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證件,尤其是電子身份證之類安全嗎?

雲談風清天際遠


三重“安全門”確保“我就是我”

頻頻曝光的個人身份信息洩露事件,讓一些網民擔心電子證照是否安全可靠。有網民問,數據信息是可以被複制的,一旦身份號、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址等身份信息洩露,如何確保自己的身份不被他人給“複製”?

對此,公安部相關人員表示,身份認證平臺採用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以及我國自主研發的數字安全技術和國產安全算法,是一整套多維度、多因子、多層級的“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體系。目前,公安部已經完成了平臺的安全評估工作。

據瞭解,在所有的電子證照中,最核心、最關鍵的是電子身份證。它以身份證號為基礎,並且採用了先進的“人臉識別”技術,可實現實名、實人身份認證。在技術層面上,這種認證方式採用了“三重”安全機制,即:基於證件真實性的人證核驗、基於人臉識別的實人核驗、基於用戶記憶的動態問卷。

公安部門相關技術人員介紹說,為確保在應用中與實體二代居民身份證採信的數據同源,電子證照採用“刷臉”識別。在申辦時,系統會提示用戶完成隨機的指定動作,例如“晃動手機”“向某個方向轉頭”。其目的是為防止因信息洩露導致的身份被冒用,用他人照片冒充他人申領,無法通過系統認證。

對於包含有身份信息的二維碼安全可靠性,相關人員介紹說,身份二維碼包含了姓名、居住地址等個人信息。算法經過加密,並且二維碼每分鐘更新一次,這在極大程度上保證了身份信息二維碼與電子身份證匹配是真實且唯一的。

相關報道

“網證+刷臉” 電子身份證讓生活多些安心與便捷

“網證+刷臉”的模式即可認定身份,極大降低了身份信息洩露的風險。相信不久的未來,“猜猜我是誰”之類的詐騙電話也會因此而減少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