所依據的那個“根”發生了變化。

那這個問題如何來解決呢?我最近看到兩句詩寫的很好,“竹影掃階塵不動,月入深潭水無痕”,我給它加了兩句,“無根浮盈空歡喜,未悟真經套中人”。

林廣茂:“取勢”,我不做“快”

對期貨市場的人來講,第一階段,如果你沒有把“術”的東西融會貫通,沒有那個操作的“根”,所有的浮盈都是空歡喜,無論賺了多少錢,都會十倍百倍地還給市場;但到了第二個階段,即使你擁有了這個“根”,也就是你已經擁有了在這個市場裡相對穩定的一個獲利的方法,但你如果不能體會到這個“根”也是會變化的,這個方法也是無常的,那麼你依然還是一個“套中人”。

有一個印度的佛學家把莊子重新解釋了一遍,他說人生就像一個鐘擺,但我認為這個鐘擺放在期貨市場來比喻更加恰當,因為很多人的人生是沒有擺動的,他們的人生很平淡,沒有起伏,但期貨市場不一樣,交易者會經常體會到鐘擺的概念,鐘擺擺的越高,掉下來會越快,而且擺錘在高點的時候重量越重,那麼落下來的力量則會越大,很有可能一下子會擺到負的那邊去,而且擺錘越重,落下來之後再擺上去就非常難。

林廣茂:“取勢”,我不做“快”

這個市場的明星是什麼?期貨明星其實就是他們的鐘擺擺的很高,賺了很多錢,所以成為了明星,但落下來可能會更慘,這就是為什麼明星多,壽星少的緣故了。

利弗莫爾的經歷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的鐘擺每一次擺到高點,都會歸零,這似乎成為了期貨市場的一個無法超越的障礙,一個魔咒。

作為在期貨市場的大戶或者說投資者,如何在這個市場上做常青樹?我覺得可以在你的鐘擺擺到高點的時候,給自己的擺錘減磅,擺錘輕了,落下來的力量和速度都會減弱,這或許是一個討巧的方法,也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一個方法。

林廣茂:“取勢”,我不做“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