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刷屏:逼孩子完美不如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01

《少年的你》票房还在不断刷新,“校园霸凌”这个主题也从电影上映以来一直在被热议。

影片里,周冬雨饰演的“好学生”陈念,被以魏莱为首的“坏孩子”欺负、孤立、甚至被拍下裸照,在一次忍无可忍的时机里,她过失杀了魏莱。

而易烊千玺饰演的“小混混”小北为了保护陈念,顶替罪名想替她坐牢,少年的一腔孤勇最后还是被警方识破。

《少年的你》刷屏:逼孩子完美不如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感动于小北与陈念之间的情谊,但看完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个几乎“完美”的女孩—魏莱。她的出场,就惊艳了所有观众。

《少年的你》刷屏:逼孩子完美不如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她长相甜美,眼睛里却有一种小动物的天真——天真的凶悍感

她家境优渥,父母都是高才生,给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

她非常优秀,警察去她家调查的时候,镜头曾扫过她获得过的很多奖项。

她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她的母亲对警察说:“我们家孩子不会暴力对待别人的,别人可能会,但魏莱不会,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和他爸爸给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

她本应该是我们大家眼中的乖孩子,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老师父母心目中乖巧懂事的好孩子,私下对同学施暴的坏女孩。

不禁在想,为什么魏莱会是这样,她到底在想什么呢?为什么在胡小蝶自杀后,警察审问她时能露出恶魔般冷酷的嘴脸。

《少年的你》刷屏:逼孩子完美不如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02 “完美”女孩背后的邪恶

当魏莱作为教唆主使者,用校园霸凌把同班同学胡小蝶逼死,她非但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甚至觉得胡小蝶父母在她死后还能领到几十万,这是“她大学毕业后要多少年才能赚来的钱”,是胡小蝶的父母“赚了”。

《少年的你》刷屏:逼孩子完美不如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在她带领大家欺凌陈念,最后一次被监控拍到,留下证据。她能一改之前的骄横蛮霸,跪下来哭着求陈念不要报警,她说:“我不想再复读了,因为复读,我爸爸已经一年没有和我说话了。”此刻,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害怕和恐惧。

《少年的你》刷屏:逼孩子完美不如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当陈念为自杀的胡小蝶盖了衣服,她竟然就开始去骚扰,踢倒甚至将陈念推下楼梯。

在陈念第一次报警,她去报复陈念的时候带了刀。

第二次报复陈念的时候,她带了一大批人,殴打陈念,撕了她的衣服,拍了她的裸照,如果没有楼上男子的警告,或许还会有更恐怖的事情发生……

压抑的家庭氛围压制了她宣泄自己情绪的欲望,让她在成长中一步步摸索,表演出了一个”阳光、懂事、完美”的皮囊,情绪里的孤独、脆弱和不安,全部变成了阴影。

《少年的你》刷屏:逼孩子完美不如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魏莱冷酷的背后是缺乏爱的能力,她不会去爱人,体会不到别人的痛苦。

03 无沟通的爱,是深深的伤害

相信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魏莱的父母应该也不例外。他们为她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给她最好的教育资源,对她寄托了很高的期望。

然而,她的妈妈,一心依附自己的丈夫,对于女儿的心事,她从未关注,不了解真实的魏莱。在她心里,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所以在警方找到魏莱的母亲,她母亲说:我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我们走的是不同的路。其他孩子死了,是因为家庭教育有问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

比起母亲,魏莱的父亲则更可怕,喜欢对她采用冷暴力。

《少年的你》刷屏:逼孩子完美不如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片子中她父亲第一次出现,是在一张合家照里,他的形象是模糊的,也就意味着这个父亲是缺位的。

第二次出现,是魏莱死了以后在殡仪馆,他竟然嫌弃地看了一眼女儿的尸体就走了。

最后一次,是魏莱说的,“因为高考失利,我爸爸整整一年没和我说过话。”

在他眼里,自己的体面才是最重要的,而女儿的成绩出众就是维持体面的一种工具。比起自己的体面来说,孩子的内心想什么、甚至孩子是生是死,都不重要。

这样的家庭里培养出来的孩子,她是一个假“完美”的孩子。她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和情绪,她的人生只需要对一件事负责:不让爸妈丢脸。

因为缺少父母真心的关爱,魏莱孤独、矛盾、没有安全感,她不敢不成为父母心中的完美小孩,甚至是想尽一切方法去取悦他们。

04 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更重要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魏莱的父母只要求魏莱完美,却不懂得给她爱,让她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走上了歧途。

逼孩子完美不如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那么父母如何做,才会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 给孩子稳定的无条件的爱

纪录片《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中,4岁的福原爱,在参加一场十分重要的乒乓球比赛。眼看胜利在望,却因为她发球动作不规范而输掉比赛。她哭着跑向妈妈身边,妈妈从头到尾没有批评指责,一直温柔地安抚她。

《少年的你》刷屏:逼孩子完美不如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在妈妈无条件爱的陪伴下,福原爱成绩傲人,性格温柔坚韧,拥有爱的能力并会表达。在综艺节目《幸福三重奏》中,她时刻都在跟丈夫表白,十分甜蜜。

无条件的爱,是指孩子无论表现如何,父母都会无条件地支持他。在这种纯粹爱的滋养下,孩子会更懂得如何去爱。

  • 用心倾听孩子

家庭教育心理学家帕蒂&惠芙乐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这些“不正常”的表现,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不正常”的表现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说明他们在宣泄精神或者身体上的不适和创伤,孩子表现出的负面情绪,是在引起父母对他的关注,从而在求助父母的帮助。

父母如果能够给予及时的正确的帮助,他们才会获得康复,相反,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少年的你》刷屏:逼孩子完美不如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倾听孩子》这本书告诉我们,当孩子有“不正常”表现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就应该通过倾听给予孩子最好的关注。

在亲子教育中,“倾听孩子”就是为了帮助孩子摆脱负面的情绪,使他们恢复正常的思维能力,从而有足够的注意力来理解和接受成人的正确意见和建议。

  • 接纳孩子的负面感受

《怎么说,孩子才肯听》的作者,阿黛尔·法伯说,孩子所有的感情都应该是被父母接纳的,孩子们需要他们的感受被尊重。

《少年派》中,张嘉译饰演的爸爸林大为,和女儿林妙妙的对话堪称经典。

《少年的你》刷屏:逼孩子完美不如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你是叛徒,你说过要在我妈那为我挡子弹的!“”你妈那哪是子弹,那是手榴弹,我也接不住啊!”

张嘉译没有责怪女儿态度不好,反而用玩笑稳定了女儿的态度,又温柔地解劝,最终把女儿安抚好。

当孩子表达路径被父母的压制堵死时,不满和嫌隙就会越来越多,更挫败了孩子想表达的想法。只有先接纳孩子情绪,才能引导孩子合理表达。

作家王朔说过:“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天使,是父母把他们教成了人。”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的言行折射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既能用有声的爱心语言去强化孩子,又能以充满爱心的表率行为导之以行,就能使孩子产生一种积极的仿效心理,那就是爱是付出更是延伸。

作为父母,对孩子有爱是不够的,而是要懂得如何去让孩子体会爱,然后教会孩子爱的能力,他的人生才会更加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